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數學人的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51289
- 條形碼:9787312051289 ; 978-7-312-0512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學人的邏輯 本書特色
數學使人深刻,邏輯使人周密。跟著科普作家彭翕成學數學,笑著樂著就懂了。
數學人的邏輯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 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 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的產物, 共分為文學中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網絡中的數學、數學雜談四部分, 內容涉及廣泛, 談古論今, 有古代故事, 也有當今趣聞, 還有網絡新潮, 從數學角度進行分析解讀。
數學人的邏輯 目錄
自序
1 文學中的數學
1.1 數學與文學
1.2 從“損有余而補不足”到“均值回歸”
1.3 關于“一半”的趣味數學故事
1.4 負數運算與六尺巷
1.5 邏輯分歧丟狀元——存在與任意
1.6 相同與不同
1.7 從反義詞看語文與數學的差異
1.8 自相矛盾的現實版本
1.9 出淤泥而不染與近墨者黑
1.10 從邏輯角度看文學中的小缺陷
1.11 理性人惹人嫌
1.12 易產息訟的升級版
1.13 我是鬼嗎?——司馬光與老婆也斗嘴
1.14 假如潘金蓮不開窗
1.15 為什么要見好就收
1.16 什么是命題
1.17 從道旁苦李說開去
1.18 單位與括號
1.18 結構與同構
1.19 一樣的結構,不一樣的內容
1.20 一樣的道理,不一樣的形式
1.21 一樣的本質,不一樣的形式
1.22 有喜有悲,才是真正的人生
1.23 將“o”從漢字隊伍中驅逐出去
1.24 漫說棱
2 生活中的數學
2.1 1元一1分?——數學中的大膽猜測
2.2 類比不當和條件冗余
2.3 和成績好的玩,是對稱結構還是序結構
2.4 “明天從今夜開始”之我見
2.5 負數與算錯了3元錢
2.6 全集、補集、并集、交集的生活故事
2.7 生活中的分類
2.8 排序的清楚與模糊
2.9 是腦筋急轉彎還是數學思想方法
2.10 分蘋果引發的分配律
2.11 一個故事,兩種數學視角
2.12 煙囪也懂微積分——正多邊形如何逼近圓
2.13 生活中的常識和數學中的證明
2.14 系鞋帶問題——調和平均數
2.15 為什么商販要準備零錢
2.16 如何還錢
2.17 如何安排時間
2.18 進水管和出水管
2.19 支付寶、商家、買家的三方博弈
2.20 三兄弟等車
2.21 走路也要講優化
2.22 也論“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2.23 為什么沒有3元人民幣
2.24 《開門大吉》的數學分析——數學的局限性
3 網絡中的數學
3.1 懷疑,概率分析,理性判斷
3.2 畫線分割三角形問題
3.3 虛假的勵志公式
3.3 成功公式
3.4 錯誤的前提,荒謬的結論
3.5 定價25元的書為何賣到88元
3.6 從“什么是馬賽克”談起
3.7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3.8 關于醫療和教育的對比
3.9 網頁投票有意義嗎
3.10 幽默生動地講函數定義
3.11 數學段子也要創新
3.12 學數學真的要一絲不茍
3.13 紅包接龍的數學分析
3.14 賭博必勝的絕招
3.15 只有“態度”能打100分
3.16 沒腿的蜘蛛沒聽力
3.17 判斷題有時并不難
4 數學雜談
4.1 開方乘10記考分
4.2 法乎其上,則得其中
4.3 慣性思維、多項式、數列的下一項
4.4 小于等于一不大于
4.5 兩對父子三個人
4.6 晚上吃姜,猶如砒霜
4.7 蘑菇該獎給誰
4.8 出題與閱卷
4.9 看似沒用的基礎
4.10 有學識的無知
4.11 數學家遭人笑話
4.12 對稱性與相對性
4.13 兩道趣題說權重
4.14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4.15 題目如此簡單,錯誤如此多
4.16 荒唐的算法
4.17 答非所問
4.18 從哪條路去考場,會影響成績嗎?——相關性與因果性
4.19 為什么沒有諾貝爾數學獎
4.20 電車難題的數學解答
4.21 斷了一小截的粉筆還能算一根粉筆嗎
4.22 大智慧、小聰明和老實人
4.23 定義要清楚
4.24 不要盲信盲從
4.25 竊書也是偷
4.26 金幣和銀幣:概率問題的其他視角
4.27 吐槽雞蛋題
4.28 用數學眼光看停車費政策
4.29 推翻費馬大定理
4.30 好有趣的老頭,好奇怪的數學發現
1 文學中的數學
1.1 數學與文學
1.2 從“損有余而補不足”到“均值回歸”
1.3 關于“一半”的趣味數學故事
1.4 負數運算與六尺巷
1.5 邏輯分歧丟狀元——存在與任意
1.6 相同與不同
1.7 從反義詞看語文與數學的差異
1.8 自相矛盾的現實版本
1.9 出淤泥而不染與近墨者黑
1.10 從邏輯角度看文學中的小缺陷
1.11 理性人惹人嫌
1.12 易產息訟的升級版
1.13 我是鬼嗎?——司馬光與老婆也斗嘴
1.14 假如潘金蓮不開窗
1.15 為什么要見好就收
1.16 什么是命題
1.17 從道旁苦李說開去
1.18 單位與括號
1.18 結構與同構
1.19 一樣的結構,不一樣的內容
1.20 一樣的道理,不一樣的形式
1.21 一樣的本質,不一樣的形式
1.22 有喜有悲,才是真正的人生
1.23 將“o”從漢字隊伍中驅逐出去
1.24 漫說棱
2 生活中的數學
2.1 1元一1分?——數學中的大膽猜測
2.2 類比不當和條件冗余
2.3 和成績好的玩,是對稱結構還是序結構
2.4 “明天從今夜開始”之我見
2.5 負數與算錯了3元錢
2.6 全集、補集、并集、交集的生活故事
2.7 生活中的分類
2.8 排序的清楚與模糊
2.9 是腦筋急轉彎還是數學思想方法
2.10 分蘋果引發的分配律
2.11 一個故事,兩種數學視角
2.12 煙囪也懂微積分——正多邊形如何逼近圓
2.13 生活中的常識和數學中的證明
2.14 系鞋帶問題——調和平均數
2.15 為什么商販要準備零錢
2.16 如何還錢
2.17 如何安排時間
2.18 進水管和出水管
2.19 支付寶、商家、買家的三方博弈
2.20 三兄弟等車
2.21 走路也要講優化
2.22 也論“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2.23 為什么沒有3元人民幣
2.24 《開門大吉》的數學分析——數學的局限性
3 網絡中的數學
3.1 懷疑,概率分析,理性判斷
3.2 畫線分割三角形問題
3.3 虛假的勵志公式
3.3 成功公式
3.4 錯誤的前提,荒謬的結論
3.5 定價25元的書為何賣到88元
3.6 從“什么是馬賽克”談起
3.7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
3.8 關于醫療和教育的對比
3.9 網頁投票有意義嗎
3.10 幽默生動地講函數定義
3.11 數學段子也要創新
3.12 學數學真的要一絲不茍
3.13 紅包接龍的數學分析
3.14 賭博必勝的絕招
3.15 只有“態度”能打100分
3.16 沒腿的蜘蛛沒聽力
3.17 判斷題有時并不難
4 數學雜談
4.1 開方乘10記考分
4.2 法乎其上,則得其中
4.3 慣性思維、多項式、數列的下一項
4.4 小于等于一不大于
4.5 兩對父子三個人
4.6 晚上吃姜,猶如砒霜
4.7 蘑菇該獎給誰
4.8 出題與閱卷
4.9 看似沒用的基礎
4.10 有學識的無知
4.11 數學家遭人笑話
4.12 對稱性與相對性
4.13 兩道趣題說權重
4.14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4.15 題目如此簡單,錯誤如此多
4.16 荒唐的算法
4.17 答非所問
4.18 從哪條路去考場,會影響成績嗎?——相關性與因果性
4.19 為什么沒有諾貝爾數學獎
4.20 電車難題的數學解答
4.21 斷了一小截的粉筆還能算一根粉筆嗎
4.22 大智慧、小聰明和老實人
4.23 定義要清楚
4.24 不要盲信盲從
4.25 竊書也是偷
4.26 金幣和銀幣:概率問題的其他視角
4.27 吐槽雞蛋題
4.28 用數學眼光看停車費政策
4.29 推翻費馬大定理
4.30 好有趣的老頭,好奇怪的數學發現
展開全部
數學人的邏輯 作者簡介
彭翕成,博士,數學科普作家。工作于華中師范大學,主要從事數學文化傳播和數學教育技術的普及,發表文章200余篇,合著或獨著10余部,主要有《數學哲學》《繞來繞去的向量法》《仁者無敵面積法》《動態幾伺教程》《數學教育技術》《課本上學不到的數學》《師從張景中》《向量、復數與質點》《不等式探秘》《從初等數學到高等數學》《點幾伺解題》等。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