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區民生監測與治理研究:“五大發展理念”與社區民生發展指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07340
- 條形碼:9787519607340 ; 978-7-5196-073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區民生監測與治理研究:“五大發展理念”與社區民生發展指數 本書特色
1.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社區民生監測與社區治理研究”終期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17BSH122);2.作者顧佳峰是該領域的專家,是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科研發展部主任、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出版了多部知名的學術專著。3.本書的學術價值體現在作者用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系統性地監測社區民生發展狀況及其發展態勢,同時,前沿性和創新性地通過時空分析方法來研究社區,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社區民生監測與治理研究:“五大發展理念”與社區民生發展指數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從社區創新、社區協調、社區綠色、社區開放和社區共享方面來設計相關的指數,對新時代社區治理能力和水平進行監測,作為持續改善社區民生的重要管理工具。在此基礎上,建構社區民生發展指數,系統性監測社區民生發展狀況及其發展態勢,以期有效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改善基層民生狀況。
社區民生監測與治理研究:“五大發展理念”與社區民生發展指數 目錄
社區民生監測與治理研究:“五大發展理念”與社區民生發展指數 節選
社區作為社會的基層組織,在整個社會治理體系中占據重要的位置。社區治理不力,社會治理就會出現問題。要確保整個社會和諧有序發展,就需要在社區治理上下功夫,充分調動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激發社區治理的活力,推動社區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社區治理已成為國家的一個重要戰略舉措。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強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是實現社會治理重心下沉的關鍵。 社會治理重心的下沉,有助于政府近距離傾聽社會大眾的心聲,直接感受到社區居民的訴求,進而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持續改善民生狀況,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2015 年 2 月 15 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西安市雁塔區的 205 所社區慰問社區工作人員和群眾。他指出,要結合社區實際,創新工作模式,延伸管理鏈條,提升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社區群眾幸福指數。社區治理的目標就是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持續改善民生狀況。當然,在強化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挑戰和阻力,需要進行有效應對,才能提升基層社區治理能力,進而有效推動社區的發展。 **節 社區治理理論 顧名思義,社區治理(community governance)理論就是研究、分析社區運行規律的理論和學說。社區治理實踐,需要有理論的指導。缺乏理論的指導,社區治理往往會呈現一定的盲目性,也很難獲得預期的成果。長期以來,社會學家和公共管理專家等,對于各種社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觀察,思考其運行規律,提出了不少的理論。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s)在 1887 年出版了《社區與社會》(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一書。根據需要,“community”也譯作“共同體”。2000 年 12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轉發了《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23 號文件)。該文件指出:“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所以,社區其實就是社會基層的某種共同體。基于這種共同體的管理,存在著兩種具有極端性質的思路,其一就是完全自治,由共同體進行自我管理;其二就是完全外治,就是由社區之外的力量來進行對社區的控制和治理,社區自身并無自主權。當然,這兩種思路都是極端化的社區治理情形,在現實世界中并無不多見。現實世界中的社區治理,大多采取介于兩者之間的混合治理模式,即社區外部力量通過鼓勵社區內部自治的方式來強化社區治理,推動社區向既定方向發展。要使社區混合治理模式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來,就需要實現社區內部和外部力量的某種平衡與協調,共同驅動社區的建設與發展,這是社區治理理論所探討的核心議題,也是通過社區治理來改善社區民生的重要研究課題。
社區民生監測與治理研究:“五大發展理念”與社區民生發展指數 作者簡介
顧佳峰,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科研發展部主任,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博士。已出版《時空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調查機構管理:理論與實踐》等10部專著,在Growth and Change、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Higher Education、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and Policy等國際SSCI期刊上獨立發表近10篇英文論文;在《經濟研究》《社會學研究》等中文期刊及報紙上共發表論文80多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大學“教育大數據”等課題。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