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講給大家的詩經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20915
- 條形碼:9787520720915 ; 978-7-5207-209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講給大家的詩經2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1.熱衷文學和傳統經典的讀者;2.給自己豐富知識儲備的在校教師;3.青少年及其家長網友評論: 李老師談笑風生、詼諧幽默,雅俗之事出口成文,古今典故信手捭闔,回想起來,那節課真是讓我開了眼界,感嘆那本佶屈聱牙的破書還可以被搞得那么意趣盎然。 我喜歡李山老師,語言流暢而凝練,時有雋語。專業上能深入,能淺出。 學習文化,不只是文學。老師從歷史、文化、甚至地理等各方面全方位的介紹解讀詩經,了解文學背后的文化和歷史,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學作品。 李老師從文化發展的角度講解,更接近《詩經》的歷史意義。
講給大家的詩經2 內容簡介
本書是《詩經》研究專家李山教授講給大眾讀者的《詩經》課。在李山教授看來, 真正的國學不能是浮皮潦草的, 應該是純凈的、有建設意義的, 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引申出經典的現代意義。本書以平易流暢的語言解讀《詩經》中的精彩篇目, 以幫助讀者從源頭處理解中國文學之美與傳統文化精神, 并將其中的先人智慧精粹傳遞出來。
講給大家的詩經2 目錄
《小雅·斯干》:給中國建筑提出靈魂性要求 001
嚇壞了晉悼公的桑林之舞 001
“如翚斯飛”為建筑立法 004
詩從何時出?《商頌》是商代的詩嗎? 011
《小雅·瓠葉》:我們的酒文化*初什么樣? 015
“酒過三巡”的來歷 015
累人的典禮 018
典禮不敬,這種人很糟糕 019
《小雅·蓼蕭》:柔婉的周家宴飲 021
款待鄰邦貴客 022
祝頌君子 025
《小雅·湛露》:酒后還能踩準音樂節拍嗎? 027
比較慷慨也比較放松的酒歌 027
何為“令儀”? 030
《小雅·賓之初筵》:錄下貴族飲酒無度的丑態 033
商代多酒器,周代多食器 034
古人醉酒之后是什么樣子? 035
唯酒無量,不及亂 041
《周頌·有客》《小雅·白駒》:千年未變的好客之道 043
禮,人情之田的果實 044
客人已去,深谷遺音 046
《小雅·常棣》:“兄弟如手足”的正確打開方式 049
從唐玄宗修花萼樓說起 050
兄弟情親的宴會 053
一番諄諄切切,在一派明媚之中 059
《召南·摽有梅》:坐在家里寫不出來的歌 061
周家胸懷與南方風情 061
急切的待嫁心情 065
《齊風·著》:調笑新娘子的羞澀 067
《鄘風·桑中》: 男女風情與桑林 070
自言詠唱的熱烈記憶 071
風俗的東西,有符合人性的地方 076
《齊風·南山》:隱晦曲折的諷刺 078
齊襄公和妹妹文姜的牙磣事 078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080
為何發生在齊國? 082
《陳風·株林》: 對違禮丑態側目而視 086
寫宣淫無忌之情躍然紙上 086
吳越爭霸與夏姬 088
《秦風·黃鳥》: 有一種歷史,是黑洞洞的墓葬 090
秦人的來歷及遷移歷史 091
痛惜“三良”,并不是反殺殉惡俗 093
《小雅·出車》:戰爭,從未讓女人走開 098
“仆夫況瘁”的悲憫 099
國家典禮上的一出歌劇 102
《小雅·鼓鐘》:*早的軍事安魂曲 104
小民看戰爭 105
戰爭中的人本精神 106
《周南·麟之趾》:檢閱親兵衛隊的軍歌 111
諸侯公子的贊美詩 111
*早的軍事歌曲之一 115
……
講給大家的詩經2 節選
《小雅·斯干》:給中國建筑提出靈魂性要求《詩經》的出現,乃至成為我們民族開創性的經典,是隨著文明水準的提高而實現的。它是精神文明進步的結晶。 嚇壞了晉悼公的桑林之舞 這要從商周文化的不同說起。有一段歷史往事記錄在《左傳》當中。魯襄公十年(公元前563 年),晉國作為霸主國家,到東方去攻打東夷,軍隊回來時路過宋國。宋國為了巴結晉國,給他們演出了桑林之舞。桑林之舞我們并不陌生,在《莊子》里就談到過,庖丁解牛的動作優美、有旋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但是,宋國人給晉悼公演出的桑林之舞,可不是那么優美。宋國人是殷商的后裔,他們把這個商湯時期的古老音樂拿出來演。舞樂一開始,就有一個大旗張出來,叫作旌夏,是用涂得五顏六色的羽毛做的。果不其然,這個旌夏真是一個“驚嚇”,樣子非常可怕。晉悼公看到之后,不自覺地滋溜一聲,鉆到后面的帳子里去了。沒辦法,宋國人只好把大旗撤掉,勉強把禮樂演完了。結果,晉悼公在回國的路上發高燒、說胡話,看病的巫醫就說桑林之神附在他身上了,實際上就是嚇出毛病來了。由此可見殷商文化的陰森可怖。殷商文化的陰森可怖,還可以蓋房子為例。中國人蓋房子特別講究挖地基,拿到一塊新的宅基地,如果里面有墳、尸骨,一定要先清出去,因為嫌那些東西不吉利。但是,在商代,人們蓋房子時,一定要在房屋四角的柱子下面各埋一個小孩,沒有小孩的話埋婦女,沒有婦女就埋男人。此外,安門、安窗子、上梁都要殺人。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房子的吉祥、安全。考古發現,殷墟有一個被標名為21 的宮殿群落,為了蓋這些宮殿,一共殺了六百四十多人。殷商人用人的鮮血和生命為房子祈福,以制造更多鬼魂的方式來防止鬼魂。這是精神狀況不佳的表現,我們叫它鬼魅纏身。可以想見,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們很難唱出優美的歌聲。處于如此精神狀態的人,雖然可以制造青銅器,但他們的歌唱卻未必是祥和的。 到了周代,人們開始信仰新的觀點,即“六畜不相為用”(見于《左傳》)。按照這個觀點,如果祭祀雞神,你不能殺雞;如果祭祀豬神,你不能殺豬。因為萬物有靈。要祭祀人神,當然也不能殺人。考古在今天的寶雞、扶風一些地方發現了多處西周高級貴族宮殿的遺址,再也沒有發現在墻角、地基埋活人。這就是精神的進步和解放,懂得珍惜生命了。 《小雅·斯干》這樣的詩歌便是在改變了過去殷商那種蠻昧做法、內心文明提高之后誕生的作品。它記錄了周人給房子祈福的新方式:優美的歌唱。 秩秩(zhì)斯干(jiàn),幽幽南山。如竹苞(páo)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hǎo)矣,無(wú)相(xiāng)猶(yóu)矣。 似(sì)續妣(bǐ)祖,筑室百堵(dǔ),西南其戶。爰(yuán)居爰處(chǔ),爰笑爰語。 約(yuē)之閣(gé)閣,椓(zhuó)之橐(tuó)橐。風雨攸(yōu)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yǔ)。 如跂(qǐ)斯翼,如矢(shǐ)斯棘(jí),如鳥斯革(hé),如翚(huī)斯飛,君子攸(yōu)躋(jī)。 殖(zhí)殖其庭,有覺(jué)其楹(yíng)。噲(kuài)噲其正,噦(huì)噦其冥。君子攸寧。 下莞(guān)上簟(diàn),乃安斯寢。乃寢乃興(xīng),乃占(zhān)我夢。吉夢維何?維熊維羆(pí),維虺(huǐ)維蛇。大(dà)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載(zài)寢(qǐn)之床,載(zài)衣(yì)之裳,載(zài)弄之璋(zhāng)。其泣喤(huáng)喤,朱芾(fú)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tì),載弄之瓦。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yí)罹(lí)。 “如翚斯飛”為建筑立法 “秩秩斯干”,“秩秩”,形容清澈的樣子。“斯”就是“此”;“干”讀jiàn,與澗通,溪澗之意。這是說清澈的小河流、溪澗水,波紋閃耀,是近景。周圍有水,古人和我們今天在選擇房屋建筑上的理想是一樣的。所以,海景房總是價格奇高。“幽幽南山”,“幽幽”,指遠山青幽的樣子。這個南山很確定,就是指終南山。山色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在北京的西山,只有走到山前看,山才是綠色的;遠看,尤其是在晴天,山是青色的,還泛著藍。古人形容這種顏色,就是“幽然”。這兩句詩只用八個字,就把房子周圍環境的優美展現出來了。中國后來很多古典詩歌,只用四句話就能創造優美的意境。像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給人帶來心靈的愉悅。《斯干》這首詩接下來用了比喻,“如竹苞矣”,像竹一樣,房子不是只蓋一間,而是根連根,是一座一座的。“苞”字意為叢生。“如松茂矣”,如松柏一樣茂盛,房子高而挺拔。“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兄弟們在這兒生活,永遠相好,不相圖謀。“式”,是個語詞,帶有愿望的意思。“猶”就是圖謀、爾虞我詐,在《詩經》里很多見,現在很少這么用了。 看!寫房子,先放眼周圍的環境,這就是精神解放,審美出現。人類審美的眼光是很奢華的,物質條件不夠不行,內在精神文明條件不夠也不行。所以,中國人到了用唱詩來歌頌生活的階段,是歷史進步到一定程度的結果。這就像日常生活中,人們家里有個小孩。兩三歲的時候,他的精神世界一片懵懂、昏天黑地,不知道講衛生,也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等他上了小學三四年級,開始悄悄地買一個筆記本,寫日記,還鎖到抽屜里邊,不讓大人看。這表明孩子有了自我意識,開始關注自己的生活了,是一種精神進步。文學的發展也是這樣。 接著看第二章,“似續妣祖”,“似續”就是繼續,“妣”指女祖,說我們蓋房的這塊地方,是繼承自男老祖和女老祖,不是搶來的也不是買來的。“筑室百堵”,“筑”就是夯筑;“堵”,中國古代蓋房子用版打墻,一版從底下往上夯,夯到一定高度,一般是長一丈高三丈,或者長三丈高一丈,算一堵。然后“西南其戶”,向西向南開窗、開門戶。“爰居爰處”,我們在這兒居,我們在這兒處,“爰”就是“在此”。“爰笑爰語”,我們在這兒笑,我們在這兒語。 “約之閣閣,椓之橐橐”,“約”字在這兒意為拿繩子捆,捆什么呢?版打墻要立樁子,固定木板,所以要用繩子捆綁。“閣閣”是象聲詞。木樁子嘎吱嘎吱響,就叫“約之閣閣”。“椓之橐橐”,“椓”是擊打,“橐橐”是狀聲詞,土填進去要用夯來擊打。這樣筑出來的墻怎么樣?“風雨攸除”,就是除掉風雨。接著來了一句“鳥鼠攸去”,我們筑的房子,墻特別結實,連小家賊和小老鼠都要遠離,所以,“君子攸芋”,“芋”指寧靜地安居。對鳥、鼠的反感,一直到今天的農村還有這樣的體驗。人們住平房就煩這兩樣東西。老鼠長大牙,愛咬墻,時間久了,房子到處是窟窿,一燒火,煙囪不冒煙,四下里到處冒煙。小麻雀在房檐上做窩,嘰嘰喳喳。中午人想休息,辦不到。說房子結實,擋風擋雨容易想到,而這里說到小麻雀進不來、小老鼠盜不動,體現出生活氣息。這首詩距今已經近三千年了,是周宣王時期的作品,我們今天讀起來好親切呀。 第四章的**句“如跂斯翼”非常傳神,“跂”指抬起腳后跟,“翼”就是兩手貼身、悚然翼立。房子的總體形狀像鳥,鳥一蹬腿,翅膀一奓,這種將飛未飛的感覺,就將中國建筑的神韻寫出來了。中國建筑和西方建筑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飛檐斗拱,它有曲線,向上翹。論中國古典建筑的審美,這是靈魂性的東西。有意思的是,考古在岐山、扶風一帶發現的周人建筑遺址,房頂子只是一個梯形,往上翹的感覺不是很明顯。要飛動,還得再等等,要到戰國時期。也就是說,在飛檐斗拱還沒出現的時候,我們的詩人就給中國建筑提了一個靈魂性的要求——飛起來。后來中國建筑就真的沿著這個方向走了,和西方建筑完全大異其趣,真是太奇妙了。 接下來,“如矢斯棘”,“棘”是直的意思,“矢”就是箭桿。房子在曲線之外要有直線,直得像箭桿一樣,形容宮室四角棱角分明的樣子。“如鳥斯革”,就是鳥扇翅膀,“革”是“ ”的省體。“如翚斯飛”,像翚在飛動,“翚”就是野雞。前面幾句是描寫一座宮殿,此句寫翚扇翅飛翔,則是在形容宮室群落中,房檐與房檐之間你扇我扇、彼此交錯的樣子。另外,翚的羽毛是五顏六色的,這色彩正好又和中國建筑的另一個特點相連。土木建筑為了保護木料要刷漆,有學者就認為這句是在說顏色。“君子攸躋”,“躋”就是升,和“躋身世界五百強”的“躋”是一個意思。蓋了新房子,喬遷就是往上升。前一章強調房子的厚重、結實,在這里,辯證法出來了,又強調要靈動,要翹起來。 “殖殖其庭,有覺其楹”,“殖殖”意為寬闊,這個意思今天很少用了。“楹”我們還在用,就是楹聯。“覺”指高大。這是說庭院要大,柱子要高。“噲噲其正”,“正”就是正廳,“噲”就是明亮。“噦噦其冥”,“噦”是幽暗,“冥”指一些小房間、小居室。正廳要明;一些偏房,比如臥室,要暗一點兒。后面來了一句“君子攸寧”,君子住在這樣的房子里邊會安寧。這一章所寫的不正是我們今天對住宅的需求嗎?現在裝修、布置房子,拉簾子、開窗戶,不也在追求同樣的效果嗎? 以上就是詩的一到五章,寫房屋周圍的光景、造房地的來歷,再寫房子的結實、靈動、設計合理、性價比高。房子寫完了,詩會到此為止嗎? 詩人還不過癮,他做了一個夢,就用夢境來展開詩境。“下莞上簟,乃安斯寢”,“莞”和“簟”就是指席子、涼席,用草或竹子編的,一層層地鋪上,安然地睡了一覺。“乃寢乃興,乃占我夢”,“興”是說起床。睡醒了要占夢。古代有預測未來的專業人員,這當然有點兒迷信了。“吉夢維何?維熊維羆,維虺維蛇”,說“我”做了吉夢,夢見了很多熊、羆,虺、蛇。結果請大人占卜,“維熊維羆,男子之祥”,說熊、羆是多生男孩的象征;“維虺維蛇,女子之祥”,虺、蛇是多生女孩的象征。虺是一種毒蛇、短蛇,而蛇就有點長的意思,俗稱“長蟲”。有時兩個同義詞放在一起,會在對比中產生分別,虺和蛇此處就是這個用法。本來虺是毒蛇,但是此處不取其毒而取其短。這里寫夢境是說房子有吉祥的征兆,實際上也是一種祝愿,祝愿主人多生男孩多生女孩。 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首詩是寫西周宣王蓋房子。他是西周倒數第二代王。他的父親是周厲王,因為得罪了貴族和百姓而被人驅逐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人放火燒了宮殿。于是宣王即位后要恢復一下。他即位時很年輕,所以要祝愿他多生男孩女孩。就是沒想到,當時祝愿的“維熊維羆”的熊、羆里還包含了他的兒子周幽王——小亡國君。這是題外話了。 接著順著夢往下說。“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若是的意思;“床”是高起來的臺子,可以睡覺的地方;“璋”是參加重要典禮時手執的半圓形玉器,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征。如果生了男孩,讓他躺在床上,給他穿上小禮服,給他一塊玉器。這是祝愿男孩將來做君做王。直到今天,我們有朋友生了小孩,也要出個份子錢,買奶粉用,再雅一點兒的話,要寫個“弄璋之喜”的賀詞。唐朝有一個口蜜腹劍又不學無術的宰相李林甫,他不知道從哪聽到這個成語,結果他給人寫祝賀詞的時候,錯將璋字寫成了獐字。他也由此得了個雅號“弄獐宰相”。這是個玩笑了。接著看詩,“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說男孩的哭聲喤喤然,很大。朱熹《詩集傳》中就說喤字意為“大聲也”。“朱芾”是小皮裙,周貴族的一種打扮,用茜草將小皮裙染成赤黃色,扎在腰里面。“斯皇”就是煌煌然。“室家君王”,做天下、國家的主人。這里說宣王家的兒子,將來做諸侯,甚至做國君。這有點兒像后來的“洗三”。看老舍的《正紅旗下》,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是,“我”出生三天的時候,來了一大幫中年婦女,給“我”洗三,一邊洗一邊念叨:“洗洗溝,做知州,洗洗蛋,做知縣”,表示祝愿。現在也有這種習俗,滿族和漢族都有。 詩接著說生了女子怎么辦,就是*后一章。這就有點兒區別了。“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說生了女孩,把她放到地上,給她穿上一個裼。“裼”就是小襖的意思,跟裳相比比較短。“瓦”,是說當建筑工人嗎?當然不是,它是紡錘的意思,說將來好紡線做家庭主婦。男耕女織是周人的本色。“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非”,不要有過錯,這個“無儀”也是無非的意思。“儀”(繁體為“儀”)字,有學者說它通“俄”,俄的本義是歪頭、歪斜,不合規矩禮數。“無非無儀”就是不要有差錯。“唯酒食是議”,意思是整天想著如何做好酒和飯。“無父母詒罹”,“詒”就是遺留,“罹”是禍患、糟心事。這樣就不會給父母帶來憂愁。女孩如果沒有過錯,能做好飯做好酒,嫁出去,就能平穩地由姑娘變成媳婦。中國古代的婚姻有個試婚期,新媳婦嫁進夫家之后,有一段時間不可以進祖廟祭祖。什么意思?夫家在考察她,如果她不合格,是可以退回去的。所以,生了女孩子,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這是三千年前的重男輕女,我們要批評,但也要原諒,畢竟人類是慢慢進步的。對女性的看法是文明程度的一個標志。在《詩經》的其他篇章里,有不少地方對女性還是高看一眼的。詩的末尾,順著夢境,祝愿男孩們將來有成就,為君做王。雖然有點俗氣吧,但也是祝愿大家都好。女孩子們呢?學做家務,當好人家的主婦。 詩從何時出?《商頌》是商代的詩嗎? 拿這首詩的描寫和殷商人蓋房子做比較,可以看出商周完全是兩種文明狀態。這個問題與一個老的學術公案有關,那就是:商代有沒有詩?在今天的《詩經》里,頌有《周頌》、《魯頌》和《商頌》。其中,《商頌》有五首,很多學者認為是商代作品。他們的依據主要是考古發現了很多商代的文物,比如后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等,可見商代的青銅器制造很發達。然后據此推論:商代也會有詩篇。這是他們思考問題的邏輯。 但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終究不是一種文明。而且,即使商代有詩歌,在周武王滅商的時候,讓不讓它傳下來,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四川有個三星堆,這個考古發現震驚了世界,但是人們發現,里面的器物都是被砸過、燒過的。到底是誰砸誰燒的?我們不清楚,可是按照一般的歷史情況,一個王朝滅亡的時候,征服者首先要消滅它的意識形態。三星堆的器物也很可能是這樣。所以,我們不能看到商代有發達的青銅器,又看到《詩經》里有標名為《商頌》的詩篇,就率真地認為那是商代的作品。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寧愿思維復雜一點。 商朝滅亡之后,周人本著一種“滅人國家不滅人后代”的精神,封了商朝人的后裔到今天的商丘,去“血食先王”,就是定期上冷豬肉、冷羊肉祭祀先王,不要讓他們變成孤魂野鬼來作祟。宋國人把殷商老的禮樂保存下來了,有音樂有舞蹈,還有旗幟。桑林之舞就是當年商湯為了祈雨而做的舞蹈。在宋國人生活的東夷這一片地方,一直到了春秋時期,還保存著食人社。食人社是祭祀土地的地方,旁邊有個大水坑,水邊有一片怪石,陰森可怖,因為在那里經常拿活人祭祀。這就是殷商的文化。 但是,在今天我們看到的《商頌》作品里,卻沒有那么陰森嚇人的內容。雖然和周禮熏陶下產生的篇章有一點不同,也絕沒有陰森到把一國之君嚇得生病的地步。《商頌》里也有蓋房子的詩,就是《殷武》篇,詩的大意是,商朝的都城高聳著,那是四方的標準,彰顯它赫赫的聲望、宏大的威靈,在這樣的宮殿里生活,長壽安寧,而且保佑后代。為了修建這樣的宮殿,我們登上景山,把很多挺拔的松柏砍斷,搬到都城來,做房屋的椽子……做成的宮殿非常安詳。詩里沒有任何鬼神氣息,和殺六百多人建宮殿的狀態,差別是非常明顯的。所以,我認為《商頌》不是殷商時期的詩。 關于《商頌》的創作年代,我贊同王國維先生的看法,即西周中期,是商朝人的后裔宋國人為祭祖而寫。他這樣說是根據詩篇的字詞、句式與出土金文所做的比較。《商頌》中的很多語詞和西周中期金文的語詞高度相似。王先生是這方面的專家和權威,他的感覺非常準確。只是雖然他說出了這個觀點,后來很多學者卻不理會。 不過,他沒有注意到的是,《商頌》詩篇的創作還有一個契機。西周到了第四代王昭王的時候,曾經在今天的淮水和漢水流域,和東南方人群發生戰爭,鎮壓當地不服從政府的部落人群。昭王在位一共二十年,從十五年開始就反復打,到二十年的時候,打勝了仗回家,夏天路過漢水,被淹死了。有一件青銅器物上講了一個昭王十九年發生的故事:有一位王的作冊,也就是寫文件的秘書,那是個很清貴的官員了,這個人是殷商后裔。王命令他到一個叫相(xiàng)的地方(有學者提出來,這里指的就是宋),賞賜了他一塊土地,就在離商丘不遠的孟諸澤這一帶。而那一年,正是昭王在東南前線打仗*熱鬧的時候。對于這件事,*低的估計,是王朝想籠絡宋國人;如果高一點兒地估計,一定是宋國人在打擊南方敵對分子的時候有所表現。這個賞賜動作非同小可。它意味著當周王朝面對敵對勢力的時候,宋人和他們站在了同一立場上。殷商的后裔開始在心理上歸順周王朝。在那之后,周人也覺得宋是自己人,給了他們特權,讓他們祭祖,也可以作作詩了。《商頌》就開始了創作。所以,《商頌》的產生,實際上表示殷周兩個人群融合了,不再像過去那樣,認為你是征服者,我是被征服者,互相之間有芥蒂,有防備之心。我有一個完整的思路,《商頌》是西周作品,它和西周禮樂文明的創作高潮是相一致的。
講給大家的詩經2 作者簡介
李山,1963年生,河北新城人,漢族。1995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和科研工作。曾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過詩經研究、古代文學史、中國文化史等多門專業課程。曾被北師大學生票選“十佳教師”。主攻先秦兩漢文學,曾出版過《詩經的文化精神》《詩經析讀》《中國文化史》、《先秦文化史講義》《牟宗三傳》《魏晉南北朝散文史》《孔子——永不妥協的大生命》等專著多部,在《文學遺產》、《文史哲》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