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風險投資合約與創業績效研究(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1301
- 條形碼:9787030671301 ; 978-7-03-06713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險投資合約與創業績效研究(精) 本書特色
從事風險投資與創業融資領域研究的學者、研究生及業界人士
風險投資合約與創業績效研究(精)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不接近合約理論的角度研究風險投資合約的資本結構、證券設計、權力配置及其對創業企業績效的影響。全書分為概述篇、理論研究篇、實證研究篇、案例研究篇共四篇十章。主要內容包括:風險投資簡介;風險投資研究現狀;風險投資的資本結構理論;風險投資中的證券設計與權力配置;階段融資架構下風險投資企業的權力配置;風險投資進入與退出決策的實物期權分析;風險投資對創業績效的影響;風險投資減持退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海外風險投資機構的合約安排;國有風險投資機構的運營模式。
風險投資合約與創業績效研究(精) 目錄
第1章 風險投資簡介 1
1.1 風險投資的概念 2
1.2 風險資本的募集 3
1.3 風險投資的項目評估 6
1.4 風險投資對企業的管控 8
1.5 風險資本的退出 9
1.5.1 IPO 10
1.5.2 兼并與收購 11
第2章 風險投資合約的研究現狀 13
2.1 金融合約理論 13
2.1.1 逆向選擇問題 14
2.1.2 道德風險問題 15
2.1.3 不完全合約理論 16
2.2 風險投資合約的實證研究 18
2.2.1 風險投資的項目評估 18
2.2.2 風險投資合約的實證研究 20
2.2.3 VC對企業的監控 23
2.2.4 VC的價值增值活動 25
2.3 風險投資合約的理論研究 26
2.3.1 現金流權的配置 26
2.3.2 控制權的配置 27
2.3.3 階段融資 29
2.4 關于中國風險投資的實證與理論研究 29
2.4.1 實證研究 29
2.4.2 理論研究 32
第3章 風險投資的資本結構理論 33
3.1 創業者存在道德風險情況下的企業*優資本結構 34
3.1.1 引言 34
3.1.2 模型假設 35
3.1.3 檢驗Innes(1990)的“生死證券” 37
3.1.4 *優合約:債券 41
3.1.5 小結 44
3.2 雙邊道德風險情況下的企業資本結構 44
3.2.1 引言 44
3.2.2 模型假設 46
3.2.3 雙邊道德風險下的*優融資合約 48
3.2.4 關于努力關系的討論 54
3.2.5 小結 55
3.3 雙邊道德風險和創業者風險規避情況下的企業資本結構 56
3.3.1 引言 56
3.3.2 模型設定 57
3.3.3 合約設計 58
3.3.4 模型數值求解 61
3.3.5 小結 69
附錄3-1 一階替換條件驗證 69
附錄3-2 等周變分法求解模型 71
附錄3-3 雙邊道德風險下*優努力水平的確定 71
第4章 風險投資中的證券設計與權利配置 73
4.1 風險投資合約的基本內容 74
4.1.1 現金流權 74
4.1.2 董事會權和投票權 74
4.1.3 優先清算權 75
4.1.4 其他各項權利 75
4.2 風險投資中的證券設計:自動轉換權與清算權 76
4.2.1 引言 76
4.2.2 模型 77
4.2.3 創業者向VC提供合約與再談判 79
4.2.4 VC向創業者提供合約 82
4.2.5 小結 85
4.3 考慮創業者人力資本因素的權利配置 85
4.3.1 引言 85
4.3.2 模型建立 86
4.3.3 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的配置 88
4.3.4 可行性分析 94
4.3.5 小結 95
4.4 風險投資企業現金流權和多種控制權的配置 96
4.4.1 引言 96
4.4.2 模型建立 97
4.4.3 現金流權和多種控制的配置 99
4.4.4 小結 106
第5章 階段融資架構下風險投資企業的權利配置 108
5.1 基于風險投資企業退出模式的控制權配置研究 110
5.1.1 基本模型 110
5.1.2 控制權配置 112
5.1.3 小結 118
5.2 基于創業者私人利益的控制權配置及其階段轉移研究 118
5.2.1 模型建立 119
5.2.2 模型分析 122
5.2.3 小結 131
5.3 現金流權不一致、利益沖突與控制權的階段轉移 132
5.3.1 模型建立 132
5.3.2 項目投資策略的選擇 135
5.3.3 VC的階段決策 140
5.3.4 VC的初始投資決策 144
5.3.5 小結 148
附錄5-1 命題5-2的證明 148
附錄5-2 相關函數的性質 152
第6章 風險投資進入與退出決策的實物期權分析 154
6.1 風險投資的退出決策 154
6.1.1 基本假設與建模思路 154
6.1.2 風險投資IPO退出的決策模型 156
6.1.3 風險投資并購退出的決策模型 164
6.2 退出預期對風險投資進入決策的影響 167
6.2.1 IPO退出預期下的進入決策 168
6.2.2 并購退出預期下的進入決策 175
第7章 風險投資對創業績效的影響 177
7.1 風險投資對創業板IPO抑價的影響 177
7.1.1 研究假設 178
7.1.2 研究設計 180
7.1.3 實證結果及分析 182
7.1.4 小結 189
7.2 風險投資對創業板股票表現的影響 189
7.2.1 研究假設 189
7.2.2 實證設計 190
7.2.3 風險投資影響企業市場估值的檢驗 192
7.2.4 風險投資影響股票收益率表現的檢驗 196
7.2.5 小結 198
7.3 風險投資、股權結構與創業績效 198
7.3.1 理論評述與研究假設 199
7.3.2 研究設計 201
7.3.3 實證結果 203
7.3.4 小結 212
第8章 風險投資減持退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213
8.1 研究設計 214
8.1.1 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 214
8.1.2 變量選取與指標定義 214
8.2 風險投資是否減持退出的檢驗 215
8.2.1 研究假設 215
8.2.2 實證結果及分析 216
8.3 風險投資減持間隔和減持規模的檢驗 221
8.3.1 研究假設 221
8.3.2 實證結果及分析 222
8.4 小結 232
第9章 海外風險投資機構的合約設計 233
9.1 蒙牛借助風險投資實現海外上市 233
9.1.1 蒙牛公司上市發展歷程 233
9.1.2 **輪海外融資 234
9.1.3 第二輪海外融資 236
9.1.4 誰是贏家? 236
9.1.5 蒙牛引資成功原因分析 237
9.1.6 小結 238
9.2 阿里與雅虎的緣起緣落:風險投資合約治理 238
9.2.1 案例背景:阿里集團的發展概況 238
9.2.2 喜結良緣:雅虎戰略入股 242
9.2.3 風險投資的合約治理:關鍵協議條款與分析 243
9.2.4 “愛恨情仇”:控制權之痛 249
9.2.5 曲終人散:雅虎分階段退出 249
9.2.6 小結 251
第10章 國有風險投資機構的運營模式 252
10.1 國投高科的運營模式 252
10.1.1 項目選擇與評估 253
10.1.2 項目投資與監控 257
10.1.3 項目的退出 261
10.1.4 小結 263
10.2 國投高科的投資案例:HDJT公司 263
10.2.1 案例背景 263
10.2.2 案例分析 267
10.3 國家資本支持高科技創業的典型案例:中星微電子公司 271
10.3.1 案例背景 271
10.3.2 對中星微融資過程的分析 282
10.3.3 對中星微創業團隊的分析 287
10.3.4 對盈富泰克的分析 289
10.3.5 小結 289
參考文獻 291
風險投資合約與創業績效研究(精) 節選
第1章 風險投資簡介 “成功是成千上萬的精英共同追求的目標。” 1995年7月,美國隨處可見的“硅谷”式創業和互聯網經濟極為驚人的商業與社會價值激起了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畢業的張朝陽博士的創業熱情和激情。同年,張朝陽以美國互聯網絡商務信息公司(Infrared Solution Inc.,ISI)駐中國首席代表的身份開始涉足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在中國收集和發布經濟信息,為華爾街服務。在ISI的經歷讓張朝陽體會并了解了中國互聯網市場的巨大潛力,堅定了其在國內創業的決心。 一年以后,在美國著名風險投資人愛德華?羅伯特的指導和引薦下,張朝陽向催生英特爾公司的風險投資人—MIT媒體實驗室主任、《數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龐帝教授提交了一份簡單的商業計劃書,并在22.5萬美元天使資金的支持下創建了中國**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愛特信公司(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ITC)。 經過一年半謹小慎微的摸索和運作,愛特信公司的運營模式逐漸由做內容整體轉向超鏈接和導航模式,并在英特爾公司的技術支持下于1998年2月推出了**家全中文網上搜索引擎“搜狐”這樣一個戰略性產品,并正式更名為搜狐公司。同年4月,張朝陽帶領搜狐公司獲得第二筆風險投資資金(投資者包括英特爾公司、道瓊斯、晨興公司、IDG等),共計215萬美元,此時公司的盈利模式也由網頁制作漸漸擴展至網絡廣告,搜狐廣州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也相繼成立。 2000年7月12日,搜狐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同年9月,搜狐以2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中國*大的年輕人社區網站Chinaren,并躍居國內綜合門戶網絡**,擁有中國*大的用戶群。2004年11月,搜狐再次成功并購網絡游戲網站17173.COM及房地產網站焦點房產網,從單一門戶走向門戶矩陣 搜狐網站及其開發的各種運營模式開始成為后來者的樣板,張朝陽本人的創業歷程和搜狐公司的成長歷程也成為今天無數創業者和眾多創業企業效仿的對象和借鑒的典范。而今,李想(泡泡網CEO)、高燃(MYSEE直播網總裁)、戴志康(北京康盛創想公司CEO)、茅侃侃(北京愛航工業公司首席架構師)等“80后財富新貴”已成為新一代青年人追逐的偶像,他們的成功再次向我們展示了創業的無窮魅力,也讓無數的年輕人仿佛看到成功是如此之近,夢想是可以成真的。然而,當我們為這些成功人士傳奇的創業歷程驚嘆不已,為其數以億計的個人財富羨慕不已的時候,一個自然的問題是,如此多的有志之士在創業,為何只有少數能夠神話般地崛起,大部分則黯然收場?到底是什么決定了創業能否成功? 就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包括搜狐公司在內的歷史經驗表明,風險投資的資金和管理支持一直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著名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是在風險資本家阿瑟?羅克的支持下才發展成世界電子工業的巨人的。此外,康柏(Compaq)計算機公司、戴爾(Dell)公司、Sun計算機技術公司、蘋果(Apple)電腦公司和世界聞名的軟件廠商微軟(Microsoft)公司、蓮花(Lotus)發展公司等高科技企業同樣是在風險資本的支持下成長起來的。針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說過:“歐洲在高新技術方面落后于美國并非由于科技水平,而是由于在風險投資方面落后美國十年”。 本章首先介紹風險投資的概念,然后介紹風險投資基金“募、投、管、退”的典型運作過程。其中,有限合伙協議給予了風險投資人高強度的激勵與自主的管理和項目決策權。考慮到創業企業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與創業者之間的信息非對稱性,風險投資人通常會嚴格挑選和評估所投的項目,并且通過一系列合約設計來管控風險。風險投資通常會選擇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或兼并收購的方式退出所投資的企業,然后進入新一輪的投資活動。 1.1 風險投資的概念 假想有一位科技工作者發明了一項新技術,他相信該技術*終能為個人和社會創造財富。為了轉化該技術并實現商業化價值,科技工作者雖然拿出了一部分積蓄創立了一家企業,但企業所需要的資金遠遠超過了創業者個人財力能夠支持的范圍。創業者原本希望能夠通過申請銀行貸款來解決融資問題,但他的申請絕大多數情況下會被商業銀行拒絕。 大多數初創企業具有“三高”特征:①初創企業通常擁有大量的增長機會或實物期權,具有高成長性;②初創企業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包括企業的產品/技術/商業模式是否能迅速商業化,企業是否面對有增長潛力的市場,客戶是否接受企業的產品,市場競爭是否過于激烈;③對投資者而言,初創企業還具有高度的信息非對稱性。投資者可能并不清楚創業者是否能勝任企業的管理工作,創業團隊是否會濫用投資者的資金。此外,以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為主的資產特征,以及長期負盈利的財務特征很難向投資者傳達企業的盈利前景等信息。 考慮到初創企業具有的“三高”特征,以及企業幾乎沒有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資產或可尋求的貸款擔保,商業銀行出于風險管控的需要,通常會拒絕初創企業的融資請求。事實上,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主要是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或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VC)。 天使投資人主要用自己的錢對初創企業進行小規模投資。風險投資是一種金融中介行為,是由風險投資家或投資機構通過向富裕的個人、養老基金、大學捐贈基金和企業等募集資本,并將這些資金投入增長潛力巨大的初創企業或處于成長期的企業,監控并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和全面發展,*后通過順利退出獲取高額回報的投資模式。 具有現代組織形式的風險投資產生于1946年。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喬治?多里奧特(George Doriot)和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拉爾夫?弗蘭德斯(Ralph Flanders)等創立了**家現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公司—美國研究與發展(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RD)公司。ARD公司*成功的投資當屬其對DEC(Digital Equipment Company)的投資。DEC是由幾位MIT教授創立的研發用X光技術治療癌癥的公司,1957年ARD公司用7萬美元獲得其77%的股權,而這項投資14年后為ARD公司帶來3.55億美元的回報,增加了5000多倍,成為風險投資發展史上的經典案例。 1985年,中國**家風險投資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正式成立,隨后IDG、軟銀、紅杉等海外風險機構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很多地方政府、民營企業也成立了以孵化科技為目的的風險投資機構。今天,風險資本也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的融資來源。在美國硅谷的門洛帕克,有一條街道—沙丘路,里面匯集了全世界*大、*多的風險投資機構,這些風險投資機構為初創企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沙丘路也因此被稱為“創業者的圣地”。Apple、Microsoft、Google、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著名高科技企業在初創或高速成長期都曾得到過風險資本的支持。以Google為例,其背后的兩家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和凱鵬華盈,為Google帶來了公司治理經驗、資源和聲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Google的創新與發展。 1.2 風險資本的募集 風險投資的運作模式可以用“募、投、管、退”四個字概括。首先,風險投資家通過向富裕的個人或機構募集資本,組建有限合伙基金。然后,風險投資家將資本以股權的形式投資到高成長和高風險的初創企業中,并與企業訂立投資合約。其次,風險投資家監控和扶持所投企業的發展,確保其投資安全和增值。*后,風險投資家通過引導企業上市,或通過兼并、收購和轉讓股權等形式退出企業,并將獲得的投資回報返還給投資者。經濟生活中常見的三種企業組織形式如下。 (1)個體企業。企業以自然人的身份注冊成立。因自然人的個人財產和企業的資產無法分離,企業家對外債務須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并繳納個人所得稅。大部分小微企業以這種形式設立。 (2)公司制企業。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股東只承擔有限責任,即公司的債務如果不能清償,不能要求股東用其他財產予以賠償。公司須繳納企業所得稅。公司的另外一個特征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即股東可以將經營企業的活動委托給職業經理人,由股東選舉組成的董事會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 (3)合伙企業。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可設立普通合伙企業和有限合伙企業。普通合伙企業由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GP)組成。而有限合伙企業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LP)組成,GP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LP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責任。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繳納個人所得稅;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繳納企業所得稅。 風險投資公司的組織形式通常為有限合伙基金,職業風險投資家擔任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投入少量資金,并負責整個基金的全面管理,且在對外的債務關系中承擔無限責任。其他投資者提供大部分資金,擔任有限合伙人,在基金中承擔有限責任,類似于公司的股東。 在風險投資基金**次募集資金時,有限合伙人會承諾按照一定計劃分期提供資金。這種定期的資本提供行為稱為入資或注資。有限合伙人在基金存續期內承諾的資金總量稱為承諾資本。一旦普通合伙人獲得了全部的承諾資本,基金就完成了資金募集。有限合伙基金大多有10年左右的存續期限,可以視情況適當展期,結束時要清算基金與分配利潤。圖1-1展示了有限合伙制度的基本結構。 圖1-1 有限合伙制度的基本結構 有限合伙基金的顯著特點是沒有權力極大的董事會。有限合伙人對投資項目可以有咨詢和建議權,但不能介入基金的日常管理。有限合伙人只能通過事前訂立的有限合伙協議規范和約束普通合伙人的權利與義務。 有限合伙協議有兩類重要的條款:一是承諾與報酬條款,二是限制性條款。承諾與報酬條款對普通合伙人的報酬做出了規定,分為固定的年管理費用(management fee)與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兩部分。風險投資是一個周期較長的商業活動,投資者需要經過多年的等待才能獲得投資回報。然而,相關的日常支出(管理人員工資、盡職調查費用等)卻從基金成立之日起就開始產生。因此,基本的管理費是必須的。管理費根據基金規模大小設定,通常收取基金總額一定百分比(1.5%~3%)的年管理費(圖1-2)。 圖1-2 有限合伙基金的運作與報酬結構 風險投資家薪酬結構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附帶權益。基金到期時首先返還投資者的初始投資額,剩余部分作為利潤按約定進行分配,這是普通合伙人的可變報酬部分。比如,若某個基金初始投入是1億元,退出時的總收益為2億元,那么整個基金的投資利潤就是1億元。一個有20%附帶權益的普通合伙人就會獲得2000萬元作為激勵。然而,在設定附帶權益時,有些細節還需要談判,包括附帶權益的比例、附帶權益基礎、支付時間等。其中,大多數風險投資將附帶權益比例設定為20%,也有部分普通合伙人要求更高的回報,具體比例取決于普通合伙人在基金中的資本投入以及其討價還價能力。通常情況下,基金的業績越好,附帶權益比例越高。這種高強度的激勵使得普通合伙人愿意努力地選擇和投資優秀項目。 限制性條款通常包括對基金管理的限制、對普通合伙人活動的限制、對投資種類的限制等。比如,基金對單一企業的投資不得超過某個額度,基金的負債必須有特定的限額和用途;普通合伙人大部分時間必須用于有限合伙的投資事業,對普通合伙人的跟投進行限制以確保投資組合中的每家公司都能得到普通合伙人的同等對待;基金的投資領域可能會受到限制,比如有些專業從事通信技術的基金限制VC不得投資于房地產、電影等。普通合伙人一旦違背了這些條款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