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64471
- 條形碼:9787545564471 ; 978-7-5455-644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 本書特色
1.擁有20年幼教經驗,*驕傲的事情是:“從來沒有對學齡前的孩子動過怒。” 2. 與孩子實戰對話,教父母如何優雅處理孩子的壞情緒,幫父母徹底擺脫“我一直說,你一直不聽”的惡性循環 3.用對方法,說對話,讓親子關系不糾結、不擰巴 4.一本像讀故事一樣的輕松教養書 不吼不叫,照樣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5.作者經常聽到家長或老師對她說:“Teacher Grace,你到底跟孩子說了什么?為什么我講了幾百次他都聽不進去,你跟他說一次他就變乖了?”作者在書中分享了從未動過怒的dujia心法,傳授了突破孩子心防的實操技巧 6. 當孩子哭鬧、發脾氣,什么人勸都不聽時; 當家長軟硬都管不了孩子愛說臟話的行為時; 孩子太愛哭,孩子愛告狀,孩子突然性情大變,不明原因生悶氣時…… 各種教養難題,作者(T.Grace)都能輕松搞定,教給父母不動怒的方法,提升他們與孩子的溝通力 7.配有精美的手繪插圖,形象呈現孩子日常各種壞習慣,增加輕松幽默感。 8.隨書附贈貼心卡片,奉獻干活級教養孩子的方法
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 內容簡介
面對孩子的壞情緒,現在的父母多數會用講道理或跟孩子做朋友的方法來處理。這種方式本身沒有錯,只是與孩子講道理、分析對錯,如果流于長篇大論,就會讓孩子形成“反正訓完話就沒事了”的心態。而很常見的是,孩子在大人的道理中養成了說話早熟和愛頂嘴的習慣。 由此可見,不懂孩子的邏輯,就無法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本書作者列舉的大量案例,是她20年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真實情況,通過與孩子的實戰對話,言傳身教幫助父母走出“我一直說,你一直不聽”的惡性循環,教給父母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如何做到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從而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與父母合作。閱讀本書,父母能夠學會輕松應對各種教養難題,找到面對孩子時保持理智、不動怒的方法,從而提高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力。
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 目錄
Chapter1
當個優雅的大人
01 以身作則的優雅
02 從收玩具訓練“生活規矩”
Chapter2
01 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
讓孩子一生受用的這句話,你一定要告訴他
02 生氣、哭鬧不止時,孩子*需要你這樣對他說
03 不想開口叫人的時候,也可以這樣打招呼
*容易讓孩子不開心的這句話,你常說嗎
05 不主動、不積極的孩子,一定要推他一把
06 過度熱心的小幫手,給別人造成困擾怎么辦
07 為了玩游戲,不顧一切打亂有規律的作息,該怎么辦
08 出現暴力行為,男孩告訴我:“他不乖,我要懲罰他!”
09 她不是愛生悶氣,只是情緒卡關,找不到出口
10 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忍不住放進自己的包里
11 告訴孩子“專心”,不如教他“如何專心”
12 每時每刻都想說話的孩子,該怎么做才能讓他靜下來
13 家有“林黛玉”,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哭……
14 小孩吵架,大人究竟該怎么插手
15“ 我不要,我不要,我就是不要!”孩子到底不要什么
Chapter3
01換個說法,讓孩子信服,你也舒服
父母*常跟孩子說的話,有什么問題呢
02 孩子的準頭沒抓好,“有主見”變成“任性”
03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良好習慣,根本不用開口說
04 孩子的回饋來自你的態度
05 換個說法,讓孩子信服,你也舒服
0一再犯同樣的錯,孩子需要的是你的引導還是責罵
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 節選
真正親自帶過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在還不懂事的孩子面前始終保持理智、不動怒,是一件多么困難的事情。進入幼教業二十個年頭,我仔細回想,自己是否曾經因為孩子們的行為真正動怒過,答案是“沒有”! 是的,二十年來的幼教生活,我不曾因孩子而失去理智。的確,我不是其中任何一個孩子的母親,但我每天要在同一個時間內,面對幾十個二到六歲的孩子,而且時間都超過了五個小時。我相信我所需要的理智與耐心,絕對不會少于一般的父母。 接下來,你肯定想問:“你是怎么做到的?” 身教永遠放在**位 我進入美國南阿拉巴馬州立大學,主修兒童英語教育時,上**堂課教授就告訴我們:“從這一刻起,你們不可以再說‘stupid’(笨蛋)這個詞了!作為老師,除了教育孩子,你們的言談舉止更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擁有優雅的舉止是你們**的特質!”這段話對我的影響很大,也讓我建立了日后面對孩子們時永恒不變的原則——柔和而適當地保持威嚴。而我,真的再也不說“stupid”這個詞了。教授告訴我們,當我們因為某人做了一件事而說他“stupid”時,就等于向孩子傳遞了“以偏概全”的觀念。如果老師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們模仿的榜樣,那么,越是微小的細節越要注意。 我想要表達的是,“以身作則”在國外的幼教系統中是如此重要的一環,老師都需要如此,那么,更何況是在孩子們心目中*具崇高地位的父母呢?當你還沒特意教育孩子時,你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成為孩子仿效的標準。假如家長們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那你們在孩子們面前又怎會不優雅呢? 當然,光憑“因為知道自己的使命,所以必須讓自己的舉止合宜”這一信念,是無法支撐家長們保持優雅的。如果家長不想因孩子而“暴走”,那么,除了信念,你們還必須有方法! **招 對調皮的孩子要眼睛直視、運用音調并輔助手勢 學齡前的兒童相當依靠感官,喜歡會動且色彩繽紛的物品,對突如其來的聲音非常敏感但專注力低,除非是能引起他們好奇心的事物,否則他們對目標物的停留時間是需要訓練的。因此,你會發現,當孩子在做一些調皮的行為時,你經常要喊他很多次,甚至喊到火氣都上來了,他才會聽到你說的話。 還有,孩子很聰明,他不理睬大人的指令,有時是真的沒有聽到,或不知道你在跟他說話,但更多的時候是在試探你的底線,“我再玩一下下,再靠近一點點就好”。如果你想讓他知道“我現在要說的話很重要”,你就必須學會下面這些技巧。 1. 蹲下來 與孩子溝通重要的事情,*基礎的動作一定是“蹲下來,眼睛與他平視”,這樣做是為了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避免給孩子造成壓迫感,但主要目的是想抓住他注意力的焦點。如果他把頭轉向旁邊,你就讓他把頭輕輕地轉向你,讓他看著你的眼睛,并告訴他:“我正在跟你說話,請看著跟你說話的人的眼睛,這樣才是有禮貌的。” 2. 在重點詞匯上放大音量并帶上手勢 在溝通的過程中,你可以在重點詞匯上放大音量并帶上手勢,以加深印象,還可根據他的年齡給予適當的信息。注意,此時重點之外的字眼不要說太多,一來會混淆重點;二來接收過多超齡信息的孩子,往往會發展成很會頂嘴的孩子。
用孩子的邏輯,化解孩子的情緒 作者簡介
鄭婉瑜(T.Grace) 英國英語學院校長 南阿拉巴馬大學幼兒/兒童英語教育系 雙碩士 擁有20年幼教經驗,最驕傲的事情是:“從來沒有對學齡前的孩子動過怒!” 堅信 “All Children Can Learn”(沒有學不會的孩子),面對孩子搗蛋、鬧脾氣等行為,永遠有方法突破孩子心防,輕松搞定。 通過文章與演講,讓父母學習到,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出自信、有責任感、懂得感恩的孩子。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