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生態經濟學(趙桂慎) (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89824
- 條形碼:9787122389824 ; 978-7-122-3898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經濟學(趙桂慎) (第二版) 本書特色
1.本教材從系統論角度構建知識結構體系,闡明了生態學、經濟學和生態經濟學之間的關系,為學生解答了生態經濟基本原理這一難點,提出了在系統理論基礎上模擬自然生態系統“高效率、零污染”特征進行生態設計、并定量化評估生態經濟系統的運行效率的教學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 把系統論中的新三論作為基礎理論,以系統中的能流、物流、信息流、價值流和智力流分析為重點,定量化分析生態經濟系統的非線性效應,綜合了當前生態經濟領域的主要分析模型、工具和方法,加強了生態經濟系統的生態設計及系統功能評價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對生態經濟系統綜合效益進行定量化評價,從而深入認識生態經濟系統的價值形成過程及其本質。 3. 將基礎理論部分對系統理論進一步完善,增加生態哲學、生態經濟與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產業鏈(網)結構功能及系統效率的經濟理論分析,增加生命周期評價、碳氮水足跡分析、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等定量化分析方法及進展及典型案例。
生態經濟學(趙桂慎) (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生態學重點學科叢書》中的一個分冊。全書共十二章,主要內容包括導論,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生態經濟與其他理論的關系,生態經濟系統的組成、配置與功能,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轉化和能量流動,生態產業,綠色GDP核算理論及方法,生態經濟系統能值分析,生態足跡核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估算,生態經濟規劃原理與方法,生態經濟管理與政策。 本書具有較強的知識性、系統性和應用性,可作為高等學校生態學、環境科學、經濟學、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師生的教材,也可作為生態學、環境科學、經濟學等領域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生態經濟學(趙桂慎) (第二版) 目錄
**節生態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2
一、生態學的產生及發展2
二、生態經濟學的產生及發展2
三、我國生態經濟學的發展過程5
第二節生態經濟學的內涵、性質與特點5
一、生態經濟學的內涵5
二、生態經濟學的性質與特點8
第三節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內容與方法9
一、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9
二、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內容10
三、生態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11
第四節生態經濟學學科體系及其與相關學科的比較13
一、生態經濟學學科體系13
二、生態經濟學與相關學科的比較13
三、生態經濟學研究的任務15
第五節研究生態經濟學的意義15
一、為制定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戰略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15
二、為設計和建設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系統提供科學依據16
三、生態經濟學為發展地區和企業經濟提供基本指導思想16
第六節生態經濟與生態文明16
一、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和生態文明的發展過程16
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實踐18
第二章生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20
**節生態學理論21
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21
二、與生態經濟學相關的幾個核心概念25
三、生態系統理論26
第二節經濟學理論33
一、經濟學的幾個重要概念33
二、經濟學的主要原理35
第三節系統論與熱力學定律36
一、系統論36
二、熱力學定律41
第四節環境倫理學與生態哲學42
一、環境倫理學42
二、生態哲學43
第三章生態經濟學與其他理論的關系50
**節生態經濟學與環境經濟學51
一、生態經濟學與環境經濟學之間的聯系51
二、生態經濟學與環境經濟學之間的區別51
第二節生態經濟學與資源經濟學53
一、資源經濟學與生態經濟學的內涵53
二、資源經濟學的研究方法54
三、資源經濟學的學科體系54
第三節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56
一、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共性56
二、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區別57
三、循環經濟的幾點特性58
第四節生態經濟學與產業生態學59
一、生態產業的宏觀特征59
二、生態產業研究的發展過程59
三、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生態產業崛起的內在動力61
第五節生態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62
一、生態經濟學與人類生態學62
二、生態經濟學與國土經濟學63
三、生態經濟學與經濟生態學64
第四章生態經濟系統的組成、配置與功能66
**節生態經濟系統的基本含義67
一、生態經濟系統的概念67
二、生態經濟系統的特性67
三、生態經濟系統的分類69
第二節生態經濟系統的組成70
一、人口要素70
二、環境要素71
三、科技與信息要素71
第三節生態經濟系統的要素配置及其評價72
一、生態經濟系統的要素配置72
二、生態經濟要素配置結構的評價73
第四節生態經濟系統的配置方法74
一、同類要素的擇定,相輔相成配置法74
二、適度規模的限定,同域組合配置法75
三、同步時序的確定,同步運行配置法77
四、空間位置的劃定,立體網絡配置法79
第五節生態經濟系統的組合功能82
第五章經濟系統的物質轉化和能量流動85
**節物質轉化和能量流動的基本理論86
一、物質轉化的基本理論86
二、能量流動的基本理論89
第二節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轉化91
一、生態經濟系統的物質轉化類型91
二、生態經濟系統中物質的良性循環92
第三節生態經濟系統的能量流動97
一、能量的流動97
二、能流的構成98
第四節價值流、信息流、智力流的傳遞與轉化98
一、價值流98
二、信息流99
三、智力流100
第六章生態產業101
**節生態農業102
一、生態農業的概念102
二、生態農業的產生及其發展103
三、生態農業的特點104
四、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104
五、生態農業的管理106
第二節生態工業107
一、生態工業的概念107
二、生態工業的產生及其發展107
三、生態工業的特點108
四、生態工業的發展模式109
五、生態工業的管理109
第三節生態建筑111
一、生態建筑的概念111
二、生態建筑的產生與發展112
三、生態建筑的特征113
四、生態建筑的理論與實踐115
五、生態建筑的管理117
第四節生態旅游119
一、生態旅游的概念119
二、生態旅游的產生與發展120
三、生態旅游的特點及其與傳統旅游的區別121
四、生態旅游的規劃與開發123
五、生態旅游的管理125
第五節生態服務業130
一、生態服務業的概念130
二、生態服務業的特征130
三、生態服務業的管理131
四、共享經濟——一種新型的環境可持續商業模式133
第七章綠色GDP核算理論及方法141
**節生態經濟核算的內涵及其發展過程142
一、生態經濟核算的內涵及意義142
二、生態經濟核算理論的發展過程143
第二節生態經濟核算方法145
一、綠色GDP核算145
二、社會福利統計與核算145
三、投入產出核算145
四、承載力計算146
第三節綠色GDP核算體系與方法146
一、核算目標147
二、基本框架和關系147
三、環境實物量核算框架及內容148
四、環境價值量核算框架及內容149
五、環境保護成本核算框架及內容151
六、經環境調整的GDP核算151
第四節綠色GDP核算的賬戶152
一、SEEA的賬戶152
二、實物和混合流量賬戶153
三、經濟和環境交易賬戶155
四、實物和貨幣項中的資產賬戶155
五、GDP總量調整賬戶156
第五節綠色GDP核算的估價方法157
一、基于成本的估價方法158
二、基于損害/受益的估價方法160
三、不同估價方法的選擇165
第八章生態經濟系統能值分析167
**節能值分析的概念與原理168
一、能值的定義168
二、能值轉換率168
三、熱力學定律與*大功率原則169
四、能量等級原理170
五、Odum的能量系統語言170
第二節能值理論及分析方法的起源與發展172
一、能值分析的起源與發展172
二、能量分析與能值分析176
三、能值和能量的實質及關系178
四、自然資源財富生產與能值180
五、能值轉換率與能值功率181
第三節能值轉換率與能值指標體系182
一、能質與能值轉換率182
二、生態效率與能值轉換率183
三、能量系統的太陽能值轉換率183
四、能值轉換率的計算方法187
五、常用太陽能值轉換率191
六、基本能值指標192
七、其他常用的能值評價指標199
八、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能值綜合指標201
九、能值分析方法展望204
第四節能值計算方法及應用204
一、繪制農田生態系統能值流動圖205
二、編制能值分析表205
三、建立并分析主要能值指標207
四、桓臺縣農田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建議208
第九章生態足跡核算211
**節生態足跡核算基本理論與方法212
一、生態足跡理論的提出212
二、生態足跡的基本理論213
三、生態足跡的計算步驟214
四、生態足跡的應用215
第二節碳、氮和水足跡核算方法216
一、碳足跡216
二、氮足跡220
三、水足跡224
四、其他226
第十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估算228
**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定義230
一、生態資本的內涵230
二、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概念233
三、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234
第二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分類236
一、生命支持系統功能的特點236
二、生態服務價值的內涵及類型237
第三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估算方法239
一、常規市場評估技術240
二、隱含/替代市場評估技術241
三、假想市場評估技術241
第四節生態系統服務估算的實例分析242
第五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243
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概念和內涵243
二、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框架和內容244
三、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實例——以貴州省為例246
第六節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發展趨勢251
一、開展生態經濟綜合研究,揭示生態和經濟過程的聯系及其動態變化251
二、完善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評估的理論與經濟技術方法251
三、建立生態-環境-經濟綜合核算體系252
第十一章生態經濟規劃原理與方法253
**節生態經濟規劃的基本原理254
一、生態經濟規劃的概念254
二、生態經濟規劃的產生與發展255
三、生態經濟規劃的原理258
四、生態經濟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264
第二節生態經濟規劃的內容和方法265
一、生態經濟規劃的內容265
二、生態經濟規劃的方法266
第三節生態經濟建設的實踐274
一、國外生態經濟規劃的實踐274
二、國內生態經濟規劃的實踐275
三、案例——廈門馬鑾灣生態經濟規劃276
四、生態經濟規劃發展趨勢284
第十二章生態經濟管理與政策287
**節生命周期評價288
一、生命周期評價的內涵288
二、生命周期評價的發展過程 288
三、生命周期評價的主要方法289
四、生命周期評價的基本框架289
五、案例——“五結合”生態溫室生命周期評價及比較分析295
第二節清潔生產301
一、清潔生產的含義301
二、清潔生產的原則303
三、清潔生產評價方法304
四、清潔生產審核305
第三節生態補償與機制306
一、生態補償的定義與內涵306
二、生態補償理論與方法307
三、生態補償支付原則311
四、生態補償交易方式312
五、生態補償機制及實施路徑313
六、生態補償的實踐與模式315
第四節生態教育及政策316
一、生態教育的概念316
二、生態教育的興起與發展316
三、生態教育體系建設的內容317
四、生態教育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319
參考文獻321
生態經濟學(趙桂慎) (第二版) 作者簡介
趙桂慎,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專家委員,中國農業科技園創新戰略聯盟特聘專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UCR)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生態、生態農業與規劃、農業復雜系統管理、富硒功能農業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農業部軟科學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其他省部級課題10多項。2016年入選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拔尖人才。榮獲2017年度農業農村部軟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