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4671
- 條形碼:9787513934671 ; 978-7-5139-3467-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 本書特色
所謂“滿洲國是王道樂土”根本就是日本人制造出來的謊言。溥儀則在謊言中自欺欺人地繼續著他的皇帝夢。溥儀登基用過的大殿,那局促的空間正是溥儀有如籠中鳥一般生活的寫照。 ——李茂杰 無疑,末代皇帝溥儀是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是人類歷史上擁有非凡經歷和傳奇命運的特殊人物,然而,他身為皇帝卻沒有掌握過一天國家政權;長期處于政治漩渦中卻未發揮關鍵的作用。 ——喻大華 宣統沖齡登基,成為大清末帝。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皇帝以降,到1912年宣統皇帝退位,歷經2132年,溥儀不僅是清朝*后一位皇帝,而且是中國歷史上*后一位皇帝。溥儀退位,既是大清皇朝的終結,又是中華帝制的終結。 ——閻崇年 溥儀當過皇帝,而我卻是個普通護士,然而我們真誠相愛,無論是溥儀所在的全國政協,還是我所在的醫院,人們都知道溥儀對我特別好。 ——李淑賢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 內容簡介
《我的前半生》是由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撰寫的認罪書整理而來。 全書以時間為脈絡,記錄了溥儀入宮做皇帝、辛亥革命后退位、出宮后客寓天津、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被逮捕后前往蘇聯、新中國成立后歸國接受改造,被特赦后成為普通公民的完整而詳盡的人生經歷。 時為歷史風云變幻之際,身處封建專制統治的高位,溥儀的一生注定跌宕起伏。在本書中既可見他復雜曲折的心路歷程,也可見他身邊諸人的千般面孔;既可見波瀾壯闊的政治變革,也可見文化變遷之細微毫末……是了解溥儀思想轉變與中國時代變遷的珍貴史料。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 目錄
引言 / 1
**篇 我的北京時代 / 001
**章 我的出生和當上清朝末代皇帝的經過 / 002
一、我的祖父奕和我的祖母葉赫那拉氏 / 004 二、光緒和慈禧 / 007
三、慈安太后的死之謎 / 016
四、肅順 / 021
五、戊戌政變中的袁世凱和榮祿 / 025
六、我的父親載灃和我的母親瓜爾佳氏 / 029
七、庚子事件 / 032
八、逃亡西安和珍妃的死 / 034
九、光緒的死 / 038
十、西太后死后的隆裕太后 / 042
十一、隆裕和四太妃的關系 / 044
十二、李蓮英與小德張 / 045
十三、三歲孩子“登極”的滑稽劇 / 052
十四、我在宮中的家庭生活環境 / 056
十五、王公、“黃帶子”和八旗 / 065
第二章 關上家門做皇帝的紫禁城生活 / 070
一、辛亥革命與清朝封建統治勢力的崩潰 / 070
二、中華民國首都中央的“小朝廷” / 073
三、“遺老”和“王公大臣” / 080
四、太監 / 091
五、我的結婚 / 097
六、宮中的皇帝生活瑣記 / 101
七、我母親為我自殺了 / 107
第三章 我的罪惡思想根源 / 110
一、我的老師和封建尊孔思想 / 111
二、毓慶宮讀書 / 113
三、宮中的迷信和信仰 / 122
四、我的“敬天法祖”思想 / 132
五、莊士敦和我的崇拜帝國主義思想 / 137
六、我的殘忍性格 / 140
第四章 開始正式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 147
一、張勛復辟 / 147
二、盜竊了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 / 151
第五章 出洋留學的失敗 / 156
我幼時的好奇心 / 157
第六章 我離開了紫禁城 / 167
一、回到了醇親王府 / 169
二、日本開始對我伸出魔手來了 / 175
三、日本公使館里的“小朝廷” / 177
四、在日帝魔窟中的一些零星回憶 / 180
第二篇 天津時代 / 183
第七章 我完全成日本帝國主義的“藥籠中物”了 / 186
一、在天津日本租界里的所謂寓公生活 / 186
二、和日本帝國主義的勾結 / 188
三、和軍閥、政客的微妙關系 / 191
四、和各帝國主義國家的眉來眼去 / 197
五、“遺老”的包圍 / 199
六、東陵的挖掘事件 / 202
七、我的反動思想愈發抬頭 / 203
八、“九一八”事變和“天津事件” / 206
九、接二連三的所謂“恐怖事件” / 209
十、土肥原賢二和我的互相勾結利用 / 211
十一、汽車廂底的“奇貨” / 213
第三篇 前來東北 / 217
第八章 / 218
一、白河上的黑夜槍聲 / 218
二、對翠閣溫泉旅館 / 220
三、旅順 / 222
四、所謂的“四巨頭會議” / 226
五、群狗爭食的未定政權 / 229
六、日寇的猙獰面目 / 235
七、我是這樣當上了偽執政的 / 244
第四篇 長春時代 / 249
第九章 / 250
一、百鬼晝行的所謂“新京” / 250
二、賣國密約——偽執政的代價 / 253
三、到長春以來的生活一斑 / 255
四、國際聯盟調查團 / 262
第十章 偽滿帝制時代 / 264
一、冷酷的家庭生活 / 268
二、**次訪日的丑劇 / 270
三、“樞軸國家”的一根小尾巴 / 276
四、對于日寇的逢迎諂媚 / 277
五、日寇的種種陰謀 / 280
六、吉岡安直 / 304
七、蒙奸德穆楚克棟魯普和汪逆精衛 / 309
八、第二次訪日的內幕 / 312
九、奴化侵略政策與“天照大神” / 316
十、偽滿建國十周年和“親邦”的名詞的出現 / 318
十一、“謝恩大使”和“慰問大使” / 320
十二、“獻納”金屬的帶頭人 / 324
十三、偽時局詔書 / 326
十四、給“肉彈”餞行 / 327
十五、所謂“巡幸”的后果 / 330
十六、偽侍從武官 / 333
十七、日偽垮臺前夕的尾聲 / 335
十八、鬼把戲*后的一幕 / 340
十九、被蘇聯軍逮捕 / 345
二十、在偽滿十四年的滔天罪惡 / 346
第五篇 在蘇聯的五年 / 389
第十一章 / 391
一、赤塔市郊的莫洛闊夫卡 / 391
二、紅河子 / 395
三、伯力市內的第四十五收容所 / 398
四、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我和日寇甲級戰犯的初次“對壘” / 401
第六篇 回到了祖國 / 407
第十二章 我在當時的心情
一、我的惶恐不安 / 408 / 408
二、開始了學習 / 416
三、由撫順到了哈爾濱 / 420
四、溫暖照顧 / 425
五、朝鮮戰爭 / 428
六、趙廳長的講話 / 431
七、志愿軍某首長 / 433
第十三章 第二次到了撫順
一、檢舉認罪 / 437 / 436
二、通信 / 440
三、載濤 / 441
四、李玉琴 / 445
五、學習和實際緊密結合的改造教育 / 448
六、參觀 / 451
七、沈陽人民*高軍事法庭 / 487
結束語 / 491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 節選
**章 我的出生和當上清朝末代皇帝的經過 在談我的出生以前,我想先談一談我的出生地北京醇親王府。 地點是在北京的北城什剎后海北河沿。這個地方,是在北城*著名的一個風景區。從地安門鼓樓的西邊起,一直到德勝門的西方,把什剎前海、什剎后海和積水潭三個湖泊結連起來,形成了一片風景宜人的水鄉。在夏天真是綠柳蔭濃,荷香撲鼻。執竿垂釣的人們,可以一邊靜聽著樹間的蟬吟,一邊來釣那銀鱗跳躍既新鮮又肥美的鯽魚和鯉子,簡直不知道什么是夏季的炎暑。每當夕陽漸漸藏到西山的層嵐疊嶂的背后時,又可以在一天的勞動之后沏上一壺香茶,拿著一把蒲扇,坐在那一帶柳堤之上,聽到一片此起彼伏的咯咯蛙鳴。再加上,一輪明月慢慢爬上星空,把它那美麗的清輝冰影,映入到暮靄蒼茫的水面的時候,真許會使人懷疑:這居然就是車馬喧囂的北京城內?而這個醇王府,就是在這樣一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好地方,毫不客氣地圍上了城墻般的磚墻,硬把這勞動人民在當時的一個絕無僅有的休息游玩地給占去了一大半還多。 這在我們新社會中的人來說,尤其是生長在勞動人民已經當了家做了主的新中國后一代來說,也許不會把這塊“后三海”的地方,看成是一個怎樣了不起的地域。本來么,在現在的北京,既有中山公園,又有北海公園、景山公園和陶然亭等,說風景有風景,要設備有設備的無數可供游賞和休息的好地方,甚至連郊區的頤和園、碧云寺、香山和西山八大處等,也都可以坐上寬敞而舒適的郊區公共汽車或是出租的汽車,風馳電掣地游玩個夠。可是在我出生的一九○六年前后的情況,就和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同了。現在的中山公園,在清朝封建統治尚未垮臺之前,乃是絕對不許一般人入門一步的社稷壇,又叫作地壇;北海公園則是專供帝王后妃等特權階級游宴使用的“禁苑”;景山公園更是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陶然亭呢,那時,還不過是一片渾塘蘆葦,一塊廢洼遺址和有三間兩廳房以及幾株老樹和一塊“謎的墓碣”的一個所在而已。只由于在當時,所有的名園勝地,不是屬于“宮苑禁地”,就是屬于皇族大官的私有。因此,這個并不出奇的陶然亭便在酸溜溜的文人墨客的詩歌夸大形容下,就自然而然地名滿全國了。怎能和現在的既有山又有水,并有奇花名木以及綠毯子一般的草地、富麗堂皇的牌樓和現代化的游泳池、兒童運動場、舞場、圖書館、文化廳等應有盡有的人民大眾的陶然亭相提并論呢?所以在那個時代里,什剎后海就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了不起的所在了。 還有這里所說的這個醇王府,并不是我祖父醇賢親王奕 從宮中分封出來就住在這個府的。那座老府坐落在北京西城的太平湖,因為太平湖老府中,生了光緒的緣故,所以就連光緒的生身之父奕 ,也不能在這生過皇帝的所謂“生龍圣地”內住下去了,而是按照當時的慣例就得把這個地方當作廟宇或是把它空閑起來。像是北京有名的雍和宮喇嘛廟,那就是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在他當皇帝以前住過的王府,在當時是把它叫作“潛邸”或是“潛龍邸”的。當然,我出生之地的什剎后海醇王府也不例外。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又動員了無數勞動人民,建了一座新的醇王府。這座比過去還廣闊還窮奢極侈的新王府,在它將要落成的時候,就趕上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于是就成了中華民國的國務院。我真替它慶幸, 沒有被利用為王府,而是成為革命政府的機關。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在封建時代, 人們對皇帝的看法和封建統治者是怎樣狂妄自大,以及怎樣拿偶像崇拜來迷惑人民借以鞏固他們自己的統治的卑鄙手段了。 過去的所謂“生龍圣地”既不能再住,于是便由當時的王朝政府另在這富有野趣的什剎后海的北河沿,動員了無數人力財力重新建了一座擁有房屋數百間,更有山石林木池沼之勝的新“七爺府”。而我就是生在這個府中的。 一、我的祖父奕和我的祖母葉赫那拉氏 我生在一九○六年,我的祖父名奕 ,是光緒的生身之父,生于一八四○年(清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他的母親是道光的妃(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我祖父因為曾幫助慈禧(西太后)殺過肅順以及管理過神機營等被認為有功,后來就晉封他為“世襲罔替”的所謂“鐵帽子王”,也就是世世代代永遠承襲親王爵位的醇親王。他活到五十一歲,死于一八九一年(清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在我出生十六年前死去的。他死后的謚法是“賢”,所以后來人都把他叫作醇賢親王。 我的祖母葉赫那拉氏,是西太后的妹妹。據我揣測,她和祖父的結婚, 也和西太后的拉攏政策有關。因為我祖父既和恭親王(我祖父的六兄)殺了肅順等,造成了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一同“垂簾聽政”的局面,所以西太后當然也就要竭力拉攏他了,所以就使她的親妹妹和我祖父結了婚。我對于我這個祖母是死在哪一年,現在已經記不得了,并且我覺得沒有和她見過面。現在我只把關于她的傳說介紹幾行,我認為從這里面,也許可以看出一些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吧。 我小時曾聽旁人說過,她和她姐姐西太后的脾氣秉性完全相反,是一個極其拘謹固執的舊式家庭婦女。據說當時同治死后沒多久,西太后就在宮中看戲,也叫我祖母進宮去看。我祖母雖然不能不去,但當坐到戲臺前面時,卻閉著眼睛不看。西太后問她為何閉眼不看時,她便直氣噘嘴地說:“現在正在國喪中,我不能看戲!”西太后聽了她的話也無可奈何,竟至被她給頂得落下了眼淚,嘆道: “你怎么這樣別扭!”還有,從前醇王府的老太監牛祥也曾說過:這位福晉太太真是性情古板極了。自從“光緒爺”進宮以后,她心里真是如同吃黃連的啞巴一樣,簡直有苦也說不出來,沒有法子,只能對于她所生的三位“小爺”(少爺之意)特別疼愛了。她的所謂疼愛的方法,就是怕吃多了生病,永遠給他們減食,因此把這三位小爺都餓成皮包骨。有時,“看媽”(保姆)實在看著不忍,就偷偷地給他們一些東西吃。這究竟不頂什么事,結果是這三位小爺都由于營養不良活活餓死了。所以除了光緒不算之外,二爺三爺四爺都沒有了。所以五爺(我父親載灃)才當上了王爺的。諸位想一想,就連舊社會的母愛都是這樣可怕,簡直是“愛之適所以害之”了。 還聽到旁的太監說過,我這位祖母,在平時真是一個不茍言、不茍笑的所謂典型的“賢妻良母”。據他說,每當我父親和我六叔(載洵)、七叔(載濤)在小時大聲說笑時,我這位祖母便正顏厲色地申斥他們說:“笑什么!”還說她信佛甚篤,不殺生,以致在夏天的時候不敢到花園去散步,說什么怕踩死螞蟻。 我的親祖母劉佳氏(我祖父的次妻,她是生我父親和我六叔、七叔的)曾對我弟弟妹妹們說過:“你們的那個祖母,她在平日是個忌諱很多的人,像是什么‘死’‘完了’一類的話,她是非常忌諱的。有一年,你瑪父(滿族稱祖父為瑪父,呼父親為阿瑪)因為西山的妙高峰‘園寢’(即墳地)剛修好,他就帶著全家到那里去看,因為看到修得很稱心,祖父便高興起來,于是就叫人把飯拿到坑穴中來吃。那時你那位祖母因為覺得喪氣,就不高興已極,但又不能表示反對, 就在那頓飯之間連筷箸也都沒有動一下。在和你瑪父的興高采烈對比之下,益發顯得她的垂頭喪氣的狀態了。大家看了這種情形,真是既不敢說什么,又不敢笑,那頓飯吃得真難過極了。” 說到這里,使我又想起了一件既荒唐又滑稽的故事來。這是我母親對人講的。她說,西太后因為和光緒鬧了母子不和的宮闈風波,于是就遷怒到我死去的祖父身上來。有一天她聽到了一種無稽傳說,說妙高峰的“風水好”,所以才從醇王府出了一個光緒皇帝。理由是因為在醇賢親王墳塋附近有兩棵大白果樹, 白果的“白”字和埋在地下的王爺的“王”字連在一起,不就是個“皇”字嗎? 不但出了一個光緒,還許出第二個皇帝呢?于是她就命人把那兩棵白果樹鋸掉。現代的人聽了此話,一定覺得做這樣事的人,未免太荒誕不經。可是在那個時代里,卻是覺得做這樣事并不算什么稀奇哩! 再就是把那兩棵白果樹鋸倒了的時候,曾從那兩棵老樹的樹穴里,爬出了不少的蛇來。于是有人又以訛傳訛地說,就是因為鋸了那兩棵樹,所以后來才有了庚子的義和團事件,就是說那些蛇來作祟的。在當時,很多的人都是很相信這種說法,并且是津津樂道的一件事。 我想在這里也把我親祖母劉佳氏的事情表一表。她是我祖父的次妻,生了我父親和我兩個叔父,她也是一個吃齋念佛的老太太,她是*喜歡我的。我現在談一談她為什么喜歡我的緣故。 也許有人會這樣想:“你是長孫么!在舊式封建家長制度的家庭里,當然是*寵愛承重長孫的呀!” 這種想法,我覺得也有一部分理由。但我認為還不能算是從全面來看這個問題。不過是,這也難怪,因為我的那個家庭環境,太復雜離奇了。請不要性急, 我還是得從頭說起。 像是醇王府那樣的舊家庭里,由于封建家長制的關系,由于“家規國法”都錯綜在一起的關系,種種不近人情的離奇現象,真是說不盡數不完的。先拿幾項和我有關系的例子來說。在醇王府內,不論是男孩子、女孩子,都是一生下來, 就分門立戶地各自有一個小小勢力圈子。普通是每一個人都有附屬于他或她的“看媽”(我們把“看媽”呼作“精奇”,她是三人中“職權”*高的一個)、“奶媽”(乳母,我們呼她作“嫫”,次于“精奇”的地位)和管雜務的“保姆”(我們呼她作“水上”或是“水媽”,專管劈柴、燒火、洗衣、做飯等雜事,掙錢*少,職位*下)各一名。不過在男孩子的“勢力圈”內有時還有一名太監被撥調過來,女孩子則是只有保姆三名的權利。所以在醇王府內是享受不到一般家庭的父母兄弟姊妹之間的溫暖空氣的。不但是每天吃飯,各個小集團要各起爐灶;就是玩具日用品之類,也都各有領域,不得互相侵犯。只是做衣服被褥等需要大筆經費的事項,才由各自所屬的長輩來擔任。 說到這里,我想也許有人對此或者又要產生一種疑問,因為“各自所屬的長輩”這句話太難解了,說由父母或是祖母來負責不就行了嗎,為什么要用這樣繞彎子的艱澀難懂的名詞呢? 這也難怪,本來那是封建專制家庭內的事情么,拿現在的合理常識去想是想不通的。請看我對這句話的注解。 為什么不說由父母等擔任,而偏偏要說“由各自所屬的長輩擔任”呢?因為在那醇王府內是不能簡單地用父母兩個字來包括一切的。說了半天話才歸入到“為什么我祖母*喜歡我”的這個本題來。按照我家的規矩(說是我家的習慣也無不可)生下來的**個孩子,是要歸我祖母扶育的。我的二弟溥杰則是歸我母親自己扶育(當然不是自己喂奶,因為是各人都有各自的乳母)。至于我長妹韞英(現已死去)呢,則是又該由我祖母扶育了。但是也有例外,我的二妹韞和生下來后,本應由我母親自己扶育,因為我離開了醇王府進宮去當皇帝的緣故, 所以這種“扶育分配律”也就被弄亂,而讓我二妹去補我的空缺了。我三妹韞穎呢,仍是按照新的“分配律”歸我母親自己扶育。此外我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三弟溥倛幾歲時便死了)則是因為由庶母鄧佳氏所生,便又把他們編在這一“分配律”之外而由其母親自己擔任扶育。 這就是我祖母所以*疼愛我的原因,也就是當我三歲奉命進宮時,我祖母為我急得患了時發時愈的精神病,而我母親反倒沒有急得怎樣的又一個緣故。 不難由此想象得出來,我和我長妹、二妹對祖母是比對母親還要親,而我的二弟和三妹則是對母親近而對祖母要遠些。 不但如此,我們家庭中各個成分的“手下”的保姆、乳母、太監、丫鬟之類,也都是忠心耿耿地各為其主。于是就在這種口舌是非的旋渦中,就把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的親愛情分擾得稀薄,因此,封建大家庭中的怪現象,也就層出不窮了,這就是我生身之處醇王府大家庭中的當時環境。至于我進宮后的宮廷環境, 請各位往下看就會知道。不過我敢保證,它不但不會比醇王府好多少,并且可以說是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我的前半生:灰皮本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字曜之 ,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 1908年于太和殿登基,1912年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溥儀頒布《退位詔書》,隨后被蘇聯紅軍俘虜后帶至蘇聯。1950年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進行學習、改造。1959年接到特赦令并成為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0月17日,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我的前半生》是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中所寫的“反省式”自傳。由其改編的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