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晚清民國西學翻譯摭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88340
- 條形碼:9787520188340 ; 978-7-5201-883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民國西學翻譯摭論 本書特色
晚清民國時期,來自歐美的“西學”涌入中國,譯介類型和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包括天文歷法、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的翻譯,也包括社會科學、政治學和文學作品的翻譯,涌現出了嚴復、林紓、梁啟超等影響后世的翻譯大家,亦有一些官方組建的翻譯團體。 本書圍繞晚清民國時期的西學翻譯進行發散式思考,既有對當時歷史背景與翻譯家及其譯作的整體研究與論述,也有對個案(例如林紓及林譯小說)的針對性研究,對讀者了解晚清民國時期西學翻譯情況有一定價值。
晚清民國西學翻譯摭論 內容簡介
晚清民國時期,來自歐美的“西學”涌入中國,譯介類型和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包括天文歷法、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的翻譯,也包括社會科學、政治學和文學作品的翻譯,涌現出了嚴復、林紓、梁啟超等影響后世的翻譯大家,亦有一些官方組建的翻譯團體。域外知識大規模地輸入本土,與當地文化交換信息,激發思想,乃至產生新的理論。 該書稿是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管新福教授關于晚清民國西學翻譯之論文的集結,共收錄了22篇文章,約25萬字,共分四編,從傳統文化、譯者爭鳴、比較文學、林譯小說四個側面展現了晚清民國時期西學翻譯的概貌。總體來看,該書稿圍繞晚清民國時期的西學翻譯進行發散式思考,既有對當時歷史背景與翻譯家及其譯作的整體研究與論述,也有對個案(例如林紓及林譯小說)的針對性研究,對讀者了解晚清民國時期西學翻譯情況有一定價值。
晚清民國西學翻譯摭論 目錄
晚清民國西學翻譯與文化關系研究綜述
近現代報刊翻譯理論資料整理研究的路向及價值
報刊對清末民初小說創作及翻譯文學的推動
文化心態對晚清西學翻譯的抉擇及影響
從文學到文化——晚清西書翻譯的策略及風貌
第二編晚清民國西學翻譯與譯者爭鳴
稿酬制對晚清民國作家創作及翻譯的影響
陳西瀅與曾樸父子的翻譯論爭
——兼及20世紀30年代前后文壇的翻譯大討論
郭沫若與吳稚暉的翻譯筆戰
清末民初的歷史語境與魯迅的翻譯取向
謝六逸外國文學的譯介成就及其貢獻
民國文獻對司湯達及其《紅與黑》的譯評
第三編晚清民國西學翻譯與比較文學
晚清民國留學潮與中國比較文學的生成
錢穆與梁實秋關于中西文學比較的筆戰
《海國圖志》和《瀛寰志略》中的異域書寫
民國幾部神話學研究專書的外來淵源及得失
謝六逸與中國比較文學
第四編晚清民國西學翻譯與林譯小說
林紓的鼎新與戀舊——從胡適《林琴南先生的白話詩》說起
桐城傳統與嚴復、林紓的文雅譯風
現代文人對林譯小說的三種態度
林譯小說與文化誤讀
周作人對林紓及其翻譯小說的矛盾心態
參考文獻
后記
晚清民國西學翻譯摭論 作者簡介
管新福,男,四川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現為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術創新人才,主要從事比較文學、近代中外文學關系研究。在《文學評論》《中國比較文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文藝爭鳴》等權威、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英國經典中的商人世界》等學術專著多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3項;獲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其他獎項2項。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