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晚清“三集團”關系及走勢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1261
- 條形碼:9787520371261 ; 978-7-5203-712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三集團”關系及走勢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厘清它們各自群體狀況的基礎上, 特別注重考察其間關系和走勢, 揭示其“多邊互動”的復雜情狀。這就意味著, 要有的放矢地將其做整合研究、比較研究、動態研究, 以及對清朝權力格局“內外輕重”態勢影響的研究, 打破對其各自孤立著眼的視域局限, 拓寬考察范圍, 提升立意高度, 切實凸顯其整體演化特點。
晚清“三集團”關系及走勢研究 目錄
緒論
上篇
**章 晚清政治群體概況及“三集團”的構成
**節 晚清政治群體構成類別概說
一 相關“群體理論”
二 晚清政治群體
第二節 “三集團”的“兩個結合”構成要素
一 政緣性與地緣性的有機結合
二 “軍”與“政”的有機結合
第二章 “三集團”的概況分觀
**節 湘系集團
一 曾國藩和湘系基干要員列舉
二 湘軍軍制特點
三 兵力與餉事
四 湘系要員出任疆吏狀況
五 湘系集團的結構特點及其形態的漫漶
第二節 淮系集團
一 淮系集團的構成
二 集團維系要素與運作機制
第三節 袁系集團
一 袁系集團的形成及重要成員
二 北洋軍制概觀
三 兵力、裝備與餉需
四 袁系集團要端綜說
第三章 “三集團”的異同比較
**節 首領素質條件及導向作用
一 曾國藩與李鴻章的比較
二 袁世凱德行底線的喪失及其影響
第二節 “技術”層面袁世凱集團*為趨新
一 曾、李的趨新態度與集團“近代化”因素強弱
二 袁氏集團軍事技術方面的先進性
三 與“技術”趨新同在的“軍閥”因素膨脹
下篇
第四章 “三集團”的演變走勢
**節 自“湘”到“淮”
一 當時東線特別是滬上形勢
二 乞援、籌援與派援
三 李鴻章個人條件及與曾國藩關系的要素
四 淮系集團形成之速及相關問題辨析
第二節 自“淮”到“袁”
一 袁世凱與淮系集團的淵源關系
二 小站練兵的機緣
三 袁系集團對淮系集團的承繼
第三節 三者“環鏈關系”中的走勢反映
一 “環鏈關系”中的各自起始邊界與三者存續“重合”
二 關聯其同異狀況及形態演變的“走勢”反映
三 其整合性歷史效用的動態發揮
第五章 從“內重外輕”到“內輕外重”變局的形成
**節 中央與地方的原有權力格局及滿漢關系
一 皇權體制下中央與地方的傳統權力格局
二 清前期的滿漢關系及其對任官、軍隊建置的影響
第二節 湘、淮集團崛起與“內輕外重”的成局
一 “內重外輕”變局形成的宏觀時勢條件
二 湘、淮集團崛起乃變局發生的內在關鍵因素
三 “內輕外重”的成局表現
四 湘、淮集團與清廷的微妙關系
第六章 清末十年變局中的多重審視
**節 “庚辛之變”事局中的“湘、淮、袁”
一 在復雜而微妙的“東南互保”之局中
二 劉坤一與張之洞的“新政”籌議
第二節 “北洋新政”與袁系集團的加強
一 把控軍權,穩固北洋軍事根基
二 滲透政界,通過地方施政擴大政治資本
三 發展實業,保障北洋經濟實力
四 提倡新式教育,培養新政人才
第三節 多重影響下權力格局面相的復雜化
一 “北洋”與“南洋”之間
二 袁世凱的內召、被罷及復起
三 輿論對強化集權的質疑、反對和清廷的相關舉措
第四節 “內外輕重”的制約要素與態勢特點
一 清廷主觀意愿與客觀形勢的抵牾
二 慈禧與載灃把控朝局權能的強弱反差
三 “老”“少”之爭和“少壯派”內部關系
四 權力格局特點與“名”“實”之辨
五 袁世凱的上位與隱伏敗亡
征引書(文)目
后記
上篇
**章 晚清政治群體概況及“三集團”的構成
**節 晚清政治群體構成類別概說
一 相關“群體理論”
二 晚清政治群體
第二節 “三集團”的“兩個結合”構成要素
一 政緣性與地緣性的有機結合
二 “軍”與“政”的有機結合
第二章 “三集團”的概況分觀
**節 湘系集團
一 曾國藩和湘系基干要員列舉
二 湘軍軍制特點
三 兵力與餉事
四 湘系要員出任疆吏狀況
五 湘系集團的結構特點及其形態的漫漶
第二節 淮系集團
一 淮系集團的構成
二 集團維系要素與運作機制
第三節 袁系集團
一 袁系集團的形成及重要成員
二 北洋軍制概觀
三 兵力、裝備與餉需
四 袁系集團要端綜說
第三章 “三集團”的異同比較
**節 首領素質條件及導向作用
一 曾國藩與李鴻章的比較
二 袁世凱德行底線的喪失及其影響
第二節 “技術”層面袁世凱集團*為趨新
一 曾、李的趨新態度與集團“近代化”因素強弱
二 袁氏集團軍事技術方面的先進性
三 與“技術”趨新同在的“軍閥”因素膨脹
下篇
第四章 “三集團”的演變走勢
**節 自“湘”到“淮”
一 當時東線特別是滬上形勢
二 乞援、籌援與派援
三 李鴻章個人條件及與曾國藩關系的要素
四 淮系集團形成之速及相關問題辨析
第二節 自“淮”到“袁”
一 袁世凱與淮系集團的淵源關系
二 小站練兵的機緣
三 袁系集團對淮系集團的承繼
第三節 三者“環鏈關系”中的走勢反映
一 “環鏈關系”中的各自起始邊界與三者存續“重合”
二 關聯其同異狀況及形態演變的“走勢”反映
三 其整合性歷史效用的動態發揮
第五章 從“內重外輕”到“內輕外重”變局的形成
**節 中央與地方的原有權力格局及滿漢關系
一 皇權體制下中央與地方的傳統權力格局
二 清前期的滿漢關系及其對任官、軍隊建置的影響
第二節 湘、淮集團崛起與“內輕外重”的成局
一 “內重外輕”變局形成的宏觀時勢條件
二 湘、淮集團崛起乃變局發生的內在關鍵因素
三 “內輕外重”的成局表現
四 湘、淮集團與清廷的微妙關系
第六章 清末十年變局中的多重審視
**節 “庚辛之變”事局中的“湘、淮、袁”
一 在復雜而微妙的“東南互保”之局中
二 劉坤一與張之洞的“新政”籌議
第二節 “北洋新政”與袁系集團的加強
一 把控軍權,穩固北洋軍事根基
二 滲透政界,通過地方施政擴大政治資本
三 發展實業,保障北洋經濟實力
四 提倡新式教育,培養新政人才
第三節 多重影響下權力格局面相的復雜化
一 “北洋”與“南洋”之間
二 袁世凱的內召、被罷及復起
三 輿論對強化集權的質疑、反對和清廷的相關舉措
第四節 “內外輕重”的制約要素與態勢特點
一 清廷主觀意愿與客觀形勢的抵牾
二 慈禧與載灃把控朝局權能的強弱反差
三 “老”“少”之爭和“少壯派”內部關系
四 權力格局特點與“名”“實”之辨
五 袁世凱的上位與隱伏敗亡
征引書(文)目
后記
展開全部
晚清“三集團”關系及走勢研究 作者簡介
董叢林,1952年出生,河北鹽山人。歷史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供職于河北師范學院、河北師范大學。任中國義和團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晚清湘淮集團群體及要員為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出版《曾國藩傳》《胡林翼政跡與人生》《刀鋒下的外交:李鴻章在1870-1901》等十余部著作;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光明日報》等多家報刊,發表《吳汝綸棄官從教辨析》《胡林翼與湘系勢力的崛起》《領袖導向與湘淮系勢力的異流》《“迷拐”“折割”傳聞與天津教案》《晚清三大軍政集團的“環鏈關系”說略》《張之洞與袁世凱比較論》等一百多篇論文。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