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美妝的凝視:如何改造身體與構建美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5383
- 條形碼:9787500875383 ; 978-7-5008-7538-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妝的凝視:如何改造身體與構建美麗 內容簡介
本書以美妝為接入點,介紹了化妝品、整容與女性之間的種種文化關系與歷史。本書始終相信身體是一個宇宙,是在構造中作為無盡裝飾的有效力量。作者維根斯坦將媒介研究和身體批評、精神分析、后結構主義、女性主義、后現代主義、視覺文化和媒介研究等理論相結合,分析面孔如何作為凝視的媒介,并與社會、歷史、文化、媒介、認知、藝術以及影院等發生了多維聯系,分析視覺實踐如何與現代世界的主體構建以及文化表征的運作之間產生了復雜關系,試圖以此揭示人類文化行為中“看”與“被看”的辯證法以及這一辯證法與現代主體的身份認同之間的愛恨糾葛。全書表明如何用美妝的凝視很終取代男權的凝視,來解釋美妝在我們生活中的持續力量。進而贊揚了女性的作用,揭示美妝的凝視力量如何吸引生命。
美妝的凝視:如何改造身體與構建美麗 目錄
譯序透過“美”在世間命名的樣子
致謝
導論
**章溯源美妝的凝視:從18世紀的相面術到納粹德國的
種族理論
“美與善”的概念
在身體美與道德美之間建立本能聯系
拉瓦特爾的女性美概念:奉獻與偽裝
拉瓦特爾對19世紀文化的影響
達爾文的相面術、優生學和客觀性的快照
異常軀體:罪犯+女人=怪物
納粹德國時期異常人的甄別與改造
揭秘:理解新的相面術
第二章美的陰暗面:從痙攣性的美到改頭換面
美之不可抗拒的希望
《娜嘉》,或者美的痙攣性
《胎記》以及其他丑的自傳
怪物:從可見到隱形
邁克爾·杰克遜的個案和其他為美整容的受害者
新美貌,或者整容者的幸存
第三章人工縫合術:21世紀的美容技術
整容術下煥然一新的面孔
現實主義:“這或許就是我!”
《白天鵝》:你不得不投降
EFIT,如何繪制嫌疑犯圖像?
《模擬人生》:創建、購買、生活
自我推銷,或當凝視反觀時
第四章編輯女性:美妝的凝視與影院
電影藝術中的麻醉:美容外科術與電影
記述女性主義氣質的電影
激活女性的凝視
作為共同創造者的觀眾
結語從男性的凝視到美妝的凝視
注釋
索引
美妝的凝視:如何改造身體與構建美麗 節選
“美妝的”(“cosmetic”)這一單詞,其來源可追溯到希臘Ⅸ語“Kosmetiks”——與修飾有關。作為動詞,“Kosmein”有布置和修飾之意,而“cosmetic”又派生于“cosmos”——事物由此開始并被準確地賦予秩序。早于秩序本身又與秩序相關的事物,這種親密的自我認知,才是凝視的*終對象,而這一切,就如宇宙(cosmos)本身,早已被先在的修飾結構化。因此,自我無論是其起源還是中心,一直為美容所修飾。美妝的凝視(cosmetic gaze) 此處翻譯成“美妝的凝視”,旨在將原作討論和研究的美妝和美之間復雜的隱喻關系揭示出來。作為全書的重要概念,在全書的討論中,美妝不僅是手段,也是目的,更是作為技術社會對人身體和容貌全景凝視和規訓的同謀,借美妝的概念對人身體實施控制、規訓和雕琢的手段之一。——譯者注,不僅相信身體作為“宇宙”,是*初(神圣和完整)的地方,同時作為一種從不停歇的修飾,對身體的建構也具有操控的力量。 筆者之前撰寫的著作《深入皮膚:身體與媒介理論》(Getting under the Skin: Body and Media Theory, The MIT Press, 2006),考察了當下社會和文化凝視的策略與運作如何“深入皮膚”。這種凝視通過引導我們關注全球化的西方文化視域之內的“非身體的器官”,已經引發了人的身體內在性和外在性的決裂。在過去的四年中,筆者的批評關注點一直都是“刀口”(the cut)本身——那個被貫穿,即區分內外部運動與停止的地方。美容整形術、高分辨率電視和普適計算等一系列刺激感官的媒介,似乎都說明了凝視的運作方式,而作為潛在的整形的代表——刀口,就是凝視的對象。因此,“美妝的凝視”也被固定在皮膚之下的潛能層面,且只能通過切割(利用老式手術刀或不怎么具有侵略性的數碼科技)這一動作來獲得。這一層面,遠非單純的Ⅹ唯意志論的幻想,當自我被感知為“善與美”的時候,就一直是個投射平臺,并受控于身體史的某一特殊時刻。因此,美妝的凝視,有鑒于某些潛在的整形完成,要感知的是所有的軀體,而同時還要將這種潛在性固定在一個受控于時間的“真”的自我幻象的殘痕中。 美妝的凝視盡管作用于個體,卻在文化的媒介中培育和演變。身體經由文化媒介形成自我認知,同時,文化媒介又將身體引向倫理和美學雙重意義上的“更好的你”這一目標。思想過程如何內在于美妝的凝視中,我們可做如下想象:自我被分解和重組后,將以一種“更好”的方式被重新塑造。凝視先是雕琢出(此處借用了美容外科手術中常用的雕塑的隱喻)身體中模糊存在的完美性,然后將真正美的和希望被人看到的部分留下來。此時的這個新的自我,就是梅雷迪斯·瓊斯(Meredith Jones)所說的美容文化中重要的“重生”主題。當然,借此重生,美妝的凝視便與對“舊的自我”的死亡和悲悼,有了緊密的聯系。1 筆者在本書中試圖說明,美妝的凝視如何加速了這種重生,又如何在業已坍塌的身體概念上建構了其“媒介性”(mediality)——一種媒介綜合體,從這個綜合體出發,美妝的凝視不但了解其自身,也將其自身再現給他人。盡管從20世紀80年代晚期開始,我們就已經為媒介和身體之間關系的坍塌歡呼過、唏噓過,但今天人們對自我的建構,正是以某種自信的方式,在醫學的領地上確立起來。就如這個“非身體器官”——受德勒茲啟發,筆者曾采用的隱喻,用來說明21世紀的身體概念——此種自我,渴望從身體中獨立,卻借助媒介達成。不再擁有身體,此種自我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從今天的美容詞匯中我們體驗到的,正如筆者在此前援引眾多案例并從中推導出的結論是一樣的,是一個被“較好后的自我”(bettered self),它不僅從自己的肉體中再生,目前甚至可以如經典好萊塢影片中被數字重新控制的人物一樣,得到永生。 盡管21世紀新的媒介環境能對美妝的凝視做出新的揭示,但就美妝的凝視本身來說,不過還是一個舊事物。本書**章“溯源美妝的凝視:從18世紀的相面術到納粹德國的種族理論”,筆者首先從約翰·卡茨帕爾·拉瓦特爾(Johann Kaspar Lavater,1741—1801)的18世紀相面術著作的討論出發,繼而考察19世紀達爾文主義與顱相學的發展,*后以納粹德國的種族理Ⅺ論探討而結束。追溯美妝的凝視的歷史和演變,本章旨在表明,18世紀相面術理論家們對人外貌的倫理解讀,可看作一種有備而來的凝視——主要依據柏拉圖“美與善”的原則以及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 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Sir Francis Galton, 1822—1911),博物學家、人類遺傳學家,優生學創始人,其外祖父是著名科學家達爾文的祖父,與達爾文是表兄弟。——譯者注的攝影合成準則,試圖發現并完善一張“普通”的英國人的面孔——這種凝視,如何為納粹德國顱相學的凝視而產生的歧視和滅絕人性鋪平了道路。通過確立美妝的凝視在歷史和概念上的研究價值和研究目的,**章為接下來的第二、三章的研究,定下了基調。 第二章“美的陰暗面:從痙攣性的美到改頭換面”,確定了**章的歸類前提——西方文化如何學會了尋找、區分以及歸類人體,尤其是對人的面孔的美丑、有用或無用等的尋找、區分和歸類。這種歸類的直接結果,便是產生了一種新的觀念,從而將超現實主義學家將所謂的“痙攣性的”美與丑結合起來。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畸形的身體成了可被識別以及被辯論為正確的領域,從而上升至一個嶄新而著名的他者的審美地位。本章重訪了約翰·卡茨帕爾·拉瓦特爾關于畸形的觀念,尤其是他對“怪物”概念的論述,并以討論何謂新的美的概念而結束。 第三章“人工縫合術:21世紀的美容技術”,從**章止步的地方繼續討論,將**章歷史的追溯擴展到21世紀的整容真人秀節目。本章聚焦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早期應用和操作領域中存在的美妝的凝視,試圖追問當下的美容技術是否已經克服了達爾文轉向的影響以及為特有臉型或體型的滅絕而負責的種族理論,以及為人們帶來的痛苦和創傷。本章也考察了當下的媒體實踐如何在真人整容秀節目《白天鵝》(The Swan)、電子游戲《模擬人生》(The Sims)和英國警方用來識別列入黑名單犯罪嫌疑人的電子人像識別軟件EFIT和EFIT5上的應用,如何表現出美妝的凝視。 第四章“編輯女性:美妝的凝視與影院”,不再沿用本書之前采用的歷史研究,而是集中討論表達美妝的凝視的特殊領域——影院。本章聚焦銀幕上展現的“女性美”和“女性縫合術”的問題,主要研究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主流電影和獨立制作的電影——Ⅻ包括《女人的面孔》(The Face of a Woman,1941)、《無顏之眼》(Les Yeux sans visage,1959)、《切膚》(Dans ma peau,2002)、《裸體切割》(In the Cut,2003)和《時間》(Time,2006)等電影——它們抑或是恐怖片,抑或是喜劇,抑或是心理驚悚劇——如何融合或評論美妝的凝視對觀眾的影響。 由于女性主義電影理論中有部分觀點深受男性的凝視這一概念的心理分析學啟發,*后一章對本書的研究主旨進一步重述,試圖從厭女傾向這一深層文化的褶皺中,挖掘出女性主義者的立場。因此,本書從被男性體制化的相面術開始,*終又回到在對美妝的凝視利用和傳播中如何辨別相面術的內在作用。對影院藝術中存在的切分女性問題的探討,一定要從心理分析的概念入手,通過解釋影院藝術機制如何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發揮的權利操控,試圖表明美妝的凝視這一觀點如何*終置換了男性的凝視的觀點。盡管電影對女性身體主導性的努力需要說明其原本肇始于女性主義思想,但美妝的凝視針對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就如其他很多粉飾“存在之所”這座高墻的屏幕一樣,影院從沒有停止過對我們展示我們的身體,原因是它們能夠做到,并也因此從其傳播的美妝的凝視之處汲取生命。
美妝的凝視:如何改造身體與構建美麗 作者簡介
伯娜德·維根斯坦:奧地利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教授,先進媒體研究中心的主任。于998年獲得維也納大學浪漫語言文學博士學位。 巴黎醫療人類學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符號學博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