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書法有意字字皆有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8214
- 條形碼:9787547738214 ; 978-7-5477-3821-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法有意字字皆有源 本書特色
▲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作序,北京晚報《墨緣》欄目精萃集結出版
▲一部獨具一格的書法科普書,“書法有意思”書系首部重磅之作
▲以漢字演變為線,集名家經典書作單字,講述漢字起源與書體之美
▲圖文并茂,書畫紛呈,于佳作名篇中,感受書法的魅力 看點: ▲新奇:首次講述小眾書體瘦金書、飛白書、梅花字、游絲書
▲有趣:重磅揭秘典藏書作背后鮮為人知的典故逸聞
▲全面:從漢字起源、文房四寶的發展等多個方面帶領讀者探索書法的奧秘
書法有意字字皆有源 內容簡介
書法有意思,字字皆有源。
書為字之魂,字為書之基——了解漢字字形、內涵的源流,是學習書法的基礎。本書以漢字演變為線,結合名家經典書作,講述漢字起源與書體之美。
全書分四章,“文生甲骨,字衍墨香”,立足源頭,從甲骨文、金文,講到篆、隸、楷、草、行,從瘦金書、飛白書、梅花字等講到漢字與書寫中鮮為人知的典故逸聞。“文房四寶”由筆墨紙硯切入書法主題,云夢筆,文府墨,蠶繭紙,澄泥硯,典藏書具,字里行間,透出歷史的濃墨重彩。“器物上的佳作”,別出心裁,梳理竹簡、漆器、造像、印章、扇面等特殊書寫載體,賞析書法與器物碰撞生出的無限風雅。“常見字演變”集書家名作單字,講述生活中常用字背后的文化內涵。
本書圖文并茂,書畫紛呈,兩百余幅精美配圖,均為書家經典傳世之作,力圖讓讀者于佳作名篇之中,領略漢字的魅力,感受書法的妙趣。
書法有意字字皆有源 目錄
文生甲骨,字衍墨香
文生甲骨,字衍墨香
字之衍變
五體寫繽紛
幽蘭叢竹看瘦金
書生畫意,畫寫書心
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
妙筆生花
水墨菁華
紙上煙云
硯田無邊
器物上的佳作
千年風情海昏侯
漢簡風云
文銘通寶
一像一世界
鶴舞之姿——肖形印
閑云之美——藏書印
無上清涼——扇面書
常見字的演變
“國”之緣起
“天”道分明
以“和”為貴
文明之“禮”
坐而論“道”
“德”高望重
有“令”必行
“法”網恢恢
以“刑”輔德
國泰“民”安
“史”家直筆
“儒”士成林
止戈為“武”
盡己為“忠”
舍生取“義”
“智”者不惑
言而有“信”
寬“恕”待人
人之初,性本“善”
成人之“美”
游于“藝”
“書”“畫”同源
翩翩起“舞”
“風”字解
“頌”字解
連年有“福”
“玉”有五德
“門”當“戶”對
“祭”祖追遠
“教”以義方
“京”字解
心平“氣”和
“生”生不息
天“干”地“支”
“鼠”跡生塵案
“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
“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
“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
“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
“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
“豬”蠡窅悠哉
書法有意字字皆有源 節選
文生甲骨,字衍墨香 誦汶
中國歷史中**個王朝——夏,沒有任何文字見之于世。真正成熟系統的文字是從商朝開始。商朝的應用文字包括甲骨文和金文兩類,主要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創造雖出于實用,卻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迄今為止被發掘出、存世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約15.4萬片,是盤庚遷殷后至商代滅亡前273年間的王室檔案材料。契刻者是當時地位極高的貞人。
雖然當時對自然世界和個人世界的認識極其有限,但甲骨文中有關商代社會生產的內容很豐富,涵蓋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氣候、農業、祭祀、風尚、商業、交通等,是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資料。
商周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兇,并將占卜的事情、時日和結果等刻在甲骨上,故甲骨文字也稱卜辭。一條完整的甲骨卜辭包括敘辭、命辭、占辭、驗辭,常以*精練的語言來表述,但涵蓋的信息卻極豐富。
雖然甲骨文的筆法、結體乃至整體風格皆有所區別,但具有一脈相承的審美特征。即使按照現代審美眼光來看,甲骨文在形式、內容上已完全齊備。作為一種特殊文字,其筆法、字法、章法三要素一應俱全。每一件龜甲獸骨都是令人震撼的藝術珍品,從中感受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美到極致,是因為這種創造直指人心。古人是無功利心的,因為不能留名或無法留名,加上統治者的威嚴,書寫者須將個人全部的創造力發揮出來,內心充滿敬畏。在甲骨文當中,可以看到人類*初的童心,這是甲骨文之所以不朽的主要原因。
甲骨文保留了早期巖畫符號中書、刻、畫三位一體的特點,尤其是包含了刀法因素,因為龜甲獸骨是堅硬的,筆畫大多以瘦硬為主要特征,刀法自然對于原有書寫者的筆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變。所以,現今所看到的筆法是一種綜合因素的影響,有一種書刻相融而呈現出的復雜韻味。不過,就現存的甲骨文來看,有些還保留了朱砂痕跡,書而未刻。
筆法上,勁挺而富于變化,起刀輕入,行刀迅猛,中段粗壯,收刀輕徐,表現了提、按、頓、挫的節奏感;轉折處方圓兼備,方者勁峭,以雄強取勝,圓者柔潤,穩健凝練,無不顯示出刀刻語言的個性和情趣;結體上,欹側開合,以長方為主,筆畫繁者字形大,筆畫簡者字形小,一任自然,大小磊落,毫無人為修飾跡象。在秦小篆之前,甲骨文和金文呈現出極大的自由性,正反不分,筆畫可適度增減。這種自由性與后世的秦篆等對比,便不難發現,文字的發展逐漸走向有序規范。甲骨文章法可以謂之“天成”——妙手偶得。因為龜甲獸骨的不規則形,加上字形反差極大,方圓各異,豎有行,橫無列,天真爛漫,妙趣橫生,難以企及。
甲骨文重見天日后,出現四個**:
**個發現甲骨文的人——清代著名金石學家王懿榮于光緒二十五年發現甲骨文,被稱為“甲骨文之父”。
**部甲骨文專著——光緒二十九年發行清代劉鶚所著《鐵云藏龜》。
**個把甲骨文寫入卷軸的人——羅振玉。
**個以甲骨文入印的人——簡經綸。
1899年秋,王懿榮家人在北京菜市口達仁堂藥鋪抓回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發現,龍骨上有許多規律的符號,很像古代文字,但字體非籀非篆。為一探究竟,他購回這家藥鋪的全部龍骨,反復推敲、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讓他很快了解到,這些龍骨是龜甲和獸骨,并確認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號是甲骨文。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王懿榮臨危受命,*終殉難。好友劉鶚曾和王懿榮一起研究甲骨,及王歿之后,劉將王懿榮所藏的甲骨全部買走,繼續研究,出版了專著。劉鶚之后,潛心鉆研甲骨文的首推羅振玉。羅振玉曾到劉鶚家當教師,教劉的四個兒子,并把長女羅孝則嫁給劉的第四子為妻。羅振玉與劉鶚遂成了兒女親家。劉死后,羅繼續鉆研甲骨文,成就突出:**,他親到安陽,做實地考察,成為**個探知甲骨真正產地的人;第二,他**個考訂小屯為殷墟,使世人明白甲骨卜辭乃“殷室王朝之遺物”;第三,他是收羅甲骨*多的人,共得甲骨3萬余片;第四,他是考釋甲骨文字*多的人,并且成為**個以甲骨文來糾正《說文解字》謬誤的人;第五,他是**個從甲骨文中考訂出商朝世系的人。
從甲骨文存在到甲骨文重新被發現,中間中斷了幾千年,但國人天生對于這種文字就有一種親近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臨摹取法,加以發揮。時下甲骨文的筆法是近、當代學人、書家,按照自己的理解而嘗試出的筆法,是一種新的詮釋。
書法有意字字皆有源 作者簡介
北京晚報《墨緣》編寫組,是負責北京晚報《墨緣》周刊策劃編輯、采寫制作的精英團隊。該團隊致力普及書法知識,關注藝術熱點,針砭書壇時弊,貼近文化生活。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