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計算機網絡基礎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76566
- 條形碼:9787568276566 ; 978-7-5682-765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網絡基礎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以實用為指導思想, 以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目的, 了解主流與*新的網絡技術, 掌握基本組網技術, 培養學生計算機網絡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網絡基礎與實踐 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論
1.1 概述
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1.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1.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1.4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2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1.2.1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
1.2.2 面向通信的計算機網絡
1.2.3 面向標準化的計算機網絡
1.2.4 網絡互連與高速網絡
1.2.5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3.1 按網絡覆蓋范圍劃分
1.3.2 按邏輯功能劃分
1.3.3 按管理性質劃分
1.3.4 按傳輸方式劃分
1.3.5 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
1.3.6 按網絡用途劃分
1.4 網絡的性能指標
1.4.1 帶寬和吞吐量
1.4.2 響應時間和時延
1.4.3 網絡利用率
1.4.4 網絡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恢復性
1.5 實踐練習
本章習題
第2章 網絡體系結構及協議選擇
2.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1.1 采用層次結構的優勢
2.1.2 分層原則
2.1.3 協議
2.1.4 接口和服務
2.1.5 網絡體系結構
2.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2.2.1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層次結構
2.2.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各層功能簡介
2.2.3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中的數據傳輸過程
2.3 TCP/IP體系結構
2.3.1 TCP/IP體系結構模型
2.3.2 TCP/IP體系結構各層功能
2.3.3 TCP/IP各層的主要協議
2.3.4 OSI/RM與TCP/IP體系結構模型的比較
2.4 IPv4技術
2.4.1 IPv4地址的定義與分類
2.4.2 幾種特殊的IPv4地址
2.4.3 子網掩碼
2.4.4 私有地址與公有地址
2.4.5 IP地址的規劃與分配
2.4.6 子網劃分技術
2.5 IPv6技術
2.5.1 IPv6地址的結構
2.5.2 IPv6的部署進程和過渡技術
2.5.3 雙協議棧技術
2.5.4 隧道技術
2.5.5 配置IPv6地址
2.6 實踐練習
2.6.1 TCP/IP配置及主機互連
2.6.2 IP子網規劃與劃分
本章習題
第3章 局域網組網技術
3.1 局域網概述
3.1.1 局域網的體系結構與尋址功能
3.1.2 IEEE 802標準
3.1.3 幀的結構
3.1.4 CSMA/CD
3.1.5 令牌環網訪問控制方式
3.2 以太網技術
3.2.1 標準以太網
3.2.2 快速以太網
3.2.3 千兆以太網
3.2.4 萬兆以太網
3.3 以太網的類型
3.3.1 共享式以太網
3.3.2 交換式以太網
3.3.3 交換機的端口技術
3.4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
3.4.1 星型拓撲結構
3.4.2 環型拓撲結構
3.4.3 總線型拓撲結構
3.4.4 樹型拓撲結構
3.5 有線與無線傳輸介質
3.5.1 雙絞線
3.5.2 同軸電纜
3.5.3 光纖
3.5.4 無線傳輸介質
3.6 局域網硬件設備
3.6.1 網卡
3.6.2 集線器
3.6.3 交換機
3.6.4 路由器
3.7 實踐練習
3.7.1 制作直通雙絞線與交叉雙絞線
3.7.2 組建100Base-T以太網
本章習題
第4章 交換機的配置與應用
4.1 交換機的啟動與基本配置
4.1.1 交換機的管理方式
4.1.2 交換機的啟動過程
4.1.3 交換機的默認配置
4.1.4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4.2 虛擬局域網技術
4.2.1 虛擬局域網的定義
4.2.2 虛擬局域網的優點
4.2.3 虛擬局域網的類型
4.2.4 虛擬局域網的實現
4.2.5 虛擬局域網的劃分方法
4.2.6 虛擬局域網中繼
4.2.7 虛擬局域網配置要點
4.3 端口安全技術
4.3.1 以太網MAC地址
4.3.2 端口-MAC地址表的形成
4.4 生成樹協議
4.4.1 生成樹技術簡介
4.4.2 STP變體
4.4.3 西置原則
4.5 實踐練習
4.5.1 通過Telnet遠程管理交換機或路由器
4.5.2 VLAN劃分實例
4.5.3 端口-MAC地址表的綁定
4.5.4 STP配置實例
本章習題
第5章 無線局域網
5.1 概述
5.1.1 無線局域網的定義
5.1.2 無線局域網的特點
5.2 無線局域網技術
5.2.1 無線局域網標準
5.2.2 無線局域網的拓撲結構
5.2.3 無線局域網的傳輸介質
5.2.4 無線局域網的傳輸技術
5.3 無線局域網組網與安全
5.3.1 無線局域網的組網方式
5.3.2 無線局域網的安全
5.3.3 無線局域網安全機制
5.4 實踐練習:無線局域網的設計與實施
本章習題
第6章 網絡互連
6.1 互聯網協議
6.1.1 可路由協議與路由協議
6.1.2 IP報文的格式
6.1.3 IP報文轉發
6.2 路由器在網絡互連中的作用
6.2.1 路由器的特征
6.2.2 路由器的分類
6.2.3 路由器的功能
6.2.4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6.2.5 路由選擇與數據包轉發
6.3 靜態路由
6.3.1 直連路由
6.3.2 路由表的原理與靜態路由
6.3.3 默認路由
6.4
1.1 概述
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1.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1.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1.4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1.2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1.2.1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
1.2.2 面向通信的計算機網絡
1.2.3 面向標準化的計算機網絡
1.2.4 網絡互連與高速網絡
1.2.5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3.1 按網絡覆蓋范圍劃分
1.3.2 按邏輯功能劃分
1.3.3 按管理性質劃分
1.3.4 按傳輸方式劃分
1.3.5 按數據交換方式劃分
1.3.6 按網絡用途劃分
1.4 網絡的性能指標
1.4.1 帶寬和吞吐量
1.4.2 響應時間和時延
1.4.3 網絡利用率
1.4.4 網絡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恢復性
1.5 實踐練習
本章習題
第2章 網絡體系結構及協議選擇
2.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2.1.1 采用層次結構的優勢
2.1.2 分層原則
2.1.3 協議
2.1.4 接口和服務
2.1.5 網絡體系結構
2.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2.2.1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的層次結構
2.2.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各層功能簡介
2.2.3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中的數據傳輸過程
2.3 TCP/IP體系結構
2.3.1 TCP/IP體系結構模型
2.3.2 TCP/IP體系結構各層功能
2.3.3 TCP/IP各層的主要協議
2.3.4 OSI/RM與TCP/IP體系結構模型的比較
2.4 IPv4技術
2.4.1 IPv4地址的定義與分類
2.4.2 幾種特殊的IPv4地址
2.4.3 子網掩碼
2.4.4 私有地址與公有地址
2.4.5 IP地址的規劃與分配
2.4.6 子網劃分技術
2.5 IPv6技術
2.5.1 IPv6地址的結構
2.5.2 IPv6的部署進程和過渡技術
2.5.3 雙協議棧技術
2.5.4 隧道技術
2.5.5 配置IPv6地址
2.6 實踐練習
2.6.1 TCP/IP配置及主機互連
2.6.2 IP子網規劃與劃分
本章習題
第3章 局域網組網技術
3.1 局域網概述
3.1.1 局域網的體系結構與尋址功能
3.1.2 IEEE 802標準
3.1.3 幀的結構
3.1.4 CSMA/CD
3.1.5 令牌環網訪問控制方式
3.2 以太網技術
3.2.1 標準以太網
3.2.2 快速以太網
3.2.3 千兆以太網
3.2.4 萬兆以太網
3.3 以太網的類型
3.3.1 共享式以太網
3.3.2 交換式以太網
3.3.3 交換機的端口技術
3.4 局域網的拓撲結構
3.4.1 星型拓撲結構
3.4.2 環型拓撲結構
3.4.3 總線型拓撲結構
3.4.4 樹型拓撲結構
3.5 有線與無線傳輸介質
3.5.1 雙絞線
3.5.2 同軸電纜
3.5.3 光纖
3.5.4 無線傳輸介質
3.6 局域網硬件設備
3.6.1 網卡
3.6.2 集線器
3.6.3 交換機
3.6.4 路由器
3.7 實踐練習
3.7.1 制作直通雙絞線與交叉雙絞線
3.7.2 組建100Base-T以太網
本章習題
第4章 交換機的配置與應用
4.1 交換機的啟動與基本配置
4.1.1 交換機的管理方式
4.1.2 交換機的啟動過程
4.1.3 交換機的默認配置
4.1.4 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4.2 虛擬局域網技術
4.2.1 虛擬局域網的定義
4.2.2 虛擬局域網的優點
4.2.3 虛擬局域網的類型
4.2.4 虛擬局域網的實現
4.2.5 虛擬局域網的劃分方法
4.2.6 虛擬局域網中繼
4.2.7 虛擬局域網配置要點
4.3 端口安全技術
4.3.1 以太網MAC地址
4.3.2 端口-MAC地址表的形成
4.4 生成樹協議
4.4.1 生成樹技術簡介
4.4.2 STP變體
4.4.3 西置原則
4.5 實踐練習
4.5.1 通過Telnet遠程管理交換機或路由器
4.5.2 VLAN劃分實例
4.5.3 端口-MAC地址表的綁定
4.5.4 STP配置實例
本章習題
第5章 無線局域網
5.1 概述
5.1.1 無線局域網的定義
5.1.2 無線局域網的特點
5.2 無線局域網技術
5.2.1 無線局域網標準
5.2.2 無線局域網的拓撲結構
5.2.3 無線局域網的傳輸介質
5.2.4 無線局域網的傳輸技術
5.3 無線局域網組網與安全
5.3.1 無線局域網的組網方式
5.3.2 無線局域網的安全
5.3.3 無線局域網安全機制
5.4 實踐練習:無線局域網的設計與實施
本章習題
第6章 網絡互連
6.1 互聯網協議
6.1.1 可路由協議與路由協議
6.1.2 IP報文的格式
6.1.3 IP報文轉發
6.2 路由器在網絡互連中的作用
6.2.1 路由器的特征
6.2.2 路由器的分類
6.2.3 路由器的功能
6.2.4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6.2.5 路由選擇與數據包轉發
6.3 靜態路由
6.3.1 直連路由
6.3.2 路由表的原理與靜態路由
6.3.3 默認路由
6.4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