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可信性工程應用與實踐 在技術及演進系統中管理可信性的有效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08885
- 條形碼:9787121408885 ; 978-7-121-4088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可信性工程應用與實踐 在技術及演進系統中管理可信性的有效方法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從設計、評估到使用實際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個環節的可靠性問題,作者在寫作中融入了*新的可靠性領域研究成果,并將自己對可靠性領域的理解融入其中,對理論和工程問題進行了梳理,介紹了實踐中一些可靠性管理和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法,使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全書重點在于通過對可靠性問題的分析,進行項目風險規避和故障預防。可作為可靠性工程師和感興趣人員的參考用書。
可信性工程應用與實踐 在技術及演進系統中管理可信性的有效方法 內容簡介
防護涂層的環境適應性可對電子裝備可靠服役和壽命保證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在復雜、惡劣氣候環境地區服役的電子裝備。本書以有效評價防護涂層環境適應性水平為目標,以環境試驗合理設計為著力點,從防護涂層體系配套要求、防護涂層典型環境失效模式、環境條件分析、自然環境試驗技術、實驗室環境試驗技術、性能參數檢測及結果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闡述,并給出了電子裝備防護涂層環境試驗技術相關案例。本書可供從事電子裝備(產品)腐蝕防護設計、防護涂層檢驗、涂料研發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使用,也可供其他相關部門的技術人員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可信性工程應用與實踐 在技術及演進系統中管理可信性的有效方法 目錄
第1章 可信性概述 1
1.1 什么是可信性 1
1.1.1 可信性定義 1
1.1.2 可信性應用 3
1.1.3 工業界對可信性的看法 4
1.1.4 可信性的重要性 6
1.1.5 可信性的歷史 7
1.1.6 可信性的發展 9
1.2 可信性概念 11
1.2.1 可信性原理和實踐 11
1.2.2 可信性概念實現 13
1.2.3 可信性知識庫 13
1.3 實現可信性的系統方法 14
1.3.1 系統的定義 14
1.3.2 可信性的生命周期方法 16
1.3.3 方法和過程應用 16
1.3.4 硬件方面 18
1.3.5 軟件方面 18
1.3.6 人的方面 19
1.4 商業視角的可信性管理 19
1.4.1 業務生命周期和市場相關性 19
1.4.2 可信性管理的目的 20
1.4.3 市場需求的變化 21
1.4.4 演進系統的可信性標準化 22
1.4.5 環境可持續性 23
1.4.6 可信性與資產管理 23
參考文獻 24
第2章 可信性生命周期方法 26
2.1 生命周期方法概述 26
2.1.1 為什么使用生命周期方法 26
2.1.2 系統生命周期模型 27
2.2 在商業環境中的可信性應用 30
2.2.1 對商業環境的影響 30
2.2.2 可信性關注管理支持 31
2.2.3 可信性應用關注技術解決方案 31
2.3 項目管理的生命周期方法 36
2.3.1 管理可信性項目框架 36
2.3.2 確定可信性項目目標和任務要求 37
2.4 剪裁過程 38
2.4.1 剪裁可信性項目 38
2.4.2 特定項目應用的剪裁 39
2.5 項目風險管理 40
2.5.1 可信性應用的風險管理 40
2.5.2 風險管理過程 40
2.5.3 可信性風險問題的范圍 41
2.5.4 可信性風險問題和解決案例 42
2.6 評審過程 45
參考文獻 46
第3章 可信性要求規范 47
3.1 啟動可信性項目 47
3.1.1 從技術系統的何處入手 47
3.1.2 理解系統 48
3.1.3 定義系統目標 50
3.1.4 識別系統的性能與功能 52
3.2 將可信性納入系統 54
3.2.1 需求定義 54
3.2.2 需求分析 55
3.2.3 建立運行場景 57
3.2.4 確定可信性要求 58
3.3 制定可信性規范的框架 60
3.3.1 可信性規范的基本依據 60
3.3.2 可信性特性的評價 62
3.3.3 規定系統可信性的過程 64
參考文獻 65
第4章 系統設計和實現的可信性工程 67
4.1 系統設計和開發的可信性工程 67
4.1.1 概述 67
4.1.2 架構設計 68
4.1.3 功能的設計和評價 69
4.1.4 系統設計文檔 75
4.1.5 系統設計和子系統開發 75
4.2 可信性工程設計問題 76
4.2.1 安全性設計 76
4.2.2 以可信性為中心的設計 80
4.2.3 結構設計 83
4.2.4 生命周期費用 86
4.3 系統實現和實施的可信性工程 87
4.3.1 系統實現 87
4.3.2 產品驗證 88
4.3.3 系統集成 89
4.3.4 系統安裝/遷移 89
4.3.5 系統確認/驗收 90
4.4 可信性工程清單 91
參考文獻 91
第5章 軟件可信性 95
5.1 軟件可信性的挑戰 95
5.1.1 軟件可信性啟示 95
5.1.2 理解軟件和軟件系統 96
5.2 軟件可信性工程 97
5.2.1 系統生命周期框架 97
5.2.2 軟件可信性項目管理 97
5.2.3 軟件生命周期活動 98
5.2.4 軟件可信性特性 99
5.2.5 軟件設計環境 100
5.2.6 軟件需求和影響因素 100
5.2.7 軟件故障分類 101
5.3 軟件可信性策略 102
5.3.1 軟件故障避免 102
5.3.2 軟件故障控制 102
5.4 軟件可信性應用 103
5.4.1 實現可信性的軟件開發實踐 103
5.4.2 軟件可信性量度和數據收集 104
5.4.3 軟件可信性評估 105
5.4.4 軟件測試和量度 107
5.5 軟件可信性改進 110
5.5.1 軟件可信性改進方法 110
5.5.2 軟件復雜性簡化 111
5.5.3 軟件容錯 111
5.5.4 軟件的互操作性 112
5.5.5 軟件重用 112
5.5.6 軟件可靠性增長 113
5.5.7 軟件維護和改進 114
5.5.8 技術支持和用戶培訓 115
參考文獻 115
第6章 可信性信息管理 117
6.1 理解可信性信息 117
6.2 可信性信息管理框架 118
6.3 建立可信性信息系統 119
6.3.1 可信性信息系統要求 119
6.3.2 FRACAS 121
6.3.3 維修和后勤保障系統 122
6.3.4 故障管理系統 123
6.3.5 可信性評估信息 124
6.3.6 信息留存、檢索和傳播 126
6.3.7 知識開發 127
6.4 經驗教訓 128
6.4.1 從經驗中學習 128
6.4.2 網絡可信性案例研究 128
6.4.3 超越數字看問題 130
6.4.4 適應變化及變化的環境 131
6.4.5 利用綠色技術 133
參考文獻 135
第7章 運行期間可信性保持 137
7.1 概述 137
7.2 運行的考慮 137
7.3 運行框架 138
7.3.1 可信性的系統運行目標 138
7.3.2 系統運行過程概述 138
7.3.3 運行過程的實現 140
7.3.4 維持可信性的過程方法 140
7.4 運行期間的可信性量度 143
7.4.1 可信性量度概述 143
7.4.2 組織或終端用戶的量度 144
7.4.3 平均失效率量度 145
7.4.4 統計的失效率量度 146
7.4.5 可用度和可靠度 147
7.4.6 可靠性分析技術 148
7.5 可信性數據源 148
7.5.1 數據采集 148
7.5.2 國際標準信息 149
7.5.3 OREDA 150
7.5.4 燃氣輪機 151
7.5.5 基礎設施 158
7.5.6 電信和互聯網 158
7.6 運行期間分析可信性示例 159
參考文獻 159
第8章 維修性、保障性和維修工程 162
8.1 概述 162
8.2 維修性 163
8.2.1 什么是維修性 163
8.2.2 設計期間的維修性 164
8.2.3 如何量度維修性 165
8.3 保障性 167
8.3.1 什么是保障性 167
8.3.2 設計期間的保障性 168
8.3.3 運行期間的維修保障 169
8.4 維修工程 169
8.4.1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 169
8.4.2 維修優化 171
8.4.3 設施和設備的改進和更新 172
8.4.4 備件供應 174
8.4.5 視情維修 176
8.4.6 管道的風險評估 181
8.5 維修性與可靠性、可用性相結合 185
參考文獻 187
第9章 可信性保證 190
9.1 建立可信性保證框架 190
9.1.1 理解商業和技術方面的保證 190
9.1.2 系統性能可信性保證框架 190
9.1.3 系統性能保證的協同 191
9.2 保證策略的演進 194
9.2.1 從歷史經驗中學習 194
9.2.2 可信性保證措施 197
9.3 系統可信性保證的生命周期方法 198
9.4 從商務角度看可信性保證 200
9.4.1 聲明系統可信性的保證 200
9.4.2 維持系統可信性的保證 200
9.5 保證案例 201
9.5.1 什么是保證案例 201
9.5.2 保證案例研究 202
9.6 軟件保證 203
9.6.1 軟件保證概述 203
9.6.2 技術對軟件保證的影響 203
9.6.3 軟件保證的挑戰 204
9.6.4 網絡安全的影響 205
9.6.5 軟件保證*佳實踐 208
參考文獻 208
第10章 可信性價值 211
10.1 可信性的價值 211
10.2 價值創造的概念 211
10.3 價值鏈的過程 213
10.4 可信性價值框架 215
10.4.1 框架概述 215
10.4.2 價值的場景 216
10.4.3 創造價值的過程 217
10.5 可信性價值實現 221
10.6 價值實現保證 223
10.7 價值基礎設施 224
10.7.1 可信性價值的表達 224
10.7.2 通用價值的基礎設施 225
10.7.3 資產管理 226
10.7.4 管道示例 226
參考文獻 228
附錄A 術語表 229
A.1 概述 229
A.1.1 術語和定義 229
A.1.2 概念圖 229
A.2 系統和可信性相關術語的概念圖 230
A.3 可靠性相關術語的概念圖 231
A.4 維修相關術語的概念圖 231
A.5 術語和定義 231
附錄B 可信性應用的系統生命周期過程 238
B.1 概述 238
B.2 系統概念/定義階段的過程 239
B.2.1 概念/定義的數據要求 239
B.2.2 概念/定義關鍵過程活動的描述 240
B.3 系統設計/開發階段的過程 240
B.3.1 設計/開發的數據要求 240
B.3.2 設計/開發關鍵過程活動的描述 241
B.4 系統實現/實施階段的過程 243
B.4.1 實現/實施的數據要求 243
B.4.2 實現/實施關鍵過程活動的描述 243
B.5 系統運行/維修階段的過程 245
B.5.1 運行/維修的數據要求 245
B.5.2 運行/維修關鍵過程活動的描述 245
B.6 系統改進階段的過程 246
B.6.1 改進的數據要求 246
B.6.2 改進關鍵過程活動的描述 246
B.7 系統退役階段的過程 247
B.7.1 退役的數據要求 247
B.7.2 退役關鍵過程活動的描述 247
附錄C 系統可信性規范示例 249
C.1 概述 249
C.2 識別系統 249
C.3 描述系統目標 250
C.4 識別滿足系統目標所需的功能 250
C.5 描述功能 250
C.6 識別影響功能的條件 251
C.7 實現所需功能的技術方法的評價 253
C.8 描述系統運行中涉及的硬件、軟件要素和人機交互 253
C.9 確定運行場景 254
C.10 描述滿足系統目標的系統架構 255
C.11 明確可信性要求 256
C.12 系統可信性規范說明文檔 258
附錄D 可信性工程清單 260
D.1 系統生命周期項目的應用清單 260
D.2 技術設計的應用清單 263
D.3 系統中使用外包產品的應用清單 266
附錄E LNG運輸船BOG再液化系統可靠性改進 267
E.1 研究目標 267
E.2 系統描述 268
E.3 可靠性和可用性預計 268
E.4 可靠性和維修性數據 269
E.5 利用可靠性框圖進行分析 269
E.5.1 無冗余時的結果 269
E.5.2 有冗余時的結果 271
參考文獻 273
附錄F 壓氣機站的可用性 274
F.1 概述 274
F.2 二項分布分析 275
F.3 蒙特卡羅仿真 277
F.4 計劃維修 279
F.5 經濟分析 280
參考文獻 281
附錄G 燃氣輪機的維修性 282
G.1 概述 282
G.2 維修性的設計 283
G.3 服務性和可達性 285
G.4 監測 286
參考文獻 287
附錄H 蒸汽輪機示例 288
H.1 概述 288
H.2 帕累托分析 288
H.3 威布爾分析 289
H.4 備件分析 291
H.5 維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292
參考文獻 292
索引 293
可信性工程應用與實踐 在技術及演進系統中管理可信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簡介
托馬斯??范??哈德維爾擁有38年(截至2012年)在燃氣輪機、壓氣機和其他氣體傳輸和工藝設備等方面的運行和維修經驗。他是所有類型設備的維修管理和狀態監測專家,同時也是可靠性技術、風險和完整性管理方面的專家。大衛??江已經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行業工作了很多年。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他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貢獻給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標準化工作。大衛在IEC/TC 56的可信性標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自2006年以來,他協調了IEC/TC 56的可信性研討會,并協助國際專家在多個國家舉辦了關于技術系統可信性和相關方法的專題講座。楊春暉,1985年本科畢業于華中工學院固體電子學系,1991年研究生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半導體物理與微電子技術,1991年-1997年在工信部電子五所電子技術開發研究室從事傳感器應用研究、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任工程師;1998年至今,歷任高級工程師、研究員級高工、副主任、主任,從事工程質量保證、系統可靠性仿真、信息系統安全檢測、軟件評測技術研究,以及項目管理、實驗室質量體系管理、信息系統安全保密管理、國際標準制定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完成包括"國家863課題”、"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網”重大專項、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電子發展基金在內的多項國家、部委和省市級重要科研、工程項目,組織承擔或參加工信部兩化融合、信息技術產業、新型工業化、軟件可靠性等相關領域的專題研究。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