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思想錄 導讀注釋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6862
- 條形碼:9787532786862 ; 978-7-5327-868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思想錄 導讀注釋版 本書特色
《思想錄》通篇充滿了矛盾辯證法思想,在西方哲學和宗教思想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價值,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認為是法國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也對當下我們認識自身,正視人生有著積極的啟示意義。當然,書中許多消極的思想,諸如人生脆弱不堪、人生如夢、世事無常、理性不能確定信仰等需要在學習中批判、在批判中學習。
思想錄 導讀注釋版 內容簡介
在《思想錄》中帕斯卡爾認為,上帝存在、人性敗壞,這是兩條根本的宗教真理。否認了其中的任何一條,都會陷入無神論。他把無神論和自然神論看作是基督教信仰的優選的障礙。但是,人又不可能通過理性證明上帝的存在。人對宗教信仰的思考只是證明了人的思維能力的有限性,它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理性對宗教無用。人對上帝的關系是信仰的關系,信仰是上帝的恩賜。理性雖然不能證明上帝存在,但可以告訴我們應該選擇上帝存在。在人生中對此必須作出選擇,必須下賭注。賭上帝存在時,如果上帝存在,信奉上帝的人會獲全勝,有無限的收益,會獲得幸福。如上帝不存在,也無多大損失。人的理性使人認識到自身處境的悲苦。但這一點并不使人陷入悲觀主義,相反,了解到人的悲苦會使人變得更加偉大和堅強。
思想錄 導讀注釋版 目錄
導讀
INTRODUCTION
SECTION
I. THOUGHTS ON MIND AND ON STYLE
II. THE MISERY OF MAN WITHOUT GOD
III. OF THE NECESSITY OF THE WAGER
IV. OF THE MEANS OF BELIEF
V. JUSTICE AND THE REASON OF EFFECTS
VI. THE PHILOSOPHERS
VII. MORALITY AND DOCTRINE
VIII.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IX. PERPETUITY
X. TYPOLOGY
XI. THE PROPHECIES
XII. PROOFS OF JESUS CHRIST
XIII. THE MIRACLES
XIV. APPENDIX: POLEMICAL FRAGMENTS 術語匯編與簡釋
思想錄 導讀注釋版 節選
一、帕斯卡其人 布萊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是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散文大師,也是近代**個試圖跳開理性主義窠臼,關注自由意志的哲學家。 1623年6月19日,帕斯卡出生于法國多姆山省克萊蒙費朗城。帕斯卡三歲喪母,加上自幼體弱多病,因而未曾接受學校教育,由父親艾基納(Étienne Pascal, 1588—1651)親自教育和培養。帕斯卡天資過人,幼年時期就表現出了對研究自然的興趣和卓越才能。他12歲時獨自發現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16歲時發現著名的帕斯卡六邊形定理(即“圓錐曲線內接六邊形其三對邊的交點共線”);17歲時寫成《圓錐截線論》,與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德扎爾格(Girard Desargues,1591-1661)一道開辟了近代幾何學;19歲時設計并制作了一臺能自動進位的加減法計算裝置,被稱為世上**臺數字計算器,為以后的計算機設計提供了基本原理;23歲時制作了水銀氣壓計,后又進行過一系列氣壓和真空試驗;30歲時提出流體能傳遞壓力的定律,即所謂帕斯卡定律,從而奠定了近代流體力學的基礎;31歲時寫成《液體平衡及空氣重量的論文集》(1663年正式出版);35歲時以積分學的原理解決了擺線問題(1658年完成《論擺線》),為后來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建立微積分學奠定了基礎。自1655年開始,帕斯卡隱居修道院,轉入神學研究。他從懷疑論出發,認為感性和理性知識都不可靠,從而得出信仰高于一切的結論,寫下《致外省人信札》(1656)、《幾何的精神》(1657)、《思想錄》(1658)、《寫在簽名的形式》(1661)等經典著作。1662年8月19日帕斯卡辭世,終年僅39歲。 帕斯卡在其短暫的人生里作出了諸多貢獻,并以在數學及物理學中的貢獻*大。其科學業績曾被十八世紀百科全書派的科學家達朗貝爾(D’ALember, 1717-1783)譽為阿基米德與牛頓二者工作的中間環節。后人為紀念帕斯卡,用其名字作為國際單位制中的壓強單位“帕斯卡”,簡稱“帕”。《思想錄》是帕斯卡轉入神學研究后的哲理散文集,集中體現了他對基督教信仰的辯護,首次出版于1670年。 二、帕斯卡《思想錄》的成書背景 1646年以前,帕斯卡一家信奉羅馬天主教。就在這一年,帕斯卡的父親生了一場病,這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了波爾??羅雅爾(Port-Royal)修道院的神職人員,并接受了詹森派(Jansenism)的神學觀念和簡樸道德觀。詹森派是十七世紀羅馬天主教奧古斯汀派(Augustinianism)的一支,其主要教義是否定自由意志,接受命運安排,宣揚神的恩典(而非善舉)才是獲得救贖的關鍵。1656年,詹森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安托萬??阿爾諾(Antoine Arnauld, 1612-1694)遭到巴黎索邦大學神學院的封禁,帕斯卡受人之托為其辯護。他以匿名形式,連續發出了十八封《致外省人信札》,與耶穌會(Jesuit)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論戰。在論戰的同時,帕斯卡筆錄了所思所想,及至近千條,準備輯錄成《為基督教辯護》。有些條目(以下皆稱“則”)的論述已經完成,篇幅豐滿,語言流暢,含義雋永(如第72則等);有的條目則只是靈光乍現的記錄,殘片式行文,未及展開論述,甚至是只言片語,失于完整,如第78則:Descartes useless and uncertain (笛卡爾無用且不確定)。這些缺憾隨著帕斯卡于1662年的辭世而成為永遠的遺憾。1670年,這些筆錄經后人整理為帕斯卡《思想錄》出版。
思想錄 導讀注釋版 作者簡介
布萊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是17世紀法國數理科學家、思想家、哲理散文集大師,也是近代第一個試圖跳開理性主義窠臼、關注自由意志的哲學家。其人生短暫,享年39歲,著述頗豐,貢獻多多,尤其在數學和物理學領域成績*大。 帕斯卡一生成就斐然,他12歲時獨自發現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16歲時發現著名的帕斯卡六邊形定理,17歲時寫成《圓錐截線論》,與笛卡爾、德扎爾格一道開辟了近代幾何學;19歲時設計并制作了一臺能自動進位的加減法計算裝置,被稱為世上第一臺數字計算器,為以后的計算機設計提供了基本原理;23歲時制作了水銀氣壓計,后又進行過一系列氣壓和真空試驗;30歲時提出流體能傳遞壓力的定律,即所謂帕斯卡定律,從而奠定了近代流體力學的基礎;31歲時寫成《液體平衡及空氣重量的論文集》(1663年正式出版);35歲時以積分學的原理解決了擺線問題。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