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自然感悟叢書植物的反擊:重構自然秩序的食蟲植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3207
- 條形碼:9787100193207 ; 978-7-100-19320-7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感悟叢書植物的反擊:重構自然秩序的食蟲植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青少年和廣大博物學愛好者食蟲植物,顧名思義,就是一類“吃蟲子的植物”。1875年,達爾文完成了世界上**本關于食蟲植物的著作《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掀開了人類對這類世界上*特殊的、能夠“反擊”動物的植物的探究歷程。作者用精美的照片和插畫,以科學的思路,解讀了這一歷史過程,并將有關的科學家們的故事一并挖掘出來。
自然感悟叢書植物的反擊:重構自然秩序的食蟲植物 內容簡介
在我們的固有印象中,蟲吃植物天經地義,其實不然,植物捕蟲也是一種自然現象。《植物的反擊》就是一本介紹這人類認識這一自然規律的書。書中以捕蠅草、豬籠草和茅膏菜等食蟲植物為對象,梳理了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各個時期的科學家們認識、探索、研究它們的過程。這里面不僅有食蟲植物原理和機制特點的介紹,更有人們圍繞著食蟲植物所產生的觀念和思想上的沖擊及轉變。此外,如達爾文、胡克、林奈、華萊士等科學大家參與研究的這一過程,亦代表了科學精神和科學發展的歷程。
自然感悟叢書植物的反擊:重構自然秩序的食蟲植物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章 捕蠅草——武器:快速運動
主要講述捕蠅草的發現歷史,人們認識捕蠅草的過程。詳細描述了捕蠅草的形態結構和依靠快速運動的捕蟲機制。
第二章 豬籠草——武器:陷阱
本章介紹了豬籠草名字的由來,這個長相*為怪異的植物,都有哪些特殊的結構,讓它的葉片成為昆蟲致命的陷阱。
第三章 茅膏菜——武器:粘液
茅膏菜被達爾文稱作“*靈敏的化學家”,在沒有快速運動能力,也沒由復雜陷阱結構的情況下,茅膏菜是如何實現高效捕捉昆蟲的?
第四章 植物算數
植物沒有大腦,甚至連*低等的神經系統也沒由,但是捕蠅草能夠分清“一”和“二”這件事,從見到捕蠅草的**天這個問題就困擾著科學家。在我們還不知道捕蠅草如何區分“一”和“二”的時候,卻驚奇地發現它們已經能夠數得清三到五了。
第五章 “三毛”和“一毛”
捕蠅草又叫維納斯捕蠅草,有種說法是夾子邊緣長長的衛毛像維納斯的眼睫毛。這種衛毛如果分了叉,就成了園藝愛好者的新寵,但是對于捕蠅草來說,這種突變帶來了其他的影響。
第六章 to bee or not to bee ?
不光哈姆雷特要判斷to be or not to be,茅膏菜也要慎重地考慮,to bee 還是 not to bee。夏天蟲子多,冬天蟲子少,茅膏菜需要提前感知季節變化,為環境的變化做好準備。因為分泌粘液、吃蟲子是一個消耗大量能量的過程,如果不能做出提前的預判,做出了錯誤的反應,就會面臨生存的危機。這一章講述了沒有眼睛、沒有日歷的茅膏菜是如何感受春去秋來,協調捕蟲過程和環境變化的。
第七章 這是個什么?
豬籠草長了一個奇怪的罐子一樣的捕蟲器官,怎樣看待這個器官,從達爾文時代開始,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何區分現象和人們對現象的解釋,豬籠草形態的研究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第八章 食蟲植物的“雅典學院”
食蟲植物從發現之日起,就吸引了很多科學家的目光,本章按照拉斐爾《雅典學院》的布局,把這些人放入了這幅歷史名畫背景中,對他們進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以此表達對這些關注自然、并不以有用性為研究目的的科學家的敬意。像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一樣,作者也隱藏在了畫的角落中。
再版后記
附錄:拉丁學名對照表
自然感悟叢書植物的反擊:重構自然秩序的食蟲植物 節選
博物學家的探索 植物與動物精彩的斗爭,進行得漫長而又悄無聲息,遠在沒有人類存在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從人們**次把植物拿在手里仔細揣摩開始,到產生“植物是與動物具有同等地位的生物”這樣的觀念,過了非常久的時間。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時代,一直到非常晚近的年代,在人們的觀念中植物都是一種很低等的存在。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定下了規則:植物只有營養靈魂,動物比植物多了運動靈魂,人*高級,比動植物多了理性靈魂。之所以產生這種觀念,就是植物與動物差別太大了。人們意識到植物有性別、能運動、還能吃動物,甚至生物是不斷演化的,都是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來的,也就是 17 ~ 19世紀,此壯舉由林奈、達爾文這些偉大的博物學家完成。如今,這些觀念是我們現代人的常識,認為向來如此(當然也未見得是所有人,我們身邊還是有些人對黃瓜花分雌雄、植物能吃蟲子感到驚異)。為什么在這個時候、為什么是這些博物學家改變了人們看待生命現象的基礎觀念,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就像現代科學誕生于16 ~ 17 世紀的歐洲不是偶然的,達爾文的演化理論誕生于 19 世紀的歐洲也不是機緣巧合?梢哉f歐洲蓬勃發展的博物學熱潮,為達爾文的偉大理論積蓄了足夠的力量,不僅是具體的生物學知識,還包括科學革命所帶來的深刻社會變革,也催生了演化理論。時間來到了火山噴發的前夜,炙熱的巖漿已經在地下涌動。我們甚至可以猜想,即使沒有達爾文來提出,很快也會有其他科學家提出生物演化的基本法則。在眾多為達爾文積累素材與知識的博物學熱潮中,食蟲植物的發現與研究,就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過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小部分。 歐洲人對自然研究的熱愛與喜好,是我們中國文化傳統里沒有的部分。中國人也熱愛自然,但是我們熱愛作為整體的天地、山川、草木、百獸,既沒有提出獨立的自然觀念,也不會探索其中每一部分的奧秘,即便有人從事了相關的博物學研究,一定也要有些具體的實用目的。如果沒有什么實用性,會被斥責為玩物喪志,這些傳統博物學的知識很難走進中國歷史的主流視野,也就無法被繼承和發展。 歐洲人對博物學的狂熱追求有很復雜的歷史原因和動機,我們先看看達爾文之前,人們對博物學熱愛的景象。從國王貴族到販夫走卒,都把研究博物學、了解自然當作一項正當愛好,甚至是終身事業,絕不會被當作坑家敗產的紈绔子弟。比如,偉大的博物學家林奈能夠攀附上瑞典皇室,就是因為要給這些貴族的動植物、礦物收藏編纂目錄, 這些收藏家中有國王、王后、伯爵 。這些貴族的收藏品種類豐富,家中算得上是博物館了。貴族花大價錢買來各種標本收藏,是體現高雅品位和投資的常規操作。英國的皇家學會主席斯隆,就是一個熱愛博物收藏的有錢人,他死后捐出的 7.1 萬件藏品成就了日后大英博物館的開端。在英國,各種貴族如何體現自己的城堡或者莊園地位尊貴?那就是要用來自遙遠的新大陸或者東方的奇花異草裝點豪宅,越是罕見、難以經受長途海運不易成活的植物,越是貴族們追逐的目標。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和法國巴黎的皇家植物園像英法兩國一樣,長期進行明爭暗斗。英國的班克斯爵士,作為邱園的園長就曾這樣打擊對手,他說:“邱園比巴黎植物園好,因為我們的那棵捕蠅草要比巴黎植物園里的長得好!边@種來自美洲的神奇植物,地位就像今天歐洲動物園里來自中國的大熊貓一樣尊貴。因為有著來自貴族階層的巨大需求,也催生了“賞金獵人”這個行業,與達爾文同樣想到物種演化理論的華萊士,就是以搜集、販賣珍惜標本為生的賞金獵人。 貴族們對博物學的愛好還遠不止花錢買來東西,找人來著書立傳裝點門面,而且真的會投身博物學研究。這些貴族們熱衷參與的高貴科學研究,是那個時代的風氣,比如卡文迪許、波義耳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都是出身名門的貴族。前面所說的班克斯爵士,也是貴族出身,非常有錢。他跟隨傳奇的庫克船長登上“奮進號”到全世界航行,自己花巨資購置了大量儀器設備,有望遠鏡、顯微鏡、裝標本的瓶瓶罐罐、200 支槍和彈藥,稱得上移動實驗室。據說裝了 30 個大箱子,耗資 1 萬英鎊。 而庫克船長的年薪才 90 英鎊。班克斯作為博物學家參與海軍遠航,也成了日后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在他之后,另一位博物學家登上皇家海軍的“小獵犬號”,就是達爾文了。達爾文沒有班克斯那么土豪,精打細算地買了兩支槍,花了 50英鎊,他忍住沒有買 60英鎊的精致手槍, 同時花 5 英鎊買了望遠鏡和指南針,帶著自己的顯微鏡去航行了。這些博物學家出海遠航不同于迫于生計的水手或賞金獵人,與自己的巨大投資相比,他們遠航的酬勞微乎其微,或者根本沒有薪酬。那個時代的遠洋航行充滿危險,海上莫測的風浪、致命的敗血癥和各種傳染病、與當地原住民的沖突,隨時都會要了博物學家的性命。在大自然面前,富人不比窮人幸運多少,但是這些依然無法阻擋他們探索世界的沖動。
自然感悟叢書植物的反擊:重構自然秩序的食蟲植物 作者簡介
李峰,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瑞典哥德堡大學植物與環境學院博士后,現為人大附中生物教師。 張興,中央美院學士,法國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士、碩士,現為人大附中美術教師。為眾多科普著作插圖配畫,出版生活簡史系列叢書中的《兩萬年修好路》。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