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改造鄉村中國——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鄉村建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32489
- 條形碼:9787214232489 ; 978-7-214-2324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造鄉村中國——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鄉村建設研究 本書特色
思想取決于眼光。本書兼具歷史眼光與國際視野,將城鄉社會的變化放到百年中國發展轉型的背景,置于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大趨勢中去理解把握。近代中國城鄉轉型的主題是“現代化”,而變革的兩項內容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變革”和“社會的組織化”。基于這樣的思路,本書既真實再現了近代中國社會“為何而變”,也深刻勾勒了中國社會“如何改變”。
改造鄉村中國——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鄉村建設研究 內容簡介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大地曾經興起過一場鄉村建設運動。這場運動持續十余年之久,波及中國中東西部廣大地區,對中國農村社會的發展影響深遠。或許是因為時間還太靠近的緣故,這場運動的意義還沒有接近彰顯,雖然當時關于如何建設鄉村的對策性研究比比皆是,但是關于這場運動本身的研究卻乏善可陳。本書選取民國時期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鄉村建設運動作為研究對象,考察歷目前解決三農問題的途徑,探討這一運動的經驗教訓,填補了區域歷史研究的學術空白。
改造鄉村中國——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鄉村建設研究 目錄
導論 1
一 問題的提出與學術史分析 1
二 史料的類型與方法的選擇 10
三 研究中的創新與不足 12
**章 危機意識下的鄉村運動 14
**節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鄉村的衰敗 14
第二節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鄉村危機的形成 19
第二章 教育救國與鄉村生活的改造:曉莊學校與山海工學團的實驗 23
**節 陶行知的鄉村生活改造思想 23
第二節 曉莊學校的設立 30
第三節 曉莊學校與鄉村改造 36
第四節 工學團與鄉村改造新路 57
第三章 “江浙一帶農村建設的模范”:徐公橋鄉村改進實驗 80
**節 徐公橋鄉村改進區的籌建 80
第二節 徐公橋鄉村改進區的組織機構 87
第三節 徐公橋鄉村改進區的經濟建設 98
第四節 徐公橋鄉村改進區的教育事業 112
第五節 徐公橋鄉村改進區的保安事業 137
第六節 徐公橋鄉村改進區的路政、市政建設 153
第四章 政府主導下的鄉村變革:江寧縣政實驗 159
**節 江寧社會生態環境透視 159
第二節 江寧自治實驗縣的建立及建設活動的初步展開 169
第三節 江寧自治實驗縣縣政建設的兩大基礎要政之一———戶籍行政 188
第四節 江寧自治實驗縣縣政建設的兩大基礎要政之二———土地整理 204
第五節 以地方自治為中心的政治建設 233
第六節 以復興農村經濟為中心的經濟建設 248
第五章 烏江實驗:大學與政府合力下的鄉村建設 275
**節 烏江實驗的緣起和發展概況 275
第二節 農業改良與良種推廣 292
第三節 合作事業 305
第四節 培育農民組織———烏江農會 317
第五節 烏江的衛生、教育及其他事業改進 330
第六章 模式與路徑:比較視野下的雙重檢視 346
一 模式比較:動機、內容、效果 346
二 價值維度的考量:成敗、意義 350
三 改造鄉村:“傳統”與“現代”博弈下的路徑選擇 365
改造鄉村中國——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鄉村建設研究 作者簡介
朱慶葆,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導師,現任江南大學黨委書記,兼任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會長等學術職務。 王科,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江蘇省行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崔軍偉,歷史學博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牛力,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