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關系研究——以藏門珞民族關系為中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2060
- 條形碼:9787520372060 ; 978-7-5203-7206-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藏民族關系研究——以藏門珞民族關系為中心 本書特色
本書系以“良好”等級結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該成果全面、系統、深入地 研究了西藏民族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的穩定、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為重要。位于祖國西南邊疆的西藏除有藏族、門巴族和珞巴族(以及僜人和夏爾巴人)世居民族外,還有居住數百年以上的蒙古族、回族等外來民族。前者在歷史上共同開發、建設了祖國西南邊疆,并在近代抵御外敵侵略、保衛邊疆的斗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后者深深地影響到西藏社會的諸多方面。其之間的關系是我國民族關系史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在西藏長期面臨嚴峻的反分裂斗爭形勢下,在西藏構建和諧西藏、平安西藏和小康西藏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藏門珞民族關系,從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揭示藏門珞之間唇齒相依、血肉相連的密切關系,用雄辯的事實證明廣大門隅、洛渝地區是我國的神圣領土,對于豐富和拓展中國民族關系史的研究領域,對于西藏長治久安和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以及對于我國政府對外領土與主權交涉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西藏民族關系研究——以藏門珞民族關系為中心 內容簡介
本書系以“良好”等級結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該成果全面、系統、深入地 研究了西藏民族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中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邊疆的穩定、民族的團結、國家的統一,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為重要。位于祖國西南邊疆的西藏除有藏族、門巴族和珞巴族(以及僜人和夏爾巴人)世居民族外,還有居住數百年以上的蒙古族、回族等外來民族。前者在歷史上共同開發、建設了祖國西南邊疆,并在近代抵御外敵侵略、保衛邊疆的斗爭中作出了重大貢獻;后者深深地影響到西藏社會的諸多方面。其之間的關系是我國民族關系史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在西藏長期面臨嚴峻的反分裂斗爭形勢下,在西藏構建和諧西藏、平安西藏和小康西藏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藏門珞民族關系,從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揭示藏門珞之間唇齒相依、血肉相連的密切關系,用雄辯的事實證明廣大門隅、洛渝地區是我國的神圣領土,對于豐富和拓展中國民族關系史的研究領域,對于西藏長治久安和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以及對于我國政府對外領土與主權交涉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西藏民族關系研究——以藏門珞民族關系為中心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起與研究意義
二 資料來源
三 相關研究綜述
四 本書的基本構架及其研究內容
**章 西藏自然環境與藏門珞民族的社會歷史概況
**節 西藏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藏族與門巴族珞巴族的社會歷史概況
一 藏族社會歷史概況
二 門巴族社會歷史概況
三 珞巴族社會歷史概況
第二章 藏門珞民族關系的歷史發展
**節 神話傳說中的古代交往情況
一 關于藏族和門巴族珞巴族祖先同宗同源的神話傳說
二 關于西藏高原土著群體南遷的神話傳說
三 反映民族之間*初發生聯系和交往的神話傳說
第二節 考古發現與史籍記載的交往情況
第三節 吐蕃王朝以后的藏門珞關系
第四節 門巴族東遷與藏門珞民族關系的發展
第三章 西藏地方政權對門隅地區的統轄與治理
**節 西藏地方政權對門隅地區的早期管理
一 達旺寺的改擴建與政教合一制度在門隅的確立
二 五世達賴喇嘛的《法旨》與對門隅的統轄
三 六世達賴喇嘛的認定及其對門隅的管理
第二節 在門隅建立行政機構,強化封建農奴制統治
一 各級行政機構在門隅的建立與發展
二 協饒札巴事件與門巴族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三 西藏地方政權對門隅的治理措施
第四章 西藏地方政權對珞渝地區的管理
**節 西藏地方政權對墨脫及其以南地區的管理
一 波密噶朗王政權與墨脫宗的建立
二 西藏地方政府對墨脫及其以南地區的管理
第二節 西藏地方政權對珞渝其他地區的管理
一 對馬尼崗、梅楚卡地區的管理
二 對隆子以南及其他地區的管理
第五章 “麥克馬洪線”的出籠與西藏人民的反抗斗爭
**節 “麥克馬洪線”的前期策劃
一 英屬印度政府提出所謂“新”外線理論
二 英印當局借“威廉遜事件”之機非法勘測西藏珞渝、察隅地區
三 英印當局蓄謀侵占西藏門隅地區
第二節 “麥克馬洪線”的出籠
一 西姆拉會議前英人為劃定“麥克馬洪線”再次勘測藏南
二 麥克馬洪與夏札·邊覺多吉非法的領土交易
第三節 英政府其時不認可“麥克馬洪線”與西藏人民的反對
一 英國政府其時不認可“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
二 西藏人民反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
三 西藏照例管轄“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
第四節 20世紀30年代英印重拾“麥克馬洪線”與西藏明確的反對立場
一 英印當局覬覦“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
二 《艾奇遜條約集》14卷贗本催化“麥克馬洪線”死灰復燃
三 1936-1938年西藏堅定的反侵略立場
第五節 抗戰前后西藏人民反抗英印侵略的斗爭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英印調整侵占策略
二 西藏加強對門珞地區的施政抵御英人入侵
三 1944-1947年西藏不承認“麥克馬洪線”
第六章 藏族與門巴族珞巴族的經濟交往
**節 藏族與門巴族的貿易活動
一 傳統貿易商品
二 傳統貿易方式
三 貿易商道與集市
四 藏、門民族貿易的特點
第二節 藏族與珞巴族的傳統交換
一 物品交換種類
二 傳統交換方式
三 交換通道與集市
四 藏、珞民族貿易的特點
第三節 經濟交往的特殊方式
第四節 藏門珞經濟交往對社會的影響
第七章 藏族與門巴族珞巴族的宗教文化交流
**節 本教與門巴族傳統宗教的交融互滲
一 藏族本教及其對門巴族傳統信仰的影響
二 門巴族傳統宗教的特點
第二節 藏傳佛教在門隅的傳播
一 藏傳佛教在門隅傳播的歷史
二 門巴族藏傳佛教信仰的特點
第三節 藏傳佛教高僧在珞渝的傳教活動
第四節 藏門珞宗教文化的交互影響
一 藏傳佛教對門巴族、珞巴族社會的影響
二 門巴族和珞巴族宗教文化的交互影響
第八章 藏族與門巴族珞巴族的習俗文化交流
**節 物質生活習俗交流
一 衣飾習俗
二 飲食習俗
三 居住習俗
第二節 婚喪禮儀習俗交流
一 婚戀禮儀習俗
二 喪葬禮儀習俗
三 命名習俗
四 節日習俗
第九章 藏族與門巴族珞巴族的文學藝術交流
**節 文學交流
一 民間文學交流
二 《倉央嘉措情歌》與藏、門文學交流
第二節 藝術交流
一 羌姆與門巴儺戲
二 藏戲與門巴戲
三 《卓娃桑姆》與藏戲
第十章 藏族與夏爾巴人和僜人的關系
**節 藏族與夏爾巴人的關系
一 從族源看藏族與夏爾巴人的關系
二 從經濟生產領域看藏族與夏爾巴人的交流
三 從語言及娛樂方式看藏族與夏爾巴人的交流
四 從生活習俗看藏族與夏爾巴人的交流
五 從宗教信仰看藏族與夏爾巴人的交流
六 西藏和平解放后夏爾巴人的經濟社會發展
第二節 藏族與僜人的關系
一 僜人及其分布
二 從族源傳說和歷史發展看藏族與僜人的關系
三 藏族與僜人的經濟交往
四 藏族與僜人的文化交流
五 西藏和平解放后藏族與僜人的關系
第十一章 藏族與蒙古族和回族的關系
**節 藏族與蒙古族的關系
一 政教聯合:蒙藏關系的歷史
二 達木蒙古:蒙古族族屬到藏族族屬
三 霍康家族:蒙古族血統到藏族血統
第二節 藏族與回族的關系
一 西藏回族的來源及稱謂
二 藏族與回族關系的歷史和現狀
第十二章 當代藏門珞關系
**節 西藏和平解放后的藏門珞關系
一 藏門珞人民的翻身解放
二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確立與發展
第二節 新時期的藏門珞關系
一 興邊富民行動與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政策的實施
二 門巴族、珞巴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三 民族關系的發展與民族干部隊伍建設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西藏民族關系研究——以藏門珞民族關系為中心 作者簡介
陳立明,男,漢族,重慶市江津人,1957年10月出生,1982年畢業于西藏民族學院語文系藏語文專業,2003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專門史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西藏民族大學教授、民族研究所所長、人文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教授,中國民族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中國人類學會會員,西藏民俗文化學會會員,四川藏學學會理事。1982年西藏民族學院語文系藏語文專業畢業,留校后一直從事藏語言文學的教學和藏學研究工作。1997年當選為西藏自治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998年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優秀教師。1999年在四川聯合大學作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西藏門巴族、珞巴族文化和西藏各民族文化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