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00539
- 條形碼:9787522500539 ; 978-7-5225-005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的創新之處是:**,已有創新文獻的研究多關注研發支出,此處采用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等多種專利形式,探索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第二,關注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短期效應與長期效應,檢驗稅收優惠對企業未來創新的激勵效應,探討持續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第三,考察外部環境對稅收優惠激勵效應的影響,多維度展開稅收優惠對異質性企業創新激勵研究,為優化稅收優惠政策提供實證依據。
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分為七章,關注的方面有: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現狀分析、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實證檢驗、稅收優惠與企業長期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等,多角度地檢驗了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為充分發揮財稅政策的激勵效應、優化財稅政策導向、加強財稅政策的針對性提供了實證依據。
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 目錄
**章引言//001
第二章 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003
一、文獻綜述//003
二、理論基礎//008
三、通過稅收優惠促進企業創新的必要性分析//015
四、稅收優惠促進企業創新的影響機制//021
第三章 稅收優惠政策的現狀分析//028
一、我國稅收優惠政策的現狀//028
二、稅收優惠政策的國際經驗借鑒//033
第四章 稅收優惠與企業創新的實證檢驗//037
一、研究假設//037
二、樣本選擇//038
三、變量定義及描述性統計//038
四、樣本描述性統計//041
五、模型設定//051
六、實證結果分析//052
第五章 稅收優惠與企業長期創新的實證檢驗//093
一、研究假設//093
二、樣本選擇//094
三、變量定義//095
四、模型設定//095
五、實證結果分析//096
第六章 稅收優惠與異質性企業創新的實證檢驗//127
一、研究假設//127
二、樣本選擇//128
三、變量定義//128
四、模型設定//129
五、回歸結果分析//129
第七章 研究結論及建議//183
一、研究結論//183
二、建議//184
三、未來展望//187
參考文獻//189
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 節選
第二章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 一、文獻綜述 通過歸納國內外文獻,關于稅收優惠與企業創新的研究有兩種主要觀點。部分學者認為稅收優惠政策可以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進一步激發企業研發創新;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政府實施的稅收優惠政策和企業的研發創新關系不大,稅收優惠政策不能刺激企業研發創新,企業創新更多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相關。 ( 一)稅收優惠政策能夠促進企業創新 美國學者通過研究美國稅收優惠政策和企業研發創新的相關性,認為稅收優惠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創新。Romer(1986)針對技術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知識外溢增長模型。Hall(2000)選取了美國不同行業的企業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不同企業 R&D的影響大小,*終得出稅收政策對企業研發創新的影響會因企業所處的行業以及企業規模大小而有所差異,其中稅收優惠政策對技術密集型和中大型企業的研發創新影響*為明顯。David(2000)認為,知識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只有借助于稅收優惠激勵措施才能提高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化解創新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Klassen(2004)設計構建了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的模型,選取了影響企業研發投入的多種指標因素進行研究,發現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提高企業的稅后利潤率,而企業稅后利潤的提高會進而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Engers和Mitchell(2005)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在全球范圍內研究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技術研發投入所起的促進作用。Berger(2006)以部分美國醫藥企業為樣本,發現稅收優惠政策顯著地影響到醫藥企業的技術創新,而且影響程度相比其他行業更為明顯。在研究方式上,部分國外學者采取調查研究的方式。Michael Peneder(2008)選取多個發達國家作為研究對象,發現各個國家稅收政策對企業研發的影響程度都不相同,但整體上對企業創新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其中美國的稅收優惠政策影響*為明顯。Cappelen等(2011)指出,由于企業研發獨有的外部性、公共性和風險性特征,研發活動的外部效應往往大于帶給企業自身的效益,造成大多數企業缺乏加大研發投入的熱情。 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的研發風險和成本,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國內學者與國外學者的研究視角有所不同。部分學者著重從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角度去分析稅收政策和企業研發之間的相關性。李嘉明、喬天寶(2013)分別從稅收學、經濟學角度研究優惠政策和企業 R&D之間的關系,發現稅收優惠對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研發影響各不相同,其中激勵效應*顯著的階段為企業的成長期。張信東(2014)發現稅收激勵政策對上市公司創新具有顯著的激勵效應,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企業獲得優惠的程度存在差異。郭炬、葉阿忠、陳泓(2015)選取了1996—2010年部分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稅收優惠政策與財政補貼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他們發現針對企業研發投入,財政補貼政策具有明顯的擠出數應,稅收優惠政策則具有明顯的創新激勵作用。江希和、王水娟(2015)分析了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發現稅收優惠政策能夠對企業的創新投入產生較強的激勵作用,并且相比財政補貼激勵作用更強。鄭春美和李佩(2015)發現稅收優惠在一定程度內能夠促進企業創新水平的提升,一旦超出限度,則會產生消極影響。李艷艷和王坤(2016)指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受企業自身行為制約,創新和優惠政策之間相關性并不顯著。此外,國內學者通過將稅收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相比較,發現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的創新激勵比財政補貼作用更強。陳濤(2016)以中關村作為研究對象,發現稅收優惠顯著的激勵了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張凱、林小玲、吳松彬(2017)以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作為研究對象,指出影響企業創新的關鍵因素在于企業所得稅稅負過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企業的創新具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并且中東部地區對創新的激勵效應比較明顯,西部地區的創新激勵效應并不明顯;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私有企業、大型企業的作用比較明顯,但是對涉外企業、小型企業、國有企業的激勵作用并不明顯。陳林峰(2017)認為,當前的稅收優惠政策在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的作用集中體現在:一是能夠帶動固定資產投資;二是能夠國內科技研發投入;三是能夠優化產業結構。儲德銀(2017)深入地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征。認為從國家層面所出臺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有利于提升產業研發費用投入力度。李維安、李浩波、李慧聰(2016)選取我國上市民營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稅收優惠政策和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發現不同企業之間激勵效果不同,部分存在著政治關聯的企業往往會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規避稅收。袁建國、范文林、程晨(2016)發現由于企業產權、規模、所屬區域不同,稅收優惠的創新激勵效應存在顯著差異。稅收優惠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創新能夠起到驅動作用,但其配置失衡問題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現有研究多針對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對創新的影響,部分研究針對增值稅與個人所得稅展開。倪婷婷、王躍堂(2018)系統分析增值稅轉型對不同類型企業研發行為的影響及差異。馮海波、劉勝(2017)利用中國1998—2015面板數據,采用兩步GMM模型發現中國個人所得稅與企業所得稅對企業創新有顯著負效應,企業所得稅對發明專利的影響顯著為正。部分研究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創新變量。李香菊、賀娜(2019)基于2008—2015年我國制造業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數據,針對研發投入、中間產出和產成品三個階段研究了稅收激勵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發現稅收激勵不僅有利于當期,而且有利于未來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
稅收優惠對企業創新的激勵效應研究 作者簡介
王鐵萍,泰山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注冊會計師,泰安市首屆會計領軍人才,研究方向為稅收理論與實務,具有較強的科研與實踐能力。主持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項目1項,泰安市社會科學課題4項,多次榮獲山東省會計學會論文競賽一等獎及二等獎、山東省稅收學術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泰安市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發表相關論文16篇。帶領學生參加“衡信杯”全國稅務技能大賽,獲得全國三等獎及“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