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機制設計----基于金融分權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48902
- 條形碼:9787550448902 ; 978-7-5504-4890-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機制設計----基于金融分權視角 本書特色
受大國體制影響, 從金融分權角度研究我國銀行業危機救助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建立金融穩定事權由中央政府發揮主導作用, 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統一規則部署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職責的金融分權危機救助機制, 有利于從中央與地方的救助職責和救助成本分攤出發, 強化多主體風險分擔機制; 有利于加強地方政府隱性金融發展權和金融控制權之下的金融監管, 將地方政府的隱性分權顯性化; 有利于探討救助主體的邊界問題和被救助主體的套利問題, 建立分層的金融安全網。
中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機制設計----基于金融分權視角 內容簡介
本書共6章,第1章引言,第2章文獻綜述,第3章金融分權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基本框架,第4章金融分權下銀行業危機救助機制的對象識別,第5章金融分權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實施方案,第6章結論。本書以激勵理論和契約理論為基礎,重點分析救助涉及的各行為主體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探討如何規范救助的責權利分配,既要防止問題銀行因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而缺乏自救,又要避免地方政府在金融分權中越位和缺位。
中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機制設計----基于金融分權視角 目錄
1.1 選題背景及選題意義
1.2 研究的視角、方法與框架
1.2.1 研究視角
1.2.2 研究方法
1.2.3 本書框架結構圖
1.3 本書的創新點與進一步研究方向
1.3.1 本書的創新點
1.3.2 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2 文獻綜述
2.1 銀行業風險承擔
2.1.1 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
2.1.2 公司治理與銀行風險承擔
2.1.3 金融創新與銀行風險承擔
2.1.4 政治關聯與銀行風險承擔
2.2 危機救助
2.2.1 責任分擔
2.2.2 道德風險
2.3 機制設計
2.4 金融分權
2.5 文獻評述
3 金融分權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基本框架
3.1 政府救助權利劃分原則的理論研究
3.1.1 問題銀行與政府的效用函數
3.1.2 整體福利*大化時的情形
3.1.3 對范圍以內的危機展開救助
3.1.4 對范圍以外的危機展開救助
3.1.5 救助成本方差分析
3.2 金融分權與救助基本框架
3.2.1 金融發展權與救助基本框架
3.2.2 金融控制權與救助基本框架
3.2.3 金融監管權與救助基本框架
3.3 案例分析:地方政府參與危機救助經驗
3.3.1 海南發展銀行的救助
3.3.2 鄂爾多斯房地產崩盤與區域性銀行風險
3.3.3 溫州企業資金鏈斷裂
3.3.4 包商銀行救助
3.3.5 趨勢與困境
3.4 救助主體的權利配置
3.4.1 中央層面
3.4.2 中央與地方層面——地方金融辦的金融分權
3.4.3 國際協作與金融監管改進
3.4.4 救助主體間的協調與配合
3.5 本章小結
4 金融分權下銀行業危機救助機制的對象識別
4.1 金融分權與銀行俘獲的理論研究
4.1.1 分析對象
4.1.2 不存在監督者
4.1.3 引入監督者
4.1.4 問題銀行俘獲監督者
4.1.5 結論
4.2 金融分權與救助對象識別
4.2.1 金融發展權與救助對象識別
4.2.2 金融控制權與救助對象識別
4.2.3 金融監督權與救助對象識別
4.3 案例分析:歐債危機中關于分權與統一救助對象的探討
4.4 統一監管、加強自救——應急資本
4.4.1 應急資本的提出背景
4.4.2 新型其他一級資本
4.4.3 新型二級資本
4.4 ..4應急資本的意義
4.5 穩定市場情緒——存款保險
4.5.1 存款保險制度的歷史與國際經驗
4.5.2 存款保險的差異化費率
4.5.3 我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實踐
4.6 篩選“壞銀行”——有序清算
4.6.1 有序清算制度的美國經驗
4.6.2 有序清算制度的德國經驗
4.6.3 有序清算制度的國際標準
4.6.4 我國建立有序清算基金的意義
4.6.5 我國建立有序清算基金的政策構思
4.7 本章小結
5 金融分權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實施方案
5.1 加入傳染風險的銀行俘獲理論研究
5.1.1 問題銀行俘獲監督者
5.1.2 分權機制下的俘獲行為
5.1.3 兩個監督者之間是否會串謀
5.1.4 分權與集權的選擇標準
5.2 金融分權與救助實施方案
5.2.1 金融發展權與救助實施方案
5.2.2 金融控制權與救助實施方案
5.2.3 金融監管權與救助實施方案
5.2.4 救助方案的協調配合
5.3 實證研究地方政府救助的弊端
5.3.1 引言
5.3.2 制度背景、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5.3.3 研究設計
5.3.4 如何約束地方政府救助弊端
5.4 各類銀行業危機的救助實施方案
5.4.1 源于匯率危機的救助實施方案
5.4.2 源于地方財政危機的救助實施方案
5.4.3 源于房地產危機的救助實施方案
5.4.4 源于“僵尸國企”危機的救助實施方案
5.4.5 源于金融亂象的救助實施方案
5.5 本章小結
6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中國銀行業危機救助的機制設計----基于金融分權視角 作者簡介
劉錫良,于1985年起執教于西南財經大學。曾任西南財經大學校長助理(1997--2017),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系主任(1994--1997)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劉倩,曾就職于中信證券(浙江)有限責任公司,現任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講師。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