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他人的自私:論自戀恐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2566
- 條形碼:9787521732566 ; 978-7-5217-3256-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他人的自私:論自戀恐慌 本書特色
一大群沒有靈魂和人格的人正向我們襲來 他們在我們中間。他們操縱、說謊和偷竊。 他們充滿魅力且富有成就,看起來生活在萬丈光芒里
他人的自私:論自戀恐慌 內容簡介
他們在我們中間,但他們跟我們不同。他們操縱,說謊,欺騙和偷竊。他們不可抗拒的具有魅力和有成就,看起來生活在一個光芒里,那遠遠超出我們自己的能力。但自戀者是空的。沒有人知道其他人內心是什么,有哪種靈魂或人格 - 但無論是什么,專家同意自戀者沒有靈魂和人格。所以,人們對自戀的理解,或NPD(自戀型人格障礙)。根據《紐約時報》,《大西洋報》和《times》很近的文章,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 在這本書中,評論家克里斯汀·鄧貝克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視角,一個罕見的臨床診斷是如何成為一個廣泛的文化現象,成為我們很深切的恐懼,愛情,友誼和家庭的存儲庫。她通過歇斯底里的癥狀尋找病理學和集體自私之間的聯系,她對自戀人格障礙的預言具有懷疑主義精神,對那些自戀主義的受害者抱有真正同情。很后,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坦率地努力尋找一條路徑,遠離恐懼和責備的循環,走向更寬容和有益的生活。
他人的自私:論自戀恐慌 目錄
冷酷的人們
瘟疫
壞男友
千禧一代
殺人犯
藝術家
世界
部分參考書目
鳴謝
他人的自私:論自戀恐慌 節選
冷酷的人們 這種新的自私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都能辨認出來。它出現在那位亞特蘭大女孩的笑聲中,為了能夠前往自己的十六歲生日派對,她要求關閉城里*繁忙的交通要道,盡管馬路對面有一家醫院。它出現在她回應派對策劃師的語氣中,策劃師指出交通問題,她卻說,“我才不管那些車要去哪里,我的甜美十六歲花季要比它們重要得多。”當他指出附近有家醫院時,她咯咯笑道,救護車可以“繞道走”。它出現在她的態度里,她毫不在乎病人和垂死之人,可在商店里,在和派對策劃師聊了一會兒后別人讓她試穿幾條丑陋的裙子時,她卻在乎得要命,畢竟,如果不能比其他人更性感,她又何必去參加自己的派對呢?它出現在她做這一切的方式里,她不僅做了這些事,而且還恬不知恥地面對鏡頭,在MTV電視臺的真人秀節目《我的甜蜜十六歲花季》里做了這些事,而且對千禧一代而言,他們對一切都是這種態度。 它出現在那位職業壞男友的笑容里,他的網站主頁上有一行大字:“我是混蛋”,這幾個字的旁邊是一張照片,上面他攬著一個臉被挖空的女人,空白的地方寫著“把你的臉放在這兒”,這張照片是他某本書的封面,他寫了一些關于醉酒和濫交的書,這些書為他贏得了名聲和一小筆財富,他的追隨者視他為英雄,他們發起了一場運動,靠侮辱女性和習慣性冷漠回避或者干脆消失來獲得力量控制女性;他也湊巧出生在亞特蘭大,這也許重要,也許不重要。它出現在這樣一種現實里,我們越來越難以想起,膚淺浮夸、善于玩弄他人的混蛋在以前是不是也是一種值得自豪的身份,而從前的人們是不是也把彼此當成個人品牌的裝飾品,隨意出售交換。 *可怕的時候,它出現在殺人犯的笑臉上。這人在一處政府辦公區域引爆了汽車炸彈,造成八人死亡;緊接著他來到一座島嶼,一群青少年正在那里參加夏令營,他殘忍殺害了他們中的六十九個人,盡管大家都四處逃散,有的甚至試圖跳水逃命;*終被捕落網后,在警局拍攝照片時,他露出了得意滿足的笑容。當被問及對受害者和他們的家人是否心存同情時,這人絲毫不提他們的痛苦,反而夸夸其談自己的苦難,比如見到那么多鮮血對他造成了巨大創傷,比如抱怨自己手指被割傷,比如聲稱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傳播他那份反女性、反穆斯林宣言——這份宣言有一千五百多頁,和他的臉書(Facebook)頁面一樣,這份宣言里有許多他身穿圣殿騎士團 服裝、面帶笑容的照片。它出現在所有類似殺人犯在臉書上發布的照片和咒罵里,他們在網上發布這些內容,然后攜帶槍支走進學校和電影院,仿佛那短暫的名聲值得任何人的生命,甚至包括他們自己的生命。 在這些笑聲、笑臉、怒罵、暴力中,我們見到了一種冰冷的殘酷,毫無共情,有的只是對他人注意力的無限渴求。根據輿論現狀來看,我們日益害怕的正是這種自私,因為越來越多的言論把這些年輕人和壞男友與殺人犯歸為同一類人:自戀狂。 但是,自戀狂到底有什么問題?這更難讓人回答。如果你看到殺人犯臉上露出微笑,你得快逃。但如果你運氣不好愛上了某人,而他突然之間變得只在乎自己,絲毫不介意會傷害到別人;當他不需要你時,他能上一秒還非常熱絡,下一秒就玩失蹤;他要么沉迷于自己,要么非常容易感到受傷,因此一旦受到批評,他便會使用暴力或者大發雷霆;你眼睜睜看著他變成了另一個人,或者,他聲稱會去找你,但一轉身便逃跑¬——如果你愛上的人似乎擁有這種二十一世紀特有的自私,無論是以某種微妙的還是明顯的方式(后者顯然更糟),你很有可能會上網尋求幫助。在網絡上,你會被告知,沒錯,你深愛的人和那些殺人犯有著同一種精神障礙,一種新的自私,盡管范圍不同,但和那些所謂的邪惡化身在本質上相類似。在互聯網勵志自助空間里,有很大一塊區域可以被尷尬地命名為自戀空間 ,在那里,你會讀到一個故事,它能徹底改變你看待一切的方式,如果你開始相信這個故事,它會帶給你一種詭異但略帶刺激的感覺,就好像你是活在電影里一般。一切非常熟悉,你仿佛曾經看過這部電影,同時它又有點可怕,但你擁有劇本里*重要的角色。你是主角,而這電影的發展或多或少是這樣的。 * *初,自戀狂無比迷人,甚至溫柔體貼。過了一段時間后,他似乎變得自我膨脹。這里可以是“他”也可以是“她”,但我們就暫且用“他”吧。如果你認識類似的人,你一開始能想到的形容詞就是這個:他自我膨脹。但是自戀狂是空的。 健康的正常人充滿自我意識,那是一種類似靈魂或者人格的物質,如果你擁有這東西,它會溫和地從你的體內散發出來。沒人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但大家都同意自戀狂沒有這東西。然而,令人不安的是,他們通常比別人更擅長表現得像是自己擁有這種自我意識。因為他們的內心是空洞的,他們必須臨摹他人的自我,從而發明出一種看起來、聽起來很類似的東西。自戀狂是出色的模仿者。那位殺人犯的宣言里大部分內容都是抄襲所得,明顯而又拙劣,不過通常情況下,自戀狂非常善于模仿,你甚至都不會留意到。而且,他們不會復制自我里微小、無聊的部分。他們取走自認為別人的自我里*強大、*引人注意的部分,然后為其制造出貌似無比強大的全息影像。讓我們稱之為“自我性” ,這是加強版的自我模擬物。他們有時似乎瘋狂又或者真的非常無聊,但通常,也許因為和大多數人相比他們必須花費更多精力才能達成目標,所以如果你**次遇到他們營造出的自我性,你會發現,它的質量要比健康的正常人身上那普普通通、天然形成的自我要高得多。自戀狂是學校里*受歡迎的學生。他們是搖滾明星。他們是電影明星。他們不全是搖滾明星或電影明星,但他們表現得像自己真的是明星一般。他們可能會告訴你,你是唯一一個能看清他們本質的人,這可能是個詭計。如果你的父親或母親是自戀狂,他或她會告訴你,你也是搖滾明星,這必然是個詭計。 因為對自戀狂而言,他對你的欣賞完全是取決于你能否幫他保持自我性。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又或者當你在他身邊時,別的人或事不能幫他保持自我,那么只有上帝能幫到你了。當那畫面破碎時,他受到的傷害和他的憤怒會展現出不可比擬的熱度,又或者,在大部分情況下,展現出不可比擬的冷酷。他會在社交媒體上和你解除好友關系,停止關注你的動向,停止回復你的郵件,徹底不和你說話。他會背著你出軌,而且完全不把這當一回事,或者他會和你分手,盡管他說過要永遠和你在一起。他會無緣無故對你發火。什么*能讓你受傷,他就會那么做。你*需要的東西,他通通不會給你。他無法體會別人的感受,但詭異的是,他非常善于發現什么能摧毀你的感受。當這一切發生時,讓你痛苦的是,你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愚蠢地堅信一個**錯誤的想法:你相信因為這混蛋愛你,所以這世界會比平常更美好,相信和世界上其他人相比,這世界對你而言更美好。 (選摘完)
他人的自私:論自戀恐慌 作者簡介
克里斯汀·鄧貝克(Kristin Dombek) 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文化記者。作品刊載于在《紐約時報》《倫敦書評》《巴黎評論》《n+1》等報紙雜志。其作品還曾多次被收錄進《美國*佳散文集》中。2013年曾獲得美國作家Rona Jaffe基金會的非虛構寫作獎。她還在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夏洛特皇后大學等多所美國高校教授散文、新聞報道等多種體裁的非虛構寫作課程。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