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新編稅收基礎(第3版職業教育財經商貿類專業教學用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05042
- 條形碼:9787576005042 ; 978-7-5760-050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編稅收基礎(第3版職業教育財經商貿類專業教學用書) 本書特色
本書是職業教育商貿、財經專業的教學用書。本書以**頒布的稅收法律、法規為依據,根據***有關中職學校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中職財經管理類教學的特點而設計編寫。全書內容以財經商貿類相關專業學生今后就業會涉及的各類稅種為主線,結合例題演算和實務操作展現內容。體例統一,邏輯嚴謹,符合職校學生學習習慣和興趣,案例新穎,法律法規均為當時*新。第三版依據新的稅務稅則變動進行了修訂,并對上一版的部分內容進行了精簡。本書適合職業教育相關專業學生使用。
新編稅收基礎(第3版職業教育財經商貿類專業教學用書) 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全面地介紹了稅收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我國現行的稅收法律和法規,各種稅的征收規定和計稅方法。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習者理解、運用和遵守執行國家稅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決稅收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書的特點是好用好讀,表現為內容貼近實際,緊密結合工作實踐,輔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幫助理解;同時充分考慮到教學的實際需要,盡力做到各章內容相對獨立,篇幅大體均衡,便于教師根據不同的學時要求有所取舍地講授內容。本書還配有習題集,可供學習者鞏固所學知識。 本書主要作為職業學校稅收基礎課程教學用書,也可作為企業辦稅人員的崗位培訓或自學用書。
新編稅收基礎(第3版職業教育財經商貿類專業教學用書) 目錄
**章 稅收與稅法概述
**節 稅收概述
第二節 稅收制度概述
第三節 稅法的構成要素
第二章 增值稅
**節 增值稅概述
第二節 增值稅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第三節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第四節 增值稅征稅范圍
第五節 增值稅稅率
第六節 增值稅計稅方法
第七節 一般計稅方法——銷項稅額
第八節 一般計稅方法——進項稅額
第九節 一般計稅方法——應納稅額抵減
第十節 簡易計稅方法和代扣代繳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十一節 增值稅減免稅規定
第十二節 增值稅進出口業務
第十三節 增值稅征收管理
第十四節 增值稅發票的使用與管理
第三章 消費稅
**節 消費稅概述
第二節 消費稅納稅人、征稅范圍和稅率
第三節 消費稅一般業務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四節 消費稅特殊業務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五節 進口環節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第六節 出口應稅消費品退(免)稅規定
第七節 消費稅征收管理
第四章 企業所得稅
**節 企業所得稅概述
第二節 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征收對象和適用稅率
第三節 應納稅所得額確認——收入總額
第四節 應納稅所得額確認——各項扣除
第五節 資產稅務處理
第六節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七節 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第八節 非居民企業源泉扣繳所得稅
第九節 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第五章 個人所得稅
**節 個人所得稅概述
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及納稅義務
第三節 所得來源地
第四節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
第五節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
第六節 個人所得稅稅率
第七節 專項附加扣除
第八節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九節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十節 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十一節 財產租賃、財產轉讓、利息股息紅利和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十二節 個人取得應稅所得的特殊性稅務處理
第十三節 居民個人境外所得抵免
第十四節 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第十五節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
第六章 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及煙葉稅
第七章 關稅和船舶噸稅
第八章 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
第九章 城鎮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
第十章 房產稅、契稅和土地增值稅
第十一章 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和印花稅
新編稅收基礎(第3版職業教育財經商貿類專業教學用書) 作者簡介
作者胡越川為上海財稅干部教育學校的專業講師,有多年行業行業經驗,教學能力強。著有《稅收基礎》、《稅收基礎·習題集》和《稅收基礎·教師手冊》等各書,編寫經驗豐富。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