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4193
- 條形碼:9787568074193 ; 978-7-5680-7419-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 本書特色
一本顏值與實力并存的科普讀物。
★科學、□□。作者為荷蘭 “注意力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實驗數據詳實,知識內容和觀點□□。
★實用。一本書看清人人都深陷其中的注意力之爭,貼近生活、可讀性高,語言文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有趣、高能。精心配備近40幅漫畫插圖。讀完本書,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將會發生神奇的改變。
讓我們一起談天說地,一起挖掘有趣問題,一起搞懂那些仿佛聽過但從未真正明白的問題,來滿足我們心中躍躍欲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 內容簡介
我們被一個充滿視覺信息的世界包圍著,但我們只注意到很少的信息,過濾掉無關的信息,這樣我們就可以專注于我們認為需要知道的信息。廣告客戶、網頁設計師和其他“注意力建筑師”努力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在巨大的戶外屏幕上用視頻宣傳產品,在網站上添加閃爍的橫幅,用閃爍的圖標開發吸引我們點擊的計算機程序。他們常常成功地讓我們從應該做的事情上分心。在本書中,作者解釋了注意力的過程以及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作者寫道,視覺注意力系統是高效的,因為它不會浪費精力去處理接收到的每一個視覺數據碎片;它只收集相關信息。我們只關注一個信息片段,并假設其他一切都是穩定的,與過去的經驗一致;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人甚至錯過了電影中*明顯的連續性錯誤。如果一個物體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我們很有可能看不到它。作者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他解釋了顏色感知的局限性(以及為什么消防車不應該是紅色的);位置的重要性(例如,保安和放射科醫生必須知道去哪里看);面孔和蜘蛛引人注意的特性;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眼部運動中學到什么;為什么我們看到我們期望看到的東西(魔術師利用這一點);以及視覺忽視和無人注意的信息。
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 前言
前言(推薦)
1995年,美國波士頓發生一起槍擊事件之后,時年□7歲的肯尼?康利( Kenny Conley)警官開始對嫌犯展開追捕。一同參與追捕的還有其他警官。警官們看到有一個人正在爬圍欄,立即對其實施了抓捕。抓捕過程中,警察用力過猛,導致該男子腎臟受損、腦部嚴重受傷。 但是,更嚴重的問題是.遭到逮捕的男子并非嫌犯,而是同樣參與追捕嫌犯的便衣警察。那么,警方是否存在濫用暴力呢?在接下來的調查中,肯尼?康利作為證人被傳映到案。 “嫌犯”遭到逮捕時他正好趕到現場,想必他-定看到了參與抓捕的具體都有哪幾位警官。但是,康利堅稱他并未看到打斗過程,因為他一門心思只放在了抓捕逃犯上。對他的證詞,陪審團并不予以來信。相反,陪審團堅信,康利如此作證一定是存心包庇同事。康利被控犯有偽證罪及妨礙司法公正罪,兩罪并罰,處入獄34個月。康利不服判決,提起上訴,隨后被解除羈押,等候上訴結果。 經過7年漫長的上訴之路后,康利*終被無罪釋放并獲賠60萬美元。
研究者們決定接受挑戰,重現*初導致康利蒙冤入獄的事件經過。受試者們應邀沿人行道追捕嫌犯,同時計算在追捕過程中嫌犯用手觸碰頭部的次數。上報這一信息之后,研究者們問受試者們:在追捕嫌犯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離人行道8米開外的地方有人打架?大多數受試者都沒有看見有人打架,這和肯尼?康利的回答如出一轍。
如果你進一步挖掘 “視知覺”(visual perception)這一問題,你很快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視覺世界能給我們真正留下印象的并不多。我們自以為看到的是一個細致入微的、一成不變的世界,殊不知這僅僅是我們的大腦在處理視覺信息時留給我們的錯覺而已。這對于我們一一尤其是對于注意力架構師(attention architect)一一如何將信息呈現給他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職責在于引導他人注意力的每個人,如網站設計師、教師、交通工程師,當然也少不了廣告人,都可以被冠以“注意力架構師”這一頭銜。 這些人深知:單純呈現視覺信息是遠遠不夠的。注意力架構師要有能力引導我們的注意力,以達到傳遞信息的目的。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為爭奪注意力而展開“廝殺”:網站設計師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吸引訪問者的注意力,魔術師靠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來使他們信以為真,導演通過操縱觀影者的注意力來讓電影達到栩栩如生的目的。任何一個可以影響我們注意力的人都有能力將信息傳遞給我們。反之,他們也有能力完全屏蔽信息,不讓我們接收到相應的信息。
讀完本書之后,我希望讀者們對于發生在我們周圍的、此起彼伏的注意力之爭有所了解。本書論及的注意力架構師為工作而彈精竭慮,總是想方設法地創新,目的就在于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他們在人如潮涌的鬧市街頭立起了大屏幕,滾動播放□□;在同站上亮起了閃閃發光的橫幅廣告;或者開發出了帶有閃爍固標的電腦程序等。注意力架構師這么做,有時是為了我們好,有時也是為了自己好,比如伺機向我們兜售某種產品。 我們對于自己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控制力,所以我們會想方設法忽略這些信息,不讓自己分心。但是,我們并非總能如愿以償,收獲成功。我們往往飽受注意力系統的奴役,在本該全神貫注之時偏偏因為受到干擾而分神了,因此,我們必須弄懂注意力法則。
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 目錄
□□章 路障?什么路障?多彩視覺世界里的錯覺 /1
第二章 為什么我認為消防車不應漆成紅色:物體變得醒目的奧秘是什么? /□1
第三章 注意力之選:為什么我們在思考時喜歡注視白墻? /41
第四章 帳篷究竟在哪兒:這個難題怎么破? /63
第五章 通往視覺世界的門戶:眼睛是如何出賣思想的? /85
第六章 你的過往對你當前注意力的影響:你只會看見你想看見的東西 /107
第七章 如果大腦受到了損傷,那注意力將會如何? /1□9
致謝 /149
注釋 /153
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 相關資料
本書雖然很薄,但卻充滿了關于大腦如何在復雜的視覺世界中導航的信息。
——《華盛頓郵報》
我們被偷走的注意力 作者簡介
斯特凡·范德斯蒂格謝爾(Stefan van der Stigchel),“注意力實驗室”首席研究員,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實驗心理學系教授,暢銷心理學科普書作家。
注意力實驗室: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的研究小組,提供實驗心理學與神經心理學之間的豐富互動,目的是解決我們如何創造對世界的洞察力。實驗室的部分科研基金由荷蘭研究理事會資助。
譯者簡介:
王紹祥,博士,副教授,曾在商務印書館、作家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3部譯著,主持中華學術外譯項目1項。
林臻,翻譯碩士,熱愛閱讀與翻譯,參與過多部譯著的翻譯工作,現為全職翻譯。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