-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潮商學引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8021
- 條形碼:9787218148021 ; 978-7-218-1480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潮商學引論 本書特色
生動展示絢麗多彩的潮州文化圖景 書寫潮州對中華文明史的突出貢獻 潮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為了讓社會各界能進一步了解和認識潮州文化,潮州市委宣傳部與廣東人民出版社聯合打造《潮州文化叢書》,2021年出版輯共10種,以全新視角引領人們領略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蘊和非凡魅力。
潮商學引論 內容簡介
本書為“潮州文化叢書??**輯”中的一種,以歷史資料與現實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著經濟與文化兩大主題,用深入淺出、通俗生動的語言,簡要明晰地闡述了潮商的相關問題,包括潮商的哲學理念、自然環境、文化類型、天然優勢、市場環境,以及精神與信仰、慈善本質、拼搏精神、互助精神、經營技巧、生活情趣,等等。本書資料翔實、例證豐富、觀點明確、時見新解,為“潮商學”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石,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潮商學引論 目錄
|前言|
|**章| 潮商的哲學理念
|第二章| 潮商的雛形在海洋
|第三章| 潮商的自然環境
|第四章| 潮商的文化類型
|第五章| 貴族沒落而經商
|第六章| 潮商對中原文化的繼承
|第七章| 潮商的天然優勢
|第八章| 潮商的市場環境
|第九章| 潮商與“海盜”
|第十章| 潮商與紅頭船
|第十一章| 紅頭船是潮商現代化的起點
|第十二章| 紅頭船的經營活動
|第十三章|?? 紅頭船所代表的潮商精神
|第十四章| 番客——早期出國的潮商
|第十五章| 早期在海外市場稱“王”的潮商
|第十六章| 潮商的信仰
|第十七章| 潮商的慈善本質
|第十八章| 潮商的拼搏精神
|第十九章| 潮商的互助精神
|第二十章| 潮商的經營技巧
|第二十一章| 潮商眼中無貴賤
|第二十二章| 潮商講究生命質量
|第二十三章| 潮商與工夫茶
|第二十四章| 潮商的生活情趣
|第二十五章| 潮商的賢內助
|第二十六章| 潮商成功的啟示
附錄 為天下潮商立學說
潮商學引論 節選
許多人誤解,以為哲學是主觀的,其實它是客觀的。不管一個人文化水平高低(人們常以學歷文憑衡量)、社會地位如何,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那就是其人生哲學。即使本人終生不知,它仍然是客觀存在的。一個自然人如此,法人也如此。族群的共同理念,就相當于社會團體的宗旨。潮商既然有共同追求,就有共同的哲學理念。 潮商的哲學理念概而言之,曰:無、和、善。 “無”是道家的主張,既是行為的根據,也是行為之歸宿。有意思的是,在潮汕話中,發音為“無”的時候,代表的正是“有”,充滿著辯證的邏輯。 在潮州硯峰書院“潮商名賢祠”的正面,矗立著一座標題為《無》的雕塑,是由青年潮商的代表、“潮商學”創立人、硯峰山人李聞海與潮籍著名雕塑家莊征合作創意建立的。我曾為之題詩,曰: 心胸透澈不需拂,空腦能容萬卷書。 閱盡人間多少事,目空一切有即無。 佛家曾將人自身之修養比作明鏡,主張要時時勤“拂拭”,以求不染塵埃。六祖惠能則進一步主張——心地潔凈,連那面鏡子都沒有,更不需拂拭。亦如儒家所主張的“赤子之心”,純凈無邪,一塵不染。這座標題為《無》的雕塑,來得更為徹底,索性連“心胸”都沒有,從頭到心都是空的,透澈若洞。人們觀之,此人頭腦心胸均與天空、宇宙連為一體,其實為道也。 唯其道“空”,其容乃大,能容宇宙間無盡的寶藏。如同宇宙,本來是由暗物質與明物質所充塞,然而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卻只是無盡的空間,除了點點星辰外,其余皆空。 這正是潮商對財富乃至對世界的認識基礎。 中國幾千年形成的價值觀都以“士農工商”排序,只有潮商認為:士(官員、知識分子)、農、工皆有固定的領域,只有商,行遍天下,無拘無束,*為自由。在潮汕,從來沒有人把“商”排在末位,其社會地位之高,中國無出其右。 潮商,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錢是賺不完的,有錢大家一起賺! “無”的另一層意思是,一個人越“有”,其實是“無”。財富累積得越多,其實越不屬于自己。你擁有了許多企業,但是你不能隨意關門歇業,無論如何艱難困苦,你都要拼命支撐下去。個人積累的財富,不僅死后帶不走,生前也是屬于社會的。 潮商既然懂得“有”即“無”的道理,于是在拼命賺錢之后,也主張大膽消費,提高生活質量,享受生活樂趣。所以我曾經以“拼”“品”二字來概括潮商文化的實質,可以一副對聯概括: 滿世界拼搏血汗錢 回家鄉品賞工夫茶 一方面是海洋文化的拼搏精神,另一方面是大陸文化的品贊生活,二者缺一都不是潮商。只知道拼命賺錢,是猶太人;只懂得享受生活,那是清末八旗子弟,都不是現代的潮商。 再者,“無”則能藏。老一代潮商從不炫富,其商戰智謀亦深藏不露,唯其如此,無鋒芒,則不樹敵;無傷人之心,故無往而不勝。 ——潮商的哲學理念 潮商的慈善意識很濃,其源于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全面繼承。“與人為善”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亮點。善也是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的核心。僅就世界觀而言,概括地說,以非洲為代表的人類早期文明是以神為中心的,由此衍生出來的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文化以基督教為出發點,仍然是以神為核心內容,認為人性是“惡”的,人一出生就帶有“原罪”,人的一生就是贖罪的過程。西方雖然也講善行,也有慈善會、紅十字會等慈善機構,但其出發點,是替上帝拯救人類,自愿捐獻錢財,卻并不關心所施善的對象。而潮商的慈善,是從人性出發的,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天生的本性,一切“惡”皆是后天形成的。加上潮商對神明的信奉與崇拜,就更加強了慈善意識的培養。 這種善的意識,從小就扎根于潮商的意識中。受海洋文化制約的潮商,在海上活動,只有與人為善,當自己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才會得到救助。因此潮商將善意識與慈善活動看得很重,并且成為衡量好壞商人的一個標志。 潮商的善意識*外在的表現,就是無處不在的善堂。善堂是民間志愿者行善的活動基地。每個善堂都有本地潮商做支持者。他們多不露面,只是持續不斷地捐助資金以及救濟物資。 潮汕的善堂多數以宋代佛教慈善家大峰祖師為號召,以佛教善行為宗旨,帶動廣大市民的慈善意識,從古至今都做了許多有益于民眾的事。他們的善行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有深厚的中華文化的思想基礎。因此,不管社會制度如何變化,也不管社會的價值觀如何變化,潮商一如既往地、始終堅定不移地懷善前行。這是*寶貴的。尤其在舊社會,每當潮汕遭遇到風災、火災、兵災時,老百姓都會得到來自海內外的潮商們的有力支援。許多共產黨人與革命者被殺害,親人眼睜睜看著不能收尸,都是善堂把他們收殮。至于在大革命失敗后,給流落汕頭街頭的共產黨人徐特立、陳賡買去上海的船票,也都是汕頭的善堂。
潮商學引論 作者簡介
李聞海(1957-),號硯峰山人,泰國正大集團副總裁,潮州硯峰書院山長。他熱心文化事業,28年來把硯峰書院打造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及潮州新八景之一。他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背景,以潮商文化研究為核心,被聘為上海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汕頭大學等高校的兼職教授、客座教授。他開創潮商學研究,主編出版潮商學庫系列叢書《斐姑娘三部曲》《飲和食德》《人生不像畫》等。 隗芾(1938-2016),九三學社成員,師從丘瓊蓀、王季思等知名學者,曾任汕頭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兼副社長,曾兼任汕頭市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隗芾一生對潮人文化生態展開溯源探索和研究,著有《潮人文化簡論》《潮汕導游》《潮人與市場》《潮人與海》《潮汕四十怪》《中國海洋文化與潮汕》《水墨淡浮》《潮人真潮人》《潮陽英歌舞》(合著)等;主編有《中國名勝掌故大全》《古典戲曲美學資料集》《戲曲美學論文集》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