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鄭玄論叢 本書特色
1.一窺經學研究的鑰匙。 經學是中國古代學術的主體。經學中蘊藏了豐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貴的史料,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孔子整理和編訂六經之后,鄭玄**次全面系統地整理和注釋了幾乎全部儒家經典文獻,是漢代集經學之大成的經學大師。他創立“鄭學”,被稱為“經神”,使經學進入“小統一時代”。本書也是一窺經學研究的鑰匙。 2.全面了解鄭玄的力作。 鄭玄不僅是漢代集經學之大成的“經神”,也是中國古代杰出的文獻學家、教育家。他在經學、文獻學、教育學、法律注解和自然科學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學術成就。本書是對其做全面研究的論文集,是全面了解鄭玄的重要著作。
鄭玄論叢 內容簡介
鄭玄,是漢代集經學之大成的經學大師、文獻學家。他遍注群經,是中國經學目前的一代宗師,是一位值得研究的重要歷史人物。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耿天勤教授,多年來從事歷史教學和研究工作,對鄭玄深有研究,并陸續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了很多關于鄭玄研究方面的論文。《鄭玄論叢》是將作者歷年來發表過的研究鄭玄的論文集結在一起的論文集。內容主要涉及鄭玄在經學、文獻學、教育學、法律注解和自然科學等方面杰出的學術成就,和他創立“鄭學”、統一經學的貢獻。另外,對其經注、緯注方面也有扼要的論述。本書稿是對鄭玄做全面研究的論文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鄭玄論叢 目錄
目 錄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
中國古代杰出的文獻學家鄭玄
中國古代偉大的經學教育家鄭玄
東漢杰出的法律注解家鄭玄
論鄭玄的學術成就
鄭學的產生與漢末經學的統一
鄭玄今存四部經注
鄭玄的《六藝論》
鄭玄的《尚書》學
鄭玄注《孝經》考辨
鄭玄散佚經注及輯佚
鄭玄雜著略說
鄭玄的緯書注
鄭玄與何休的論戰
鄭玄駁許慎《五經異義》
論鄭玄的政治思想及其成因
鄭玄在自然科學方面的成就
鄭玄遺跡覓蹤
《鄭志》與《鄭記》
輯鄭玄遺著的叢書
張舜徽先生對鄭玄和“鄭學”研究的成就
后 記
鄭玄論叢 節選
《鄭玄論叢》: 在今、古文經學派固執于自己的陣地而又嚴守師法、家法的情況下,造成了一經有數家、一家有數說,甚至“一經說至百余萬言”的混亂局面,經學日益流于煩瑣、教條、支離破碎之弊,而且臆測經義,謬誤百出,使后學顧此失彼,茫然不知所以。當時有個叫秦近君的《尚書》大師,解釋《堯典》篇題,就洋洋灑灑用了10多萬字;解釋《堯典》篇首“日若稽古”4字,用了3萬字。學者們為了利祿,只有皓首窮經。 鄭玄治經卻不為利祿,而以經學為一門學問,樂于從事,孜孜不倦。他平生所學,不專守于一師之說,不專尊一派之書,而是兼今、古文經,博學多師。他始從第五元先習《京氏易》《公羊春秋》,屬于今文經學派;又從張恭祖習《周官》《左氏春秋》《古文尚書》,又屬古文經學派;終又在古文經學大師馬融門下受業數年,立足于古文經學派。但他并不沉迷于古文經,而是以客觀的態度對待今、古文經,做到兼容今、古文經。今文經學經過100多年的發展,雖已衰微,但必有可取之處;古文經學于東漢末年異軍突起,定有優點,但也不能固執己見。鄭玄對今、古文經都有精深的研究,諳熟其治學方法、經說等各方面的長短優劣,所以有清醒的認識,始終抱正確的態度,認為丟棄今文經,單獨弘揚古文經,是學術上的不公,亦難成通才大家,只有把今、古文經二學融為一體,盡取其極致,鑄成一家之言,才能使經學從死胡同走出一條新路來。 鄭玄遍注群經時,不守師法、家法,以古文經為主,兼取今文經之長,參合其意,擇善從之,融匯百家,無所不包,又斷以己意,自成體系,人稱之為“鄭學”。當時久為繁雜的師法、家法所苦的儒生、學者們,對鄭注皆聞而悅之,翕然歸之。他們為其博大宏通所震撼,遂崇尚之,大批經生屬意于鄭氏經注,不復更求各家。正如清代經學家皮錫瑞所說:“鄭君康成,以博聞強記之才,兼高節卓行之美,著書滿家,從學盈萬。當時莫不仰望,稱伊、洛以東,淮、漢以北,康成一人而已。咸言先儒多闕,鄭氏道備。自來經師未有若鄭君之盛者也。” 自鄭玄所注諸經行世,此前各守門戶的今文經和古文經,不再為人們所遵信,并逐漸被摒棄、淘汰。于是,鄭注古文《費氏易》流行,而今文的施、孟、梁丘、京氏四家《易》遂廢止;鄭注《古文尚書》流行,而今文的歐陽和大、小夏侯三家《尚書》便散失;鄭箋《毛詩故訓傳》流行,今文的齊、魯、韓三家《詩》即不顯;鄭注“三禮”流行,大、小戴和慶氏《禮》遂不行;鄭注《論語》流行,齊、魯《論語》終散佚。一時之間,鄭玄的經說壓倒了其他各家經說,經生皆從鄭氏,經學成了鄭玄的一統天下,“鄭學”幾乎成了經學的代名詞了,于是出現了一個經學“小統一時代”。創立鄭學,統一經學,是鄭玄在學術上的*高成就。它不是靠官方的政治權力來統一經學,而是以自身高超的學術水平來贏得天下學者的歸宗,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鄭學的出現,使經學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它使今、古文經融合為一,從而結束了兩漢以來今、古文經學長期紛爭的局面,而歸于統一,鄭學成為“天下所宗”的儒學。漢魏之際,鄭玄弟子遍布各地,鄭學風靡天下。曹魏之時,論講用鄭玄經注,魏帝曹髦亦主鄭學;蜀漢皇帝劉備為徐州牧時,亦曾以師禮待鄭玄;時魏之王基、孫炎、馬昭、張融,蜀之許慈、姜維,吳之薛綜、徐整,皆治鄭學,宗鄭學,并取得一定的學術成就。 ……
鄭玄論叢 作者簡介
耿天勤,男,生于1942年7月,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人。中共黨員。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理事,山東高密人文自然遺產保護促進會特邀顧問。1967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1968年分配至吉林省冶金工業局夾皮溝金礦,曾任礦中學教師、教導主任、團總支書記;1974年調至礦黨委組織科,曾任干部管理員、副科長、代理科長。1979年調入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從事“中國歷史文選”“中國史學史”“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參與主編或編寫上述有關學科教材,主編《鄭玄志》《左丘明志》,著有《四部名著述要》《鄭玄研究資料匯編》《戰國策選譯》,點校《周禮注》《曬書堂集》,有合著《中國吏部研究》《史苑勝覽》《中華民族英雄》等,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