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第一輯):新實踐美學的崛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043015
- 條形碼:9787550043015 ; 978-7-5500-430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第一輯):新實踐美學的崛起 本書特色
《新實踐美學的崛起》是一本全面、系統地介紹新實踐美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專著,同時也是一本深入探索美學基本理論與前沿課題的學術著作。新實踐美學誕生于2002年,是實踐美學的創新與拓展,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本書是作者對新實踐美學的美學研究成果的一個概括和總結。它立足實踐范疇的拓展與全新理解,是對舊實踐美學的系統總結與全面提升。本書注重視野的開闊,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創性,又注重材料的豐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簡潔和詩意。是本出色的美學讀物。
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第一輯):新實踐美學的崛起 內容簡介
新實踐美學的關鍵詞為“物質生產”“精神生產”“話語生產”“實踐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人”。美是顯現實踐自由的形象,是入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實踐是美的本原和本體。 新實踐美學產生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的爭論之中,是實踐美學的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和中國形態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國當代美學的一種主要形式,具有多層累性、開放性、創新性,是中國當代美學的百花齊放之一枝花。
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第一輯):新實踐美學的崛起 目錄
一、必須澄清美學研究的哲學基礎
二、堅持實踐觀點,發展中國美學
三、論新實踐美學的文學本體論
四、實踐本體論與文學本體論
第二章 新實踐美學的發展
一、重樹實踐美學的話語威信
二、實踐美學:超越傳統美學的開放體系
三、新實踐美學的告別
第三章 新實踐美學的創新
一、實踐美學將放射出新的光輝
二、實踐美學與后實踐美學爭論的重大意義
三、實踐的自由是審美的根本
后記
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第一輯):新實踐美學的崛起 節選
《新實踐美學的崛起》: 在掃除了楊春時同志對實踐美學的三個重要概念的誤會和曲解以后,我們就可以看到,實踐美學不僅沒有抹殺審美的超越性、精神性和個體性,根本沒有陷入傳統美學的自相矛盾之中,而且也沒有因為強調審美的超越性、精神性和個體性而忽視了其現實性、物質性、社會性、歷史性,而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達到了感性與理性、主體與客體、精神與物質、個體與社會、邏輯與歷史、主觀與客觀、現實與理想、有限與無限等一系列因素的對立統一,確實完成了德國古典美學所夢寐以求的統一感性主義與理性主義、形而上美學與形而下美學的歷史使命,開辟了通向美學奧秘全面揭示闡發的康莊大道。 楊春時同志要“超越”實踐美學,建立所謂“超越美學”,從哲學根基上來看,是難以成立的。 首先,超越美學的本體論基礎就是不可靠的。楊春時為超越美學找到的本體論核心范疇是“人的存在——生存”,并認為生存是我們能夠肯定的唯一實在,這是哲學思考的**可靠出發點。其實,生存這個概念是一個含混不清的無法規定世界真正本原的概念。從自然本體論來看,人的存在——生存,絕對不可能成為整個宇宙(自然界)的本原,因為在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很久很久以前,宇宙(自然界)就存在了。從社會本體論來看,人的存在——生存,也絕對不可能成為人類社會的本原,因為人類社會固然是有了人的存在后才形成的,然而人類本身卻是在以物質生產勞動為中心的實踐之中逐漸自我生成的,因此,生存本身還有其本原,這就是實踐。此外,把生存的本質規定為精神性的、個體性的、超越性的,并以此作為本體論基礎來論證審美的精神性、個體性和超越性,也充分暴露出超越美學的本體論基礎的唯心主義實質。 其次,超越美學的認識論(解釋學)基礎也是十分脆弱的。這種脆弱性當然與它的生存本體論的精神虛妄性是密不可分的。正因為超越美學是從精神性、個體性、超越性的人的存在——生存這個虛設的本體出發的,所以楊春時同志在認識論上走向了純粹主觀性質的解釋學。這種解釋學認為,人類生存是解釋性的,它能創造自己的意義世界,因而不同于物的存在或動物的生存。解釋活動是主體性的,它不是被動地反映對象世界,而是能動地構造意義世界。解釋活動又是個體性的,它創造了獨特的意義世界。解釋的本質又是超越性的,它總是指向總體性——對生存意義的把握。這種超越性的解釋超越現實意義世界,達到對本體的領悟,而審美和哲學(作為審美的反思)就是超越性的解釋。從這些論述來看,在楊春時那里,解釋活動是精神性的人類生存對作為本體的自身的領悟,而這種解釋活動也就是審美。那么,審美活動就是一種生存著的人類的自我意識。如此,似乎通過解釋活動就化解了一切,一切都成了意識(精神)的自我(生存)的創造,而且是個體的創造。這不僅把審美與認識混為一談,而且這種解釋學中充滿唯我主義。世界的意義是由自我規定的,意義的世界是由自我創造的,生存本身的意義也是由自我發現的,因此,萬物皆備于我了。 正因為超越美學的哲學基礎——生存本體論和解釋學認識論,一個是唯心主義的,一個是唯我主義的,所以,超越美學也就難以成立了。 ……
中國當代美學前沿叢書(第一輯):新實踐美學的崛起 作者簡介
張玉能,1943年出生于武漢市,祖籍江蘇南京市。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文藝學博士生導師。本科畢業于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師從美學家蔣孔陽教授,曾任華中師范大學美術系主任、圖書館館長,1996年訪學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藝術史研究所,師從建筑史家格拉夫教授,主要從事新實踐美學、席勒美學、心理學美學教學和科研,主要著譯有:《美學要義》《新實踐美學論》《席勒美學文集》《深層審美心理學》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