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讀字錄(全3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8458
- 條形碼:9787532598458 ; 978-7-5325-984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字錄(全3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語言學、古文字研究者《讀字錄》可視為臧克和的學術論文、隨筆、札記等學術作品的合集。分七個方面,大體含括《說文》、簡牘、《尚書》、石刻等幾大研究領域展開,就單篇論文而言,是其個人學術道路的總結。已發表的作品外,還收入大量未發表的學術札記和少量前言后記及其它隨筆文字,以較靈活的方式展現了作者在相關領域的學術思考或點滴感受。
讀字錄(全3冊) 內容簡介
本稿是作者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于今日的文字集合,是作者學術生涯的總結。分漢字認知、簡牘馀話、金文零拾、尚書學記、考據雜志、石刻叢語、序言前言等幾部分。書中文字,依托中國文字與應用中心各類數據庫而完成,其相當部分是未經發表文字。業已發表者,也大都經過了重新訂補。
讀字錄(全3冊) 目錄
◎漢字認知
1漢字?漢字學?漢字學科………………………………………………………………1
2漢字認知器的研製………………………………………………………………………13
3結構的整體性——漢字與視知覺………………………………………………………31
4聯繫的重建——過渡性形體價值⑴……………………………………………………39
5中介的恢復——過渡性形體價值⑵……………………………………………………47
6表意文字認知策略——以楚簡文字主要類型形聲結構增長爲例……………………57
7結構與意義………………………………………………………………………………68
8楷字發展的量化調查報告………………………………………………………………82
9漢字結構與原始移情認知方式…………………………………………………………127
10文字理解與人文修養——以漢字結構排列爲綫索…………………………………142
11義位形亡實存和義位形存實亡——試說一類隱顯對立的義位結構,一種習焉
不察的認知干擾…………………………………………………………………………154
12媒體?書體?文體——魏晉南北朝文字發展的因素和意義…………………………164
◎簡牘餘話
1中國現存*早詩學批評文獻及範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的“詩論”文字…………………………………………………………………………………………179
2楚簡《尚書?君奭》“割申”“周田”聯繫………………………………………188
3出土文字作爲漢字史料使用的兩個問題……………………………………………194
4楚簡字符的發展——兼說一種特殊的異文類型……………………………………200
5再談簡牘石刻等漢語史料“先”字使用問題………………………………………212
6釋“以其古敚之”——兼及戰國楚簡禱祠的結構意義……………………………217
7“由”字使用歷史補說——兼及帛書、楚簡祝由詞結構意義……………………224
8楚簡所見人與自然——兼談《戰國楚竹書?魯邦大旱》的幾個問題……………232
9戰國齊魯楚等地簡文比較……………………………………………………………240
10《嶽麓書院藏秦簡》字詞札迻(一)………………………………………………258
◎金文零拾
1“祝由詞”與《魚鼎匕》器名性質…………………………………………………274
2刻文銘文閱讀隨筆……………………………………………………………………279
3《殷周金文集成》讀書雜誌…………………………………………………………290
4白川學研究之管窺……………………………………………………………………293
◎尚書學記
1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緇衣》所引《尚書》文字
——兼釋《戰國楚竹書?緇衣》有關的幾個字……………………………………300
2楚簡所見《尚書?高宗肜日》祭主及年代問題……………………………………307
3“《尚書》學”傳本及文字問題補説(一)
——以唐抄《古文尚書》庚午刻《書傳》等所存《禹貢》篇爲主………………314
4“《尚書》學”傳本及文字問題補説(二)
——日藏唐抄本《古文尚書?説命》上第十二與韓國庚午刻本及戰國楚簡……327
5“《尚書》學”關鍵字
——“誥”“德”“刑”意義及其結構關係補説(三)……………………………334
6《尚書?召誥》“生子”解詁…………………………………………………………351
◎考據雜誌
1《管錐編》訓詁思想…………………………………………………………………354
2句樣論
——試說中國傳統批評的一個基本結構單位………………………………………367
3套語與變體
——以隋唐石刻結構爲例……………………………………………………………402
4出土文獻中的“竹木金石前盟”……………………………………………………409
5《篆隸萬象名義》釋例………………………………………………………………420
6“金石”辨體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金石”標注舉例………………………………………445
7遮蔽的“巫山”
——隋唐石刻有關“巫山”類詞群標注及語用考察………………………………451
8“詞肥義瘠”與“假象過大”
——以歷代碑板文字爲綫索…………………………………………………………460
9隋唐人物信仰價值補論
——以墓誌石刻文字爲綫索…………………………………………………………477
10畢竟以孰人之意,對應誰家之志?
——由文字以通乎語言,由語言以通乎古聖賢之心志:《孟子》“以意逆志”疏解516
11“和”與“和而不同”………………………………………………………………524
12注釋?修訂?補訂………………………………………………………………………534
13古文例釋………………………………………………………………………………540
14漢和語文比較…………………………………………………………………………548
15唐抄文本與楷字整理…………………………………………………………………556
16羿射暨夸父本事考……………………………………………………………………568
◎石刻叢語
文字部……………………………………………………………………………………587
詞匯部……………………………………………………………………………………588
(一)名物類……………………………………………………………………………588
(二)藝術類……………………………………………………………………………599
(三)稱謂類……………………………………………………………………………605
(四)物量類……………………………………………………………………………615
(五)宗教類……………………………………………………………………………624
(六)普通類……………………………………………………………………………640
(七)虛詞類……………………………………………………………………………706
品評部……………………………………………………………………………………717
(一)藝術類……………………………………………………………………………718
(二)信仰類……………………………………………………………………………755
(三)嗜尚類……………………………………………………………………………763
(四)方域類……………………………………………………………………………768
(五)章法類……………………………………………………………………………770
(六)句樣類……………………………………………………………………………790
(七)作者類……………………………………………………………………………803
(八)詩文類……………………………………………………………………………813
用事部……………………………………………………………………………………825
(一)姓字類……………………………………………………………………………825
(二)用典類……………………………………………………………………………846
(三)用書類……………………………………………………………………………852
(四)職官、教育設施類………………………………………………………………855
(五)儀式(含格式)類………………………………………………………………871
(六)時地類……………………………………………………………………………886
(七)補史及民族類……………………………………………………………………889
校勘部……………………………………………………………………………………902
(一)用韻與音讀類……………………………………………………………………902
(二)句讀類……………………………………………………………………………906
(三)題名誤等格式、結構、搭配、衍文類…………………………………………907
(四)通用、混用類……………………………………………………………………913
(五)脫文、省寫、殘字、誤拆、偏旁類……………………………………………929
(六)時代、避諱、異文、名物及作者類……………………………………………937
(七)著録重復類………………………………………………………………………952
◎序言前言
1二十一世紀漢字文化圈書寫記憶文本庫……………………………………………953
2《域外漢字傳播書系?韓國卷》代序…………………………………………………985
3學人與書藝……………………………………………………………………………988
4大數據網絡時代海量漢字信息有效表達
——《基於大數據網絡字海》凡例說明……………………………………………994
5《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的研製、體例及功能………………………………1001
6斷代?系統?量化
——《中國文字發展史》總序………………………………………………………1006
7國寶珍藏扶桑,漢字重光盛唐
——《日藏唐代漢字抄本文獻文字綜録》代前言…………………………………1026
8《〈說文解字〉字音注釋研究》序……………………………………………………1035
9楷字的傳承與定型
——《研究》序…………………………………………………………1039
10《秦漢六朝字形譜》代前言…………………………………………………………1044
讀字錄(全3冊) 節選
(1) 他日、他年,我們習慣于解作“未來一個時間點”,先入為主,不覺捍格。讀唐建中元年《張翃墓志》(《匯編》第28冊第1頁):“他年客有?眩疾者,執白刃不利于季父。童仆畏駭,莫之敢前。公挺身而進,奪其所執。季父由是免難,京邑之士感而涕流。始知“他年”為“昔年”。杜甫《秋興八首》“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他日解作未來一個時間點,總覺不對勁,至此始通。 (2) 我們讀古籍,偶遇名和字完全重復的,疑疑惑惑,擔心是不是印錯刻錯多字少字。多讀墓志可祛除此惑。唐人多名與字重者,如唐開元十八年《朱庭瑾墓志》(《匯編》第23冊第29頁):“公諱庭瑾,字庭瑾,吳郡人,帝顓頊之遐裔,梁仆射異之五代孫也。”又唐開元十八年《史待賓墓志》(《匯編》第23冊第23頁):“公諱待賓,字待賓,河閑鄚人也。”又唐開元十九年《皇甫慎墓志》(《匯編》第23冊第47頁):“公諱慎,字慎。”又唐開元二十年《王希俊墓志》(《匯編》第23冊第72頁):“公諱希俊,字希俊。”又唐開元二十年《賈元恭墓志》(《匯編》第23冊第77頁):“君諱元恭,字符恭,長樂人也。”又唐開元二十年《崔光嗣墓志》(《匯編》第23冊第88頁):“君諱光嗣,字光嗣。”又唐開元二十一年《房惠琳墓志》(《匯編》第23冊第95頁):“公諱惠琳,字惠琳。”又唐開元二十一年《房君妻崔順墓志》(《匯編》第23冊第100頁):“夫人諱順,字順,博陵安平人也。”唐開元二十一年《楊瑤墓志》:(《匯編》第23冊第112頁):“君諱瑤,字瑤,弘農華陰人也。”唐開元二十三年《夏侯昣墓志》(《匯編》第23冊第141頁):“公諱昣,字昣,其先沛郡譙人也。”唐開元二十三年《盧全操墓志》(《匯編》第23冊第151頁):“君諱全操,字全操,涿郡范陽人也。”唐開元二十七年《張謠墓志》(《匯編》第24冊第90頁):“唐開元十有九年春王正月月三日,范陽張君卒。烏虖哀?!君諱謠,字謠,晉司空茂先之后。”連舉十二例,足祛此疑。 (3) “傳”與“僔”:以葉韻糾誤字。隋大業十年《張達墓志》(《匯編》第10冊第104頁)銘文:“嚳為青帝,棄襲黃云。公劉公甫,文子文孫。建周之國,為張之君。五章六彩,華國朱門。世有仁哲,海外依傳。金烏閉日,玉馬開輪。電影蹔奄,七識還墳。鸞鳴鏡里,鳳儛池邊。悲乎氣絶,灑淚如云。嗚呼哀?!永沒泉門。”大體一韻到底,韻腳字《廣韻》皆歸魂部。唯“世有仁哲,海外依傳”字疑系“僔”字誤混。僔,《廣韻》混部字,茲損切,謙讓。《荀子?仲尼》:“主尊貴之,則恭敬而僔。”楊倞注:“僔與撙同,卑退也。”
讀字錄(全3冊) 作者簡介
臧克和,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科研基地)主任,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上海市政府重點學科-華東師大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帶頭人,受聘國家語標委漢字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IRG國際古漢字編碼專家組組員,世界漢字學會(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tudies)主席,德國DFG全球招標項目首席專家;兼任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教授、德國波恩大學客座教授。集中從事漢字斷代調查與漢字發展史體系研究,涉及漢字發展史、簡帛文字、歷代石刻、漢字文化及《說文》學、《尚書》學等領域。主要著作:《說文解字的文化解說》(1994)、《尚書文字校詁》(1999)、《說文解字新訂》(2002)、《中古漢字流變》(2008)、《簡帛與學術》(2010)、《漢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2011)、《實用說文解字》(2012)、《中國文字發展史隋唐五代卷》(2015)等。其中《說文解字的文化說解》獲得國家圖書獎,主編《漢字研究新視野》獲得國家圖書獎叢書提名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