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圖說七十二物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8689
- 條形碼:9787547738689 ; 978-7-5477-386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說七十二物候 本書特色
打開這本書,從七十二物候里,讀懂我們的“中國日子”。 本書開啟三千年來中國人傳承的時間密碼——七十二物候,獻給人群中,通過時間的細節辨別人生品質的人。 本書從溯源每一個物候入手,對物侯名稱的選擇、調整和確立,進行了完善;并新增七十二花信,花信的解說以生物屬性為主,兼顧相關文化,闡述每一個物候背后的人文內涵,還原三千年來七十二物候的唯美畫卷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本書內文設計,既有中國傳統的寫意設計模式,又結合了西方特有的網格布局,中西合璧的版式使得版面的細節節奏變化舒適,內文圖片和文字搭配的優勢更加凸顯。 本書采用環保綠色印刷,內文紙選擇較厚的純質紙,使得珍貴的圖片能夠更好地保持原色。 本書采用勒口外翻的新穎形式,內封特別設計有各具特色的盆景花鳥畫,更有傳統人文范。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竺可楨 蟲之樂隊,因季候的關系而頗有不同,夏天與秋令的蟲聲,便是截然的兩樣。蟬之聲是高曠的、享樂的,帶著自己滿足之意的;它高高地棲在梧桐樹或竹枝上,迎風而唱,那是生之歌——生之盛年之歌,那是結婚曲,那是中世紀武士、美人大宴時的行吟詩人之歌。 ——鄭振鐸
圖說七十二物候 內容簡介
4000年前,先民就開始觀察記錄的七十二物候,五天一候的時限使它成為了中國古代的周歷,它涉及物候、天文、地理、動物、植物、政事、民事、民俗、藝術等方面,因而更是一份豐厚的文化歷,這種知識和文化深深地影響了幾千年來的中國人的工作和生活。 七十二物候在商周之際初步定型后,就得到了官方、民間的關注,而且越來越受到推崇,歷法、政書、史書均予以記載,以至于在唐以后納入科舉考試,唐德宗、清乾隆帝等帝王,晉陶淵明、唐王起、宋吳淑、明顧德基等文人雅士,都有吟頌。但由于自然的變化、時代的演進,它需要訂正和完善,本書首*次對七十二候的候名、候應物以及相關的內涵作了較為科學、切實的考訂,并作了雅俗共享的闡述;另新增了相應的、切合的花信,充分體現了“花木管時令”的哲理,力爭讓讀者領略七十二物候及其花信真諦的同時,又體會到其中的詩情畫意。
圖說七十二物候 目錄
圖說七十二物候 作者簡介
龍建春,1956年2月出生于黑龍江,祖籍湖南。大學畢業后,從事中小學教育二十余年,1993年進入大學從事古代文學、文化的教學與研究,現為中國古代散文學會、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浙江文學學會會員、文史學者。從1991年至今,已出版《人類精神與藝術之源——世界上古散文淺論》《人間何處問多情——納蘭詞“情”解》《陰陽家簡史》《神秘文化本源——河圖洛書象理解讀》等著作,合著有《隋唐簡史》等,先后主持完成“曾國藩文學研究”“先秦散文著作文學審美特性研究”“古典散文研究的宏觀思考與個案分析”“世界中古散文摭論”等省社科規劃及其他科研課題,曾獲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