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歷史進程(上、下卷)(“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研究”系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20154
- 條形碼:9787010220154 ; 978-7-01-022015-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歷史進程(上、下卷)(“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研究”系列叢書) 本書特色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民族化、時代化、實踐化和大眾化。 本書論證了這一建構過程的三個基本邏輯環節:一是探索與堅持。即通過艱苦的譯介與努力的傳播,學習、宣傳、掌握馬克思主義文藝基本原理,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武裝文藝工作者的頭腦,并在理論探討與文藝實踐中以正確的態度加以堅持和運用。二是結合與轉化。即把馬克思主義文藝原理同中國文藝實踐相結合,突出強調它對中國文情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并實現理論風格的空間轉換和理論應用的時間轉換。三是發展與創新。即基于對文藝實踐的深度追問,對文藝理論的批判性改造,不斷踐行文藝實踐及其理論探討的歷史性反思,不斷解放思想,進行理論創新,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歷史進程(上、下卷)(“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研究”系列叢書)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民族化、時代化、實踐化和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歷史進程》論證了這一建構過程的三個基本邏輯環節:一是探索與堅持。即通過艱苦的譯介與努力的傳播,學習、宣傳、掌握馬克思主義文藝基本原理,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武裝文藝工作者的頭腦,并在理論探討與文藝實踐中以正確的態度加以堅持和運用。二是結合與轉化。即把馬克思主義文藝原理同中國文藝實踐相結合,突出強調它對中國文情的實踐性和針對性,并實現理論風格的空間轉換和理論應用的時間轉換。三是發展與創新。即基于對文藝實踐的深度追問,對文藝理論的批判性改造,不斷踐行文藝實踐及其理論探討的歷史性反思,不斷解放思想,進行理論創新,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歷史進程(上、下卷)(“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研究”系列叢書) 目錄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的歷史進程(上、下卷)(“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中國形態研究”系列叢書) 作者簡介
黃念然,男,1967年生,湖北黃岡人,現為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果:出版《外國文學名著導讀》《中國古代文藝思想的現代闡釋》《20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文論卷》《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現代轉型》《中國古典詩詞名篇選注集評》《文學理論批評術語匯釋》《中國古典文藝美學論稿》《中國文論的近現代轉型》等著作。先后在《文藝研究》《外國文學研究》《學術月刊》等十幾種重要、核心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近30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全文轉載。獨立主持的課題:教育部2008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中國文學批評的現代轉型與新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理論的建構”和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藝結構思想研究”;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當代西方文論批判性研究”;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民國話體文學批評文獻整理與研究”子課題“民國文學話文獻整理與研究”。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