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個體和宇宙/德國學術經典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4297
- 條形碼:9787100194297 ; 978-7-100-1942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個體和宇宙/德國學術經典譯叢 本書特色
文藝復興時期,哲學與宗教無法清晰分界,藝術與新興自然科學思想并行不悖,恩斯特•卡西爾以“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為案例,證明文藝復興時期不同領域的思想,甚至占星術與魔法,都相互依存,隱含著統(tǒng)一性,而個體與宇宙間的關系,是舊傳統(tǒng)與新方法間的聯(lián)結點。思想的面向雖雜亂紛呈,但在的卡西爾匯集歸納下,一幅文藝復興的新圖景漸漸浮現出來,其中哲學不但是文藝復興精神的整體運動之一部分,并且反映了時代的整體狀況與精神本質。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個體和宇宙/德國學術經典譯叢 內容簡介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居于中世紀傳統(tǒng)與近代的交界處,問題的萌芽繁雜多樣,而解決方案又各不相同。種種思想是否有一種完整的統(tǒng)一性,是否包含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基本特征,這是恩斯特?卡西爾這部思想史經典著作的主題。卡西爾通過探討庫薩、達芬奇、蓬波納齊、布魯諾等人的思想與行動,總結自由與必然、主體與客體等論題,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哲學、藝術與科學的相互依存關系。此外,卡西爾為本書附譯以的的著作《平信徒論精神》。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個體和宇宙/德國學術經典譯叢 目錄
**章 庫薩
第二章 庫薩與意大利
第三章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自由與必然性
第四章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主體—客體問題
附錄:庫薩著作《平信徒論精神》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個體和宇宙/德國學術經典譯叢 節(jié)選
以某種思辨觀念論的標準衡量達芬奇,以及以現代實證主義的標準衡量他,這兩種做法都忘記了,依據歌德的話,世上還存在著某種“精確的感性幻想”,它有自己的規(guī)則和內在尺度。至于這種精確的幻想形式在經驗的研究方面能達到什么成就,達芬奇證明了這一點,可謂舉世無雙。如果人們在他的科學著作中看到的不過是線條分明的事實與充滿幻想的“狂熱”之間的某種混雜,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在這里幻想并非附加于知覺之上,它本身毋寧就是知覺活生生的工具;它為知覺指明了道路,而且使知覺精確、尖銳而確定。那么下面這種現象當然是合適的,即哪怕達芬奇的科學理想,也只是致力于看的成全(Vollendung des Sehens),致力于“知道如何去看”(saper vedere),即便在他的力學、光學和幾何學筆記中,描繪性的雕塑素材也占據了主要部分,“抽象物”和“幻景”在他那里協(xié)同作用,密不可分。但他的研究所取得的那些*高成果恰恰歸功于這種協(xié)同作用。他自己就曾明言,對于瞳孔總是按照射入的光的總量的多少而縮小和擴大的現象,他首先是作為畫家來觀察,然后才是作為理論家來探討的。這樣一來,達芬奇的自然圖景便到處都證明自己是一個在方法上必需的中間點:只有人為的“幻景”才為科學上的抽象物爭得權利,為它準備好道路。藝術家達芬奇的“精確的幻想”也同樣超出了主觀感覺的混亂擾攘(一切形態(tài)在主觀感覺面前都有陷入混一無別的危險)——正如它在另一方面與一切單純概念性的和抽象的標記相對立,全力固守直觀的現實之物。在直觀中,而不是在它之下或之上,真正的、客觀的必然性被發(fā)現了。而這樣一來它就獲得了一種新的意義和聲調。如果說此前作為自然王國的必然性與作為其對立面的自由王國和精神王國相對峙,那么如今它就成了精神本身的印記。……藝術的直觀才真正揭示了必然性的這種支配現象和它的這種*深刻的內容。歌德說過,美是那若非通過其現象便永遠對我們隱而不彰的神秘自然規(guī)律的一種表現;這話完全是在達芬奇的意義上說的,而且表現了他的思想的實質。在他看來,比例由于在*深處合乎規(guī)律,便充當了自然與自由之間真正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和樞紐:精神落于它之中,就像落于一個持存的和客觀的東西中一樣,然而精神在它之中又可以找到精神自身及其法則。
在藝術理論和科學理論的這種連貫的平行結構中再逗留些許時候,是值得的:因為在它那里,我們可以看見文藝復興的整個精神運動中*深刻的一個主題展示出來了。人們可以說,文藝復興的幾乎全部的成就,在這里都像在一個燃點中一樣融匯到了一起,它們幾乎全都植根于對形式問題的一種新立場,以及對形式的一種新感覺。詩與造型藝術在這里都回到了同樣的根本格局中。
文藝復興哲學中的個體和宇宙/德國學術經典譯叢 作者簡介
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1874—1945),德國著名哲學家、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主要代表,曾任教于耶拿大學、漢堡大學、耶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文化是符號的形式,他發(fā)展康德哲學以研究神話、宗教、語言、政治、藝術、科學等人類文化成果,建立了符號形式哲學體系。主要著作有《文藝復興哲學中的個體和宇宙》《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符號形式的哲學》《人文科學的邏輯》《人論》《近代哲學與科學中的認識難題》(5卷本)等。
譯者簡介:
李華,女,1982年生,復旦大學哲學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現任陜西師范大學宗教研究中心副教授,在《哲學研究》《世界哲學》等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10余篇,主持**級與省部級項目多項,獲得廳級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1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中世紀晚期哲學與近代西方哲學。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