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第一推動 生命系列:生命的邏輯:遺傳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009205
- 條形碼:9787571009205 ; 978-7-5710-092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一推動 生命系列:生命的邏輯:遺傳學史 本書特色
« 這是諾貝爾獎得主雅布各的作品,福柯稱:迄今寫就的*精彩的生物學史。 « 這是一部精彩的科學史,更加是一部精彩的思想史。它能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也理解生命。 « 如果你對以下問題感興趣:生命是怎樣產生的?生物和非生物有沒有本質區別?人為什么必有一死?科學能不能創造出永生的人?那就趕緊來讀一讀《生命的邏輯》吧。 « 《**推動·生命系列》新品,《**推動25周年紀念版》后續產品。
第一推動 生命系列:生命的邏輯:遺傳學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于生物學,特別是遺傳學,的歷史回顧。在書中,弗朗索瓦·雅各布追溯了人類對生命現象的理解如何從宏觀過渡到微觀,進而聚焦到分子尺度上。與此同時,他也考察了時間、偶然、個體等觀念的演變。 長久以來,人類依據外形對生物進行分類。十八世紀之后,細胞成為研究的焦點,人類開始在細胞內尋找“隱藏的生命建筑”,直到十九世紀發現了基因。二十世紀,人類解析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揭開了遺傳密碼的奧秘,由此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在書里,雅各布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次大規模的認知轉變都是一次思想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對自身在宇宙中置身何處的理解。 本書以遺傳學的發展為例,描述了生物學理論的演變過程,詮釋了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論證了知識儲備、技術條件與想象力如何為科學突破做好了鋪墊。 很后,雅各布探討了這個時代的若干基本問題:基因在何種程度上塑造了人類的行為?環境與人類的發育是什么關系?人類現在可以決定自己的演化了嗎?
第一推動 生命系列:生命的邏輯:遺傳學史 節選
推薦序 陳嘉映 這本書的書名是“生命的邏輯:遺傳學史”,顧名思義,是從遺傳來理解生命的邏輯。本來,生命是個較寬的概念,遺傳是生命現象中的一支。不過,越往現代,生命概念就與遺傳概念交織得更緊,的確,生命體跟其他物體的根本區別在于生命體會遺傳。人們當然早就通過繁殖現象對遺傳有所了解,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然而,直到幾十年前,我們才把繁殖理解為組成生物體的分子的復制,這種復制與晶體的復制不同,生物體中的大分子的結構完全是由遺傳物質的堿基序列決定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待生命體,生命科學的大多數分支都可以視作遺傳學,用光或聲來操控活體組織中的神經元就叫作光遺傳學、聲遺傳學。當然,生命體跟環境的互動,包括生命體之間的互動,也是重要的生命現象,但要對這些互動進行科學研究,*后仍離不開對遺傳基因的研究。 作者說到,在很長時間里,生物學里有兩條迥異的進路。一條是綜合論或者演化論,另一條是原子論或者還原論。演化生物學關注的是群落、行為、生物體之間以及生物體與環境之間的關系,關注的是遠程原因,目的在于說明是何種力量和路徑指引生命系統演化為今天這個樣子。對綜合論者來說,整體絕非簡單的部分之和。與此對照,還原論者關注的是近程原因,關注器官、細胞和分子的結構和作用。還原論者努力把復雜的現象拆解開,進而以物理和化學里典型的精度和純度來研究各個組分。整體可能表現出部分所不具備的特征,但是這些特征必然源于其組分的結構。演化論和還原論關注的是兩類不同的秩序,而這兩類秩序在遺傳層面上相遇了。不妨說,遺傳組成了生物秩序的秩序——促成演化的正是遺傳程序出現的隨機改變。 兩條進路也許在這個意義上相遇了,但這不意味著它們合二為一。作者說:“個體的規律與群體的規律不是直接相關的規律,無法互相導出。”在微觀生物學領域,主導的是因果探究,在宏觀演化論的領域,主導的是統計學。作者提示,19世紀中葉,達爾文提出演化論那時候,統計學思想也正在其他學科興起,突出的如波爾茨曼開創的熱力學。格外有意思的是,與牛頓力學不同,演化論與熱力學都含有時間不可逆的觀念。就像熵的增長有一個方向,演化過程也是不可逆的:一旦某些變異體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某一個生物群體就確定了進一步的方向,不可能再回到先前的狀態。 生物學已經挺進到分子層面,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生物學今天回到了還原論。在還原主義時代,科學分析必須排除所研究系統或其獨特功能之外的任何其他考量,與此不同,今天的生物學無法把結構與功能分開,“而功能不僅取決于生物體,而且也受制于塑造了生物體的所有歷史事件……無論是哪個層次的研究——分子、細胞、組織體或者種群——歷史的視野都不可或缺。”無論在哪個層面上,對生命系統的研究都需要在兩個方向上展開,一個是縱向上的組織邏輯,一個是橫向上的演化邏輯。 我在這里介紹本書的一點點內容,是想說明,一般說來,一部好的科學史必定富有思想性。遺傳學的發展像任何門類科學的發展一樣,主要內容是技術性的,本書也的確介紹了很多技術性的細節。然而,一門科學,除了處理技術性內容,還會面臨一些我們普通人也會問出來的一般問題,例如,生命是怎樣產生的?生物和非生物有沒有本質區別?若有,它們的根本區別是什么?生物學能不能還原為物理學?當然還有:人為什么必有一死?科學能不能創造出永生的人?科學史不同于科學教科書的一個特點在于,它幫助我們從這些一般的思想問題來理解一門科學。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生命科學的發展*為迅猛。這本書初版于1970年,中文譯本所據的英文版出版于1974年。鑒于生命科學的發展日新月異,這是本老書了。不過,思想不那么怕老,從我一個外行看去,生物學的基本理論這幾十年似乎沒有發生重要的修正。就此而言,這本書并不過時。至于這幾十年來生物學技術的發展,我在這里順便推薦一本,約翰·帕林頓的《重新設計生命》(李雪瑩譯,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我讀到的同類著作里,這一本既新又全面,介紹了基因組編輯技術、光遺傳學、干細胞技術、合成生物學等方面截止到2016年之前的技術進展。 一本遺傳學史,當然包含大量的專業內容,得要傅賀這樣攻讀過生物學的博士來翻譯。另一方面,本書面對的是普通讀者,傅賀的譯文為此增添了方便,譯文多使用較短的句子,行文明白曉暢。 生物學科普我一向愛讀,愛讀而已,始終是個外行,當然沒資格寫序。但我猜想,這本書的讀者大多數也是外行,我不妨把自己的幾點想法寫出來,供其他讀者參考,或博一哂。
第一推動 生命系列:生命的邏輯:遺傳學史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雅各布(1920-2013),法國分子生物學家,20世紀分子生物學革命的奠基人之一。與雅克·莫諾一道提出了“乳糖操縱子”模型,揭示了基因調控的分子機制,榮膺196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