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基于生態技術的河湖水質凈化/生態保護與環境修復技術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39002
- 條形碼:9787112139002 ; 978-7-112-1390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于生態技術的河湖水質凈化/生態保護與環境修復技術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緒論、基礎篇和應用篇三篇,將理論講解與實際案例結合,詳細論述了水質凈化生態技術的基礎知識以及常用的技術。 本書為從事環境生態水質凈化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基于生態技術的河湖水質凈化/生態保護與環境修復技術叢書 目錄
前言
I.緒論:基于生態技術的水質凈化概念(島谷幸宏)
1.基于生態技術的水質凈化的基本思路
2.推廣實施水質凈化生態技術的基本方法
3.水質凈化生態技術的基本概念
Ⅱ.基礎篇:生態技術基礎研究
1.序言生態技術與生態學(中村圭吾)
1.1 生態學
1.2 生物群落的主要基礎知識
1.3 生態學分支學科
1.4 小結:只有生態學就足夠了嗎?
2.浮游植物與水質——水華問題(藤本尚志)
2.1 水華的產生和危害
2.2 水華的優勢化
2.3 水華問題的相關研究
3.浮游動物與水質(花里孝幸)
3.1 湖泊的浮游動物
3.2 捕食浮游植物的浮游動物
3.3 浮游動物及其捕食者
3.4 浮游動物和藍藻
4.底棲動物的凈化作用——以日本蜆為中心(山口啟子、相崎守弘)
4.1 底棲動物生態及其凈化作用
4.2 日本蜆的凈化能力相關基礎研究
5.生物操縱的理論和模型(淺枝隆)
5.1 生物操縱的由來與演變
5.2 生物控制相關假說
5.3 荷蘭18座湖泊試驗的結論及啟示
5.4 應用生物操縱的可能性
6.生物操縱——利用隔離水體進行水華控制及生態系統恢復能力的評價(高村典子)
6.1 試驗設計
6.2 試驗結果
6.3 評價
7.湖濱植物帶現狀及其水質凈化機能(西廣淳、中村圭吾)
7.1 湖濱植物帶現狀
7.2 湖濱植物帶的水質凈化功能
8.利用化感作用抑制藻類(中井智司)
8.1 化感作用
8.2 水生植物與藻類間的化感作用相關知識
8.3 利用化感作用抑制藻類增殖的方法及其今后發展
9.河流湖泊的水質生態系統模型(下橋雅樹、細見正明)
9.1 河流水質生態系統模型
9.2 湖泊水質生態系統模型
9.3 建模及參數修正實例
9.4 底泥營養元素釋放模型
10.水生植物在水質凈化中發揮的作用(細見正明)
10.1 降低風速及遮光效果
10.2 促進沉淀的效果
10.3 附著微生物的作用
10.4 營養鹽的吸收
10.5 根部氧氣的釋放
10.6 蘆葦的除氮效果
11.流域水循環模型(細見正明)
11.1 生態技術與水循環模型
11.2 城市化對河流流量的影響
11.3 城市模擬系統的開發
11.4 基于GIS數據的流域確定方法
11.5 雨水流出模型
11.6 基于雨水流出模型的流量計算
III.應用篇:基于生態技術的水質凈化技術
1.植物凈化法的設施規劃與技術(佐藤和明)
1.1 植物凈化法的特性
1.2 植物凈化法的設施規劃
1.3 植物凈化法的維護管理
2.緊湊型人工濕地——城市型濕地凈化法的建議(中村圭吾)
2.1 緊湊型人工濕地的設計思路
2.2 緊湊型人工濕地試驗設施
2.3 緊湊型人工濕地的凈化效果
2.4 緊湊型人工濕地的問題
3.土壤凈化(稻森悠平、稻森隆平、孔海南)
3.1 土壤凈化的機制
3.2 土壤凈化和地下水污染
3.3 充分運用土壤凈化處理的過程
3.4 無動力式土壤高效凈化系統
3.5 多級土壤層凈化系統
3.6 土壤凈化系統的課題與展望
4.利用木炭的水質凈化系統(安部賢策)
4.1 木炭水質凈化系統
4.2 在河流及湖泊凈化中的應用
4.3 水質凈化效果的測量值和各種方式有效使用方法
4.4 太陽能電池的利用
4.5 維護管理
5.接觸氧化法(田中宏明、岡安祐司)
5.1 凈化結構
5.2 填料材料
5.3 反應槽的輸水方式和設置位置
5.4 凈化設施的構成
5.5 反應槽
5.6 接觸氧化法的現狀與課題
5.7 設施的維護管理
5.8 催化氧化法功能的示例
6.湖濱帶的修復技術(中村圭吾)
6.1 了解湖濱帶的概況
6.2 湖濱植物帶的減少原因
6.3 修復施工方法的思路
6.4 修復事例
7.貯水池的凈化效果(大久保卓也)
7.1 貯水池和濕地中的物質運動
7.2 降雨時漲水滯留池(潮濕型)
7.3 降雨時洪水滯留池(干燥型)
7.4 濕地
7.5 農業用貯水池,內湖
8.水面無土栽培法的水質凈化(縣和一)
8.1 水面無土栽培法的概要
8.2 水面無土栽培法的特征和科學依據
8.3 水面無土栽培植物的水質凈化實施事例
8.4 水面無土栽培法將來的展望
9.人工浮島(中村圭吾)
9.1 關于人工浮島
9.2 人工浮島的構造
9.3 人工浮島生態系統的特征
9.4 人工浮島的水質凈化功能
10.淤泥利用的新進展——霞浦湖底淤泥制成淤泥陶瓷的資源環境技術(稻森悠平、
楊瑜芳、小島均)
10.1 霞浦湖底淤泥的疏浚及其特性
10.2 霞浦湖底淤泥制成淤泥陶器的意義和地區集中型共同研究工程
10.3 霞浦湖底淤泥制成淤泥陶瓷的技術與傳統陶瓷的物性比較
10.4 霞浦湖底淤泥制成的淤泥陶瓷充當凈化槽中生物過濾載體的應用技術開發
10.5 淤泥陶瓷填充生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