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幸福的出路:親密關系的幻想、真相與抉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3402
- 條形碼:9787521733402 ; 978-7-5217-334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幸福的出路:親密關系的幻想、真相與抉擇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年輕女性讀者思考方式引領者《三聯生活周刊》主筆團隊新作 擷取哲學、藝術、社會學、心理學知識精華,解答關于人生、愛情、婚姻的困惑 內配精美彩色油畫及個性黑白插圖 精選20余篇佳作集中呈現 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 彭凱平 知名溝通導師 席 越 傾情推薦 李松蔚 陳一筠 趙 芳 翟學偉 等婚姻與家庭問題研究專家 真誠分享 從第 一次親吻到第 一次爭吵,從兩情相悅到移情別戀,從親密無間到無話可說,這是很多人經歷的親密關系的變化之路。從想象中甜蜜的愛情到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在作者筆下得以還原。作者以愛情與婚姻的糾纏為發端,探討愛情與婚姻的本質,并輔以哲學與社會學層面的思考,講述現代人建立與維護親密關系的鮮活故事。 從尋找愛情、憧憬圍城到“城”中困頓,到接受婚姻的不完 美,作者們試圖對這一完整歷程做冷靜且睿智的剖析,通過豐滿、深沉的思辨,結合具象而真實的人物角色鋪陳開來,直到讓人們逐漸認識到,親密關系的真相,是一份激情熱忱,更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技能。在打破幻想、看清親密關系的真相后,做出愛情與婚姻里的抉擇,為幸福找到出路。 這是一部融合觀念探討與真實故事,揭示愛情與婚姻規則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作品,使得徘徊于愛情與婚姻歷程中各種兩難境地的我們,重新燃起對愛情與婚姻的熱情,并且明白:經營好一段親密關系,需要一生的學習,我們該做的是打破幻想,更務實、更健康、非本能地去愛。
幸福的出路:親密關系的幻想、真相與抉擇 內容簡介
婚姻,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為愛結婚就一 定會幸福嗎?婚姻到底是愛情的殿堂還是墳墓?當婚姻生病,愛還能挽救嗎?婚姻里的我們,為什么越來越不愿將就? 我們的婚姻觀念正面臨一場革命。當經濟、生育等婚姻的傳統功能逐漸弱化,當外部制度為婚姻松綁,婚姻才能更好地以兩性親密關系的面目呈現出來,好的婚姻會變得更好。當愛情成為婚姻的主角,我們也希望通過婚姻找到更好的自己,這對婚姻的質量無疑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幾年,《三聯生活周刊》圍繞“愛情與婚姻,親密關系管理”這個主題做了一系列深度文章,本書收錄了這些文章,列為《三聯生活周刊》文叢“新家庭”系列的一部。 本書致力于探討現代人對親密關系的尋找、經營與重建,從對戀愛、婚姻的盲目幻想到理解真相,再到做出抉擇,展現了現代人在親密關系管理方面的困惑與轉變。全書分為三部分,部分講述婚姻制度的形成演變中婚姻與愛情的糾纏關系,探討二者融合、分離到再度融合的和過程;后兩部分主要通過真實人物案例,講述現代人在尋找愛情、經營婚姻過程中的迷茫、清醒、勇氣、追求與抉擇,每篇文章側重一個角度,如關系匹配、婚姻溝通、婚姻病變、婚姻理療等不同視角,借助真實故事分享與婚姻專家診斷,致力于為困在愛情婚姻親密關系的年輕人的找到幸福的出路。
幸福的出路:親密關系的幻想、真相與抉擇 目錄
文叢總序 / 李鴻谷_ III
序 那些花兒的愛情童話 _ VII
前言 天上的愛情 人間的婚姻 _ XIII
上 篇 愛情婚姻糾纏史
你們可知道什么是愛情 _ 003
與愛無關的愛之天使 _ 007
姻與禮 _ 017
父權監管下的婚姻 _ 023
日耳曼式情婚 _ 040
物權愛情 _ 051
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 _ 063
騎士的愛和國王的婚姻 _ 081
成為費加羅的唐璜們 _ 098
中 篇 你的愛情是什么故事?
重塑愛情:想要“在一起”,真不容易 _ 115
你的愛情是什么故事? _ 120
匹配愛情:條件、感受、關系規范 _ 131
愛情不說話 _ 143
一個蘋果 _ 162
歷盡滄桑,天真依舊 _ 169
附錄:愛情故事測試 _ 179
下 篇 婚姻是日用品,不是裝飾品
理想婚姻存在嗎? _ 191
理想婚姻:幻想、真相與追求 _ 194
背叛與渴望—存在主義式出軌 _ 220
出軌后,一段關系的反思與重生 _ 232
從疏離到走近 _ 248
離婚:出走的勇氣與痛 _ 258
好的婚姻是奢侈品 _ 278
附錄:西方婚姻變革 _ 291
幸福的出路:親密關系的幻想、真相與抉擇 節選
理想婚姻:幻想、真相與追求作為一種長久的許下承諾的關系,婚姻的難,可能就在于你們會逐漸認清彼此的全部真相:真正的你們也許并不怎么迷人。你們都會在某些時刻軟弱、自私、愚蠢……人性的全部都涌到你們面前,讓人喘不過氣來。但很可能,婚姻的意義和魅力也就在此:當一個人在看清你的全部之后,依然愿意和你在一起。婚姻升級的代價198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工作的陳一筠啟程前往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社會學系學習。這次出國,陳一筠是奔著全新的領域去的。老師費孝通建議她進入婚姻家庭的研究。“他講道,家庭是一個全人類共同的組織,無論全球化也好,中國的改革開放現代化也好,任何一種浪潮之下,社會的基礎都是家庭。” 當時,在社科院的課題里,婚姻家庭問題算不上什么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全國范圍內也很少有相關研究,只有婦聯、工會等一些機構在進行實用性的宣傳。可是在加州大學,陳一筠接觸到了大量的研究報告。20 世紀80 年代,美國社會學界正在進行一場反思。“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女性的廣泛就業、社會經濟自主地位的獲得,擴大了女性在婚姻家庭選擇上的發言權。在女權運動的影響下,許多人對擔任傳統家庭主婦和母親的熱情日益減少。60 年代晚期,性解放在年輕一代中贏得了廣泛支持,也對傳統的兩性道德、婚姻家庭觀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晚婚、不婚成為潮流的同時,*顯著的變化是家庭的解體:20 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離婚率與結婚率的年平均比值為1∶6 左右,到70 年代飆升至1∶3, 80 年代以后曾一度飆升至2∶1。“我們改革開放時的情況和美國的六七十年代非常相似。”陳一筠意識到,一場革命正在中國醞釀和發生。就像燒一壺開水, 溫度已經很高,只是水還沒能沸騰起來掀開壺蓋,人們未能看到罷了。過去30 年發生的事實證明了陳一筠的預測。根據國際通行的統計辦法,離婚率為一定時期內(一般為年度)某地區離婚數與總人口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國家民政局的數字顯示,2017 年,中國的離婚率為3.2‰,與其他國家相比,俄羅斯的離婚率約為4.5‰,美國約為3.6‰,德國約為2.19‰,英國約為2.05‰。更直觀的數字是,1979 年,中國有大約12 萬對夫妻離婚,1990 年為80 萬對,2000 年為121 萬對。2019 年,全國婚姻登記機關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 萬對,離婚登記415.4 萬對。20 世紀80 年代末,為了進行研究,陳一筠開了一個工作室, 開始接待婚姻咨詢,“想看看人們到底在婚姻中遇到了什么新問題”。有一個男人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講述很典型。他說他老婆長得不錯,家務也做得好,過不下去了就是因為一點:‘內存不夠,版本太低。’兩個人話不投機半句多,看個電視劇都能吵架,完全沒法溝通。” 陳一筠把1980 年視作中國婚姻現代化的分界點。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頭30 年,婚姻呈現出超穩定的狀態。因為離婚太少見,在民政局甚至查不到那段時期的完整離婚數據。但這并不意味著那個時代的婚姻格外美滿幸福,只是因為婚姻被諸多外在紐帶牢固地維系著。傳統婚姻的要義不是親密關系,而是“經濟合作社”和“生育共同體”。兜里沒錢意味著必須找個人生活在一起。陳一筠記得,20 世紀60 年代,她和丈夫大學畢業的時候,兩個人108 元的月工資,要養活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還有弟弟妹妹需要資助。家里用錢統一規劃,由婆婆管家過日子。她每個月給陳一筠2 毛錢零用,給兒子5 毛錢零用。“如果丈夫吵了架負氣出走,根本不用去找他,就算硬著頭皮他也要回來,口袋里就幾毛錢,不回家能干嗎,婚姻非常安全。”
幸福的出路:親密關系的幻想、真相與抉擇 作者簡介
現任三聯《愛樂》雜志編輯,曾任三聯《新知》雜志主編、《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主 14欄目編輯兼作者,參與并主持采訪撰寫過包括“葡萄酒風土人情”在內的多次《三聯生活周刊》葡萄酒特刊。出版著作有《繪畫的故事》(譯),《格瓦拉叢林日記》(譯),《留下來的人》(隨筆),《時間的女兒》(譯),《七部名著游倫敦》(游記),《倫敦AB面》(游記),《荊非昔筆》(小說),《滿天星斗——蘇秉琦論遠古中國》(合編)。多篇文章入選三聯書店編選的數本“生活圓桌”選集。;.;《三聯生活周刊》社會部主筆,主要從事社會熱點和社會事件的報道,尤其擅長人物故事采訪報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