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風下之海 明清中國閩南海洋地理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6253
- 條形碼:9787100196253 ; 978-7-100-19625-3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下之海 明清中國閩南海洋地理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地理、歷史領域的研究學者中國的歷史地理學研究,以往的學者們把學術的主要關注點,放在中國本土的地域之內,對于中國本土之外的社會經濟活動及其與社會地理的聯系,則較少涉及。迄今為止尚未見到有比較突出和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李智君教授的《風下之!髑逯袊}南海洋地理研究》一書,顯然又是一部彌補這些學術缺憾的重要著作。
風下之海 明清中國閩南海洋地理研究 內容簡介
以帆船為主的航海時代,風是一把雙刃劍。風信是航海的動力,風濤則是航海的禍患。因此,帆船在險惡的西北太平洋上航行,如同在刀尖上起舞。本書以明清時期廈門灣為中心,以泉州府、漳州府和臺灣地區府為研究區域,圍繞著同一個海洋地理剖面,即海岸帶-海峽-島嶼-遠洋,分十個案例探討季風、熱帶氣旋控制下閩南民眾的海上生活,是中國歷史海洋地理研究的近期新成果。研究證明:隨著優選環境的變化,作為人類生活舞臺之一的海洋地理環境,雖然各個要素或有程度不等的變化,但不是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因為即便是在傳統時代,人類對自然的認知和適應能力也絲毫不弱。與之相對照,人類社會本身,尤其是國家行為對民眾生活的影響,要遠大于海洋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明清時期,中國的海疆和西北邊疆一樣,其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漲落,基本上隨著國家對邊疆經略的重視程度以及國力的盛衰而漲落。
風下之海 明清中國閩南海洋地理研究 目錄
**章 內向化的文化與外向化的經濟――中國閩南民眾的“海陸異用”
第二章 小冰期福建省寒冷期的氣候與生態變化
第三章 天地之氣交逆――明清時期的風信理論與航海避風
第四章 明代漳州府“南門橋洪水殺人”的地學真相與“先儒嘗言” ――基于明代九龍江口洪災的認知史考察
第五章 近500年來九龍江口的環境演變及其民眾與海爭田
第六章 海洋政治地理區位與清政府對澎湖廳的經略――以風災的政府救助為中心
第七章 清代戰時臺灣兵力的大陸補給與跨海投送――以乾隆朝平定林爽文戰爭為例
第八章 兩岸一體防范――臺灣戰爭時期省政府對海峽西岸移民社會的控制
第九章 無遠弗屆與生番地界――清代臺灣外國漂流民的政府救助與外洋國土理念的轉變
第十章 此岸與彼岸之間――由《遐邇貫珍》看19世紀中葉中國民眾的海上生活
主要征引文獻
后記
風下之海 明清中國閩南海洋地理研究 作者簡介
李智君,復旦大學博士,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著有《關山迢遞:河隴歷史文化地理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在《中國史研究》《學術月刊》《歷史地理》《清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復旦學報》《廈門大學學報》《人文地理》《海洋史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曾獲省、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六項,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二項,省教學成果獎二項。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