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 (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43473
- 條形碼:9787302543473 ; 978-7-302-54347-3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 (精裝) 本書特色
本書意欲“填補空白”,擬在思想史和文學史的范圍內,通過對理論的探索、史實的梳理和經典文本的分析,評述法國后現代文學在世界多元文化語境中的發生和生成機制,揭示法國后現代文學與自由主義社會文化思潮之間的對立、互動、融合關系,力圖準確而系統地把握法國后現代文學的思想和藝術整體特質,繼而相互對話,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詳加論證,以言之有據的一家之言為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提供一份具有學術價值的參考文獻。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 (精裝) 內容簡介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外國語言文化傳播研究叢書》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的*終成果,對自由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理論進行了概括性研究,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對法國后現代文學的主要審美特征做了深入、詳盡的分析,挖掘了后現代文學中的自由主義理念,探討了法國后現代主義文學的自由主義實質。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 (精裝) 目錄
叢書總序
前言
**章 自由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思潮評析
**節 自由主義的理論內涵與核心理論主張
第二節 后現代主義的理論基礎及其內涵和外延
第三節 自由主義與后現代主義的辯證關系
第二章 法國后現代主義文學總體研究
**節 后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概述
第二節 法國后現代主義文學的主要流派及作家
第三節 法國后現代主義文學的自由主義實質
第三章 自由主義與存在主義文學
**節 自由主義與存在主義的異質同構性
第二節 自由主義與“荒誕性”的對立及互動
第三節 自由主義與存在主義中的人道精神
第四節 西蒙·德·波伏娃的“自由觀”
第四章 自由主義與荒誕派戲劇
**節 自由主義與個人主體意識的現代性表征
第二節 自由主義與內心秩序的重建
第三節 自由主義與“快樂”寫作態度
第四節 自由主義與反精英文化的價值立場——讓·熱內戲劇作品芻論
第五章 自由主義與新小說
**節 自由主義與“物化”的形象展示
第二節 自由主義與新小說的“解構”與“建構”
第三節 自由主義與新小說的“互文性”和“超文性”
第四節 禁錮與自由——讓·艾什諾茲小說中的城市書寫
第六章 自由主義與新浪潮電影
**節 新浪潮電影中的自由、平等和個體意識
第二節 自由主義與新浪潮電影的“去主體化”特征
第三節 自由主義與新浪潮電影的敘事策略
第四節 杜拉斯電影中的“東方意象”
第七章 自由主義與法國其他作家
**節 《反回憶錄》的后現代性與自由主義精神
第二節 自由與死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新探
第三節 自由主義與后現代敘事的有機結合——《悠悠歲月》后現代敘事手法解讀
第八章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論和美學
**節 法國后現代文論和美學的地位
第二節 自由主義:后現代文論和美學的合理性依據
第三節 后現代主義文論和美學與后現代主義文學創作的互動
第九章 自由主義的獨特人文價值和審美價值
**節 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具體呈現
第二節 非理性意識的萌動
第三節 文學范式的反叛與革新
第十章 后現代主義文學對自由主義理論發展的貢獻
**節 自由與制約
第二節 自由主義積極的倫理學嘗試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簡介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 (精裝) 節選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外國語言文化傳播研究叢書》:三、后現代主義文學價值評判在思想意識、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異常多元化的今天,國內外學界和一般讀者對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價值評判中,既有共識,又有分歧,此乃常態。竊以為,對后現代主義文學價值的評判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1.必須以辯證、客觀的態度來審視后現代主義文學作品的價值觀念與社會作用。關于西方文論家和評論家對后現代主義作品的價值觀念與社會作用所作的評估,大加贊譽者有之,否定性批評者有之,以較為客觀的精神加以分析者亦有之。然而,“對作家作品以至藝術流派的評估,必然要考察作家作品懷著怎樣的價值觀念以塑造藝術境界、反映生活或抒發創作主體的審美理想,以及作品對社會究竟是起了積極的還是負面的作用”①。文學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傳統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和后現代主義文學都無法回避這個規律,不過在如何反映社會生活、呈現社會問題并對此表明態度等方面,后現代主義文學與其他文學所采取的方式迥然不同。后現代主義文學作家認為傳統人文主義自由觀是建立在人賴以生活的幻想之上的。“荒誕”是他們對現實世界的基本看法,這種看法又被他們成功地灌注于文學創作之中。在揭露現代社會荒誕性的同時,他們也用隱晦的手法來表現對和諧、自由和完美社會的渴望,構建了一個反抗荒誕、超越現實并不斷追求精神自由的世界。這些作家或通過對人物心理的層層探幽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系中存在的排斥、暴力、迷惑和屈從的普遍現象,以探索文學文本內部的深刻含義,進而自由地探索文學文本的意蘊;或站在后現代社會和高度消費社會的時代前沿,密切關注當代社會已經或即將發生的事情,同時運用滑稽模仿和語言異化等后現代主義的表現方法來實現對文體的破壞和重構,從新的視角來認識當今社會和人際關系。由此可見,后現代主義文學對以往文學作品中經過深思熟慮的價值觀念給予了極大關注,揭示了文學背后的意識形態和話語權力,其形式極端的“解構”觀念對于消解封建文化和工業文明及其文化精神的修正、批判和超越亦產生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當然,不可忽視的是,后現代主義文學或過分集中在潛意識支配的荒誕、漂浮的“現實”上;或極力擺脫傳統的敘事模式,冷漠地將作者的哲學思考注入文本;或故意將“高雅”與“世俗”融為一體,在貌似嚴肅性的探索中不知不覺地消除了人的“主體性”,讓“零度狀態”成為永恒的精神特質,從多元論和相對主義走向了虛無主義。這必然會削弱文學的社會意義,更談不上社會的時代主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學反映現實、干預生活的功能。2.后現代主義文學雖消解了現實的實體性,但審美的超越性仍然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后現代主義作品終止了終極價值信念,也不再向讀者提供明確的意義。不過,后現代主義文學與所有文學一樣,仍將審美視為文學的*高境界,祈求在審美中實現文學自由的生存方式,以期在“異化”“物化”和工具主義大行其道的現代社會中實現人的自我完善和內心關懷。因此,在西方文學中,審美繼神性、理性之后成為*本真的存在形式,伽達默爾、莫里斯·梅洛一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薩特、福柯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形式走向了審美主義。文學理論和作品超越了一般的意識形態,以特殊的方式張揚了現代社會日漸缺失又亟待重塑的新理性精神,上升到了哲學和美學的高度。后現代主義文學文本的重心不在于表現真實的事件,而側重于表現事件的話語建構過程,這種方式旨在借用文學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哲思和情懷,這種文本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寓意性和哲理性,其中的人物也往往是現代人或整個人類的象征與代表。后現代主義文學文本以抽象的方式將復雜的事物進行簡化,結果催生了一種新的審美意識。后現代主義文學向讀者生動地再現了世界的原貌和人生的困境,提倡憑借讀者的參與重新建構一個現實的世界,透過讀者與文本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來探尋人類的共性,并體驗作者的經驗、感悟與思考,進入審美的深層心理。后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對傳統文學審美觀念的否定性批判和改造的積極意義在于極大地拓寬了審美范圍,使文學對更為廣泛的審美現象給予關注。不過,這種思潮一味地標新立異,割斷了其與傳統美學的內在聯系,作品創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孤芳自賞的“小眾文學”,其終極價值信念的消失和對于世界意義的終結則表現出后現代主義文學的危機。后現代主義文學嘗試的種種革命似乎不能從根本上使其擺脫這種危機,作品太過隱蔽的傾向性和思想意義不但容易掩蓋作品應有的人文精神,也會將文學文本納入精密化、科學化和信息化的社會總體運行機制。……
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 (精裝) 作者簡介
楊令飛,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臺灣中央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安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兼職教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新世界高等學校法語專業本科生系列教材”編委會成員,全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在法國巴黎大學、法國工商學院、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做訪問學者,在中山大學和云南大學等校任教多年。2008年起,在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任教,研究方向為法國文學及西方文化。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自由主義與法國后現代文學”等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經典法國文學史翻譯工程”1項;出版《法國新小說發生學》(2012)等專著4部、《羅伯一格里耶作品選集》等譯著和編著10部(含合譯);發表《莫里亞克自由觀芻議》(2013,A&HCI全文收錄)等學術論文及文章50余篇;獲第十三屆和第十六屆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