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新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72359
- 條形碼:9787513072359 ; 978-7-5130-723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新論 本書特色
本書共包含六章內容,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為主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實際怎樣”“為什么這樣”“應該怎樣”的基本路徑展開分析與論述。**章,緒論。第二章,概述。本章在庫恩“范式”的演變、發展過程基礎上詮釋了范式思想的內涵,基于此,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轉換等概念進行解讀,并分析了研究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發展與反思。本章回顧和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成立以來研究取向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社會哲學”和“人學”兩種研究取向發展的邏輯性及其合理性與局限性,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轉換迫在眉睫。第四章,探索。本章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為理論依據,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轉換的客觀依據、目的指向和基本原則,為提出新的研究取向做鋪墊。第五章,理論新探。本章主要分析了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何以可能、理論淵源和理論特征,指出了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的價值意蘊。第六章,構建。本章主要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實現的基本條件,即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前提,“學術共同體”是關鍵,新體系雛形的構建是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新論 內容簡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問題是學科的基本理論問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既關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全局性問題,又關涉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基本方向問題。學界關于研究取向問題的討論,比較集中的是兩種觀點,一種是“社會取向”研究,另一種是“個人取向”研究,前者堅持從社會需要出發,著眼于一定階級、政黨等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需要的滿足;后者堅持以現實的個人為出發點,著眼于個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對個人存在與發展需要的滿足。本書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剖析兩種研究取向的合理性、缺陷性基礎之上,從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視域切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新論 目錄
**節 選題的緣起
一、實踐的迫切需求
二、理論探索的需求
第二節 選題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第三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一、國外相關研究
二、國內相關研究
第四節 研究方法、重難點和創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重點、難點
三、創新點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概述
**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來源解讀
一、庫恩范式思想的演變
二、庫恩關于范式的主要思想
三、對庫恩范式思想的評價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的內涵解讀
一、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范式”和“范式轉換”表達取向研究的合理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的內涵與基本結構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相關概念的辨析
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轉換
第三節 研究取向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研究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成熟的標志
二、研究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總綱領”
三、研究取向承續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優良傳統
四、研究取向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深化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的發展與反思
**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的發展歷程
一、“社會哲學”單一研究取向時期
二、“人學”研究取向突起時期
三、多種研究取向并存時期
第二節 “社會哲學”和“人學”兩種主要研究取向發展的邏輯必然
一、社會歷史發展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發展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深化的要求
第三節 對“社會哲學”研究取向和“人學”研究取向的評析
一、“社會哲學”研究取向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二、“人學”研究取向的合理性與局限性
三、兩種研究取向的難解之題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的轉換
**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轉換的客觀原因
一、全球化及多元文化的挑戰
二、改革開放對人們價值觀的沖擊
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自身的困境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第二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轉換的目的指向
一、實現對“社會哲學”和“人學”兩種研究取向的超越
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
三、形成社會與個人“互構諧變”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研究取向
第三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轉換的原則
一、統一性原則
二、現實性原則
三、超越性原則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的新嘗試:
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
**節 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的理論淵源
一、實踐觀的濫觴:亞里士多德的道德實踐觀
二、實踐觀的初態:康德的“自由意志”主體論
三、實踐觀的萌芽:黑格爾的“精神性”能動(勞動)觀
四、實踐觀的雛形: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觀
第二節 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的理論特質
一、實踐觀彰顯著人的生命活動特性
二、實踐觀是主體能動性和客觀受動性的統一
三、實踐觀是聯結個人與社會關系的中介
四、實踐觀指向人類自然性和文化性相結合的歷史過程
第三節 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價值意蘊
一、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兩種主要研究取向的揚棄和超越
二、為破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提供科學指導
三、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發展方向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
實現的基本條件
**節 實現的前提:思維方式的轉變
一、關系性思維方式
二、過程性思維方式
三、歷史性思維方式
第二節 實現的關鍵:構建“學術共同體”
一、“學術共同體”在學科研究取向中的作用
二、“學術共同體”的內涵和主要特征
三、構建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學術共同體”
四、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學術共同體”構建的環節
第三節 實現的標志:新體系的構建
一、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理論
二、科學實踐觀研究取向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實施理論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取向新論 作者簡介
李坤,1985年生,天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意識形態教育。2018年入選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人選,曾獲2019年天津市優秀博士論文、2014年天津市優秀碩士論文、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彩一課”大賽三等獎等榮譽。在《思想教育研究》等期刊共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