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老齡化視野下古代女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218624
- 條形碼:9787509218624 ; 978-7-5092-186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齡化視野下古代女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中國傳統孝文化、傳統女孝文化概述、古代女子孝道教育的方法、中國傳統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老齡化趨勢下女孝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老齡化趨勢下女孝文化傳承遇到的困境等內容。
老齡化視野下古代女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 目錄
**節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起源
第二節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價值與反思
第二章 傳統女孝文化概述
**節 傳統女孝文化的內涵
第二節 對女性孝行的分析
第三節 傳統女孝文化的社會影響
第三章 古代女子孝道教育的方法
**節 榜樣示范法
第二節 因材施教法
第三節 寓教于生活的方法
第四節 循序漸進法
第五節 獎罰結合法
第六節 修身自律法
第四章 中國傳統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
**節 孝文化是個人修身之本
第二節 孝文化是齊家的不二法寶
第三節 孝文化是教兒育兒的思想根基
第五章 老齡化趨勢下女孝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
**節 有利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節 有利于解決鄉村“老有所養”的難題
第三節 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
第四節 有助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發展
第六章 老齡化趨勢下女孝文化傳承遇到的困境
**節 老齡化趨勢下傳承女孝文化的意義
第二節 當前女性踐行孝文化的現狀
第三節 傳統女孝文化日漸衰落的原因
第七章 老齡化趨勢下的女孝文化教育
**節 老齡化趨勢下加強女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節 老齡化趨勢下推行女孝文化教育的對策
第八章 老齡化趨勢下實現女孝文化的功能
**節 傳承女孝文化,培養良好家風
第二節 實現女孝文化育兒教子的功能
第九章 老齡化趨勢下古代女性孝道教育的當代啟示
**節 古代女性孝道教育論述
第二節 古代女性孝道教育的當代啟示
參考文獻
老齡化視野下古代女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 節選
《老齡化視野下古代女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都處于大變革之中,西周時期開始推行的宗法制面臨著嚴峻挑戰,甚至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與此同時,傳統孝文化也受到了嚴重沖擊。這時,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開始對傳統孝道觀念進行重構。他們提倡將“對在世父母的‘孝生’”作為核心,以此來建立新的個人道德倫理體系;大力宣揚孝道,并將此作為立足點,建立新的孝道文化思想體系,進而對傳統孝文化進行完善。在新的孝道倫理思想的建立過程中,儒家學派所倡導的孝倫理和《孝經》中所提倡的孝道思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期間,孔子徹底把“孝”從西周的禮制中剝離出來,給孝道添加了更多新的內容,使其成為調整家庭關系、維護家庭穩定和諧的新的倫理道德規范。與之相比,《孝經》所強調的“孝”更注重其對于社會的作用,為后期“以孝治天下”提供了理論基礎。 孔子對我國傳統孝道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他是**個對孝道進行全面而深刻闡述的人,并將原本的個體道德推延到社會規范之中,由簡單的家庭倫理上升到國家倫理的高度,讓孝道倫理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刻。在儒家學派的推崇下,孝道的外延明顯擴大,而且更加系統化和倫理化,*終發展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 孔子將人倫本源作為理論基礎,提出了維護家庭內部和諧的道德規范和倫理要求,主張“敬養”孝道,跟西周時期貴族所倡導的“禮孝”截然不同。儒家學派的孝道提倡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應該遵守,使“孝道”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之中,成為社會普遍遵守的親情倫理準則。 曾子進一步將孝文化體系化、思辨化。他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和總和,主張應該把“孝”作為自身修養的內容和治理家庭、保證家庭和諧的行為準則,同時也要作為君主治理國家的根本準則。曾子的這一倫理思想是對孔子觀點的進一步強化,他把孝看作是人們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感,而孝行為也應該是人們不自覺的行動。就國家方面而言,“忠”就是“孝”的體現,是人民對國家和統治者發自內心的敬愛和敬重。不僅如此,曾子還進一步豐富了孔子所倡導的孝行和孝規,認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謹遵孝道,將盡孝與個人道德修養相結合。曾子對“孝”的發展,使得君主宗法政體中的“家國同構”得到了完善,同時還開創了“移孝作忠”的先河。 孟子曾主張將“孝悌”作為倫理道德的核心思想,這既繼承了孑L子的“孝悌合一”思想,同時又對其作出了進一步發展。因此,他提倡的孝道,比前人倡導的“孝”的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刻。孟子以“性善論”為基礎,對孝進行了合理論證。他主張應該把孝作為德之根本,同時孝也是人之本性,是每個人生來就應該具備的“善”。孟子的主張進一步闡述了“孝”與“仁”之間的關系,提出了“仁”*基本的含義是“事親”和“親親”。在他看來,“事親”應該算作行孝的開始而非結束,統治者應該“推恩”于天下,盡量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同時,他還倡導家庭中也要做到敬親、孝親,而且還要把這種行為擴展到整個社會,這樣國家才能形成良好的孝親敬老的社會風尚。 《孝經》以孝為中心,集中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繼承和發揚了孔、曾、孟等人的孝道思想,同時也是儒家孝道理論*終得到確立的標志。《孝經》作為儒家十三經之一,包含了儒家的三大義理,即孝為德本、至德要道和孝之目標,是孝文化的范本,也是我國歷史上**部較為系統地闡述倫理道德的著作。它的出現,標志著孝文化的成熟。 ……
老齡化視野下古代女孝文化與現代家庭教育 作者簡介
李妹,女,山東濟南人,教育學碩士,現任山東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學前與老年教研室主任,目前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曾主持多項傳統文化方向的課題,發表相關研究論文10余篇,主編《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等教材3部,合著有《幼兒行為管理方法與教育策略研究》。 該書為其主持的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老齡化視野下古代女性孝道文化傳承研究 (課題編號J16WA21)”的最終研究成果,也是其主持的山東省家庭教育研究課題“傳統家訓文化中的幼兒啟蒙教育價值研究(課題編號SDY201842)”、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優秀傳統家風在幼兒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1806585)”的研究成果之一。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