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方法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27931
- 條形碼:9787010227931 ; 978-7-01-02279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方法概論 本書特色
通過梳理和分析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方法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調查研究方法的聯系與區別,梳理和分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方法的形成與發展,刻畫了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方法中國化過程,初步總結了調查研究方法作為政策制定方法的特色、優勢。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方法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就“調查研究方法是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制定方法”進行了論述。在說明調查研究方法內涵與要素、類型與方式、制度與理論、定位與方位的基礎上, 提出并論證了調查研究方法在認識論上的實質是“構建政策實踐觀念”, 調查研究方法推動政策形成的機理是錨定政策價值、生產政策知識、孵化政策創新。通過梳理和分析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方法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調查研究方法的聯系與區別, 梳理和分析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方法的形成與發展, 刻畫了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方法中國化過程, 初步總結了調查研究方法作為政策制定方法的特色、優勢。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方法概論 目錄
導論
**章 作為政策制定方法的中共調查研究
**節 政策制定視角下中共調查研究方法
第二節 中共調查研究方法:淵源、演進與貢獻
第三節 中共調查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方法之異同
第二章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共調查研究方法的認識論本質
**節 “實踐觀念”概念的根據與政策實踐觀念
第二節 政策實踐觀念:屬性與特征
第三節 政策實踐觀念的構建:過程、特征、本質
第四節 中共調查研究方法在實踐觀念構建中的作用機理
第三章 中共調查研究方法的起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調查研究方法
**節 馬克思主義發展中馬克思恩格斯調查研究方法的定位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原理創立中馬克思恩格斯調查研究方法的內容與特色
第三節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運用原理制定策略與政策的思想
第四節 兩次轉換:列寧的調查研究方法及其對中共的影響
第四章 革命的政策實踐觀念構建:1949年前毛澤東的調查研究方法
**節 毛澤東調查研究活動的開展與理論形成
第二節 毛澤東關于革命戰略策略制定中調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思想
第三節 毛澤東對調查研究方法認識論基礎的擴展
第五章 建設社會主義的政策實踐觀念構建:共和國七十年調查研究方法的發展
**節 執政條件下調查研究方法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1949-1978年調查研究方法的發展
第三節 改革開放新時期調查研究方法的發展
結論
參考文獻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方法概論 節選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方法概論》: 調查研究方法的定位,指這一方法與黨的其他思想與工作方法的關系;方位,指中國共產黨調查研究方法在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方法中的位置。 一方面,調查研究方法作為一種思想與工作方法,在黨的領導活動中具有基礎性地位,是黨的領導活動的思想與工作方法體系的基石。具體來說,調查研究方法是思想路線、群眾路線、民主集中制、黨的作風建設等的具體方法、操作方法。 眾所周知,“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主要內容。而調查研究與實事求是一表一里、相輔相成的關系。調查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了解客觀實際、認識規律、研究制定政策,而實事求是即從客觀事物的研究中發現規律——二者功能目的相同。毛澤東對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提出與概括,是建立在豐富的調查研究實踐與理論基礎之上的。就是說,沒有調查研究實踐與理論思考,就不可能提出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反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確立后,調查研究成為貫徹這一路線的具體方法。調查研究作為思想路線的操作方法和具體方法,在黨內有廣泛共識,幾代領導人對此都有深刻的論述。學界也公認,調查研究是理論與實際溝通的橋梁,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基本環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介。 調查研究與思想路線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領導活動的工作方法層面,形成了“調研開局、調研開路”重要論述。所謂“調研開局、調研開路”,是指通過調查研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具備了領導工作的主動權,打開了工作新局面,開辟出新道路。“調研開局、調研開路”重要論述,即提出、闡述調查研究具有開局、開路功能或作用、機制等方面的觀點。從這個意義上看,調查研究不僅是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政策的方法,而且是一段時間內形成革命或治國理政的道路、戰略的重大突破的方法。調查研究在解決發言權、決策權的過程中,也就使得領導者具備了掌握指揮權、掌握主動權的條件。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調查研究方法則是群眾路線的具體方法和操作方法。群眾路線要求,肩負著制定戰略策略政策的領導活動,即將群眾的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然后又到群眾中去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主要采取調查研究方法。調查研究、群眾路線兩個過程,具有對象、工作過程、認識過程等的同一性。其一,調查研究的主要對象與群眾路線的對象都是群眾。其二,調查研究的工作過程與群眾路線的工作過程,都是黨員干部親自深入群眾、深入實地、深入現場等的過程。其三,調查研究的認識過程與群眾路線的認識過程,都是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也就是說,踐行群眾路線的必需步驟與方法就是開展調查研究,尤其是向群眾進行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方法還是民主集中制的具體方法和操作方法。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一方面,在上級、下級或中央、地方之間貫徹民主集中制,領導機關、上級要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情況、綜合正確意見等,然后做出決定。“黨的領導機關要有正確的指導路線,遇事要拿出辦法,以建立領導的中樞;上級機關要明了下級機關的情況和群眾生活的情況,成為正確指導的客觀基礎。”而領導或上級機關明了下級、群眾情況的辦法即調查研究。另一方面,在領導班子內部貫徹民主集中制的途徑之一也是調查研究。治國理政中,方方面面的事務*后集中在各級領導班子;在領導班子中,基本制度是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民主集中制要求,在中心工作上,除了“班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也要了解、熟悉,然后圍繞中心工作部署分管工作;在非中心工作上,除了分管的領導班子成員掌握情況外,“班長”和其他成員也要有一定的了解。而了解、熟悉的途徑,主要就是調查研究。高級領導干部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可以使領導干部通過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增加共識,減少分歧,有利于統一認識、統一步調”。“主要負責人親自做了調查研究,同大家有著共同的深切感受和體驗,就更容易在領導集體中形成統一認識和一致意見。” ……
構建政策實踐觀念:中國共產黨的調查研究方法概論 作者簡介
王禮鑫,法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從事政治學、行政管理等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政策制定理論、基層治理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多項。在《中國行政管理》《復旦學報》《公共行政評論》《武漢大學學報》《浙江社會科學》《自然辯證法通訊》《行政論壇》《復旦政治學評論》《比較政治學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近年來,就知識視角的政策制定理論發表了系列成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