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人心的本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10037
- 條形碼:9787572210037 ; 978-7-5722-100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心的本質 本書特色
●“谷歌效應”“白熊實驗”提出者社會心理學泰斗韋格納對人類zui后的致敬 “大多數研究者只是在解決心理學領域那些重要的問題,丹尼爾·韋格納卻總是去做這些問題的發明者。”這是哈佛大學幸福課教授吉爾伯特對已故的社會心理學領域傳奇人物丹尼爾·韋格納給予的評價。韋格納開創的“谷歌效應”“白熊實驗”“交互記憶”等研究改變了許多人的學習和工作方式。《人心的本質》是他在被診斷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之前構想出來,這種退行性疾病慢慢破壞了他的行動能力。韋格納邀請他的弟子庫爾特·格雷幫他把想法轉化成文字,這本書也成了他的*后一部著作。 ● 一個思維工具,九大情境,全面透視人類社會與行為 本書討論了在人機關系、敵對關系、組織等日常情境和事件下,如何利用心智知覺來理解和預測人類心理和行為,同時也解釋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匪夷所思的、有趣的、可怕的、滑稽的日常現象。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喻豐作序。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芬 · 平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喬納 · 伯杰誠意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人心的本質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如果人心可以用公式預測、與動物為伴、制造機器人、陷形的受害者、與敵人對峙、守護沉默 、融于集體等。
人心的本質 目錄
推薦序 從人心的本質領略理論之美 -I
前 言 奇跡時刻 -IX
第 1 章 如果人心可以用公式預測 - 001
從繪制一幅心智地圖開始……
第 2 章 與動物為伴 - 023
為什么我們深愛自己的寵物,卻又將一些動物送上法庭?
第 3 章 制造機器人 - 051
為什么我們追求讓機器更像人,但很多人卻害怕逼真的機器人?
第 4 章 隱形的受害者 - 083
相比有罪的壞人,為什么我們更容易指責犯錯的好人?
第 5 章 與敵人對峙 - 113
對于同樣的一群人,為什么他們有時是敵人,有時又能成為我們的朋友?
第 6 章 守護沉默者 - 141
如何幫助昏迷的人、硬化癥患者和孤獨癥患者做決定?
第 7 章 融于集體 - 173
如何避免群體迷思,發揮群體智慧?
第 8 章 追憶逝者 - 201
為什么死亡來臨時,好人會變成大英雄,壞人會變得十惡不赦?
第 9 章 敬畏之心 - 227
為什么自然災害讓我們更愿意相信神?
第 10 章 自我的幻象 - 249
哪些你原本很篤定的真相其實是謊言?
致 謝 - 275
譯者后記 - 279
參考文獻 – 281
人心的本質 節選
恐怖谷與感受谷 動畫電影的出現已經有大約100 年了,從1928 年**部米老鼠電影《汽船威利》上映以來,動畫電影有了長足的發展。如今的電影不僅是彩色的,而且有三維動畫和電腦制作的特效。利用zui新的技術,編程人員可以把動畫人物做得跟真人幾乎一模一樣。“幾乎”是一個重要的限定詞。人類很了不起,但“幾乎”和人一樣的人類則不然。華納兄弟公司發行的影片《極地特快》的主角之一,是幾乎完全像真人的動畫版湯姆·漢克斯。但是人們看到這個角色感覺不太舒服,這部電影的票房慘淡。動畫版的湯姆·漢克斯以演員本人為藍本,演員本人為它配音,但它的皮膚有點過于蒼白,嘴唇也缺乏表現力,看起來很詭異。 更專業的說法是,漢克斯的動畫形象落入了恐怖谷(uncanny valley),也就是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無人之境。1970 年,日本機器人工程師森政弘(Masahiro Mori)首次提出恐怖谷的概念,他對機器人的外貌很感興趣。他預測當機器人看起來比較像真人時,人們會喜歡它們,但當相似度超過一個臨界點——機器人太像真人時,人們反倒不喜歡它們了。他還預測當機器人看起來和人類一模一樣時,人們又會開始喜歡它們。當某事物非常像人類,但又不完全像的時候,人們對它的喜愛度會降低,這就是森政弘所說的恐怖谷。 自從森政弘提出恐怖谷的概念之后,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了它的存在。人們喜歡可愛的機器人面孔,也喜歡真實的人類面孔,但當兩者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介于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面孔時,人們對此的喜愛程度會驟降。猴子身上也出現了恐怖谷的現象,它們對真猴子面孔和漫畫風格猴子面孔的喜歡程度超過了介于真實與不真實之間的猴子面孔。當然,猴子無法告訴你它們為什么不喜歡這些混合型的面孔,但許多研究者對于為什么會出現恐怖谷有自己的見解。 一種觀點認為,人們喜歡兩種類別之間有明確界線的不同事物,包括人類和機器人。從這個角度看,十分像人類的機器人會讓人緊張不安,因為我們不知道應該稱它們為人類,讓它們擁抱自己一下,還是應該稱它們為機器人,讓它們用金屬手幫我們開汽水瓶。如果真是這樣,那么任何類別的界線模糊都會令人不安,哪怕是像零食這種非常普通的類別。然而,人們會開開心心地購買椒鹽脆餅(Pretzel Crisps,椒鹽卷餅和薯片的組合),這說明“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類別是與眾不同的。 具體來說就是,我們預測人形機器人會令人恐懼不安,因為它們與人相似的外表暗示著它們具有人類的心智,這是人類不愿給予它們的。盡管我們很高興看到外表和行為像人的動物具有心智,但心智存在于無生命的物體中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就像看到學步的孩子抽煙一樣。但是機器人的什么心智會讓人感到不舒服,是能動性還是感受性?心智調查提供了一些線索。 人類心智既具有能動性,也具有感受性,但我們通常認為機器人只具有能動性,這說明感受性是機器人的禁區。除了科幻作品中想要主宰世界的邪惡機器人之外,人們能夠接受有能動性的機器人,比如制造汽車、清潔房屋、控制紅綠燈、預測經濟動蕩的機器人。相比起來,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有情感和感覺的機器人。我們用“像機器人一般”這個詞來形容在其人生經歷中沒有多少情感和感受的人并非毫無道理。這個推理暗示著,當人形機器人的外表讓我們覺得它們好像有感覺和情感時,我們就會不安、不舒服。只有生命體才有感覺和情感,所以機器人沒有。我們樂意承認在心智俱樂部中,人類和動物是具有感受性的,而機器只具有能動性。 為了測試感受性在造成恐怖谷現象時所起的作用,我們讓被試觀看兩段人形機器人視頻中的一段。其中一段視頻是從機器人的后面進行拍攝的,因此只能看到電線和電路板。另一段視頻從其前面拍攝,看到的是機器人像人一樣的面孔。然后被試對兩段視頻引起的不適感、對機器人的思考和行動能力(例如能動性)以及感覺和情感能力(例如感受性)進行評級。就像預測的一樣,非常像人的機器人更令人不安,對此的解釋是因為人們認為它更有感受能力。眼睛和嘴似乎體現了感受能力的提升,而這種提升并不正常。 如果恐怖谷的根源在于能被人識別的感受能力,那么具有這種能力的機器人即使沒有人類的面孔也一樣會令人不安。我們用實驗檢驗并證實了這一預測,發現人們甚至想到機器若有感覺和情感也會感到恐懼不安。在一項相關的研究中,哲學家賈斯廷·西茨瑪和愛德華·馬克瑞提出機器人能否聞到各種氣味的問題。人們毫不猶豫地說機器人能聞到化學藥品乙酸異戊酯的氣味,但對機器人能否聞出香蕉和嘔吐物的氣味拿不準,因為這些氣味與情感存在著固有的聯系。 這些研究表明,只要機器人不愛上我們的女兒,我們會愿意讓它在工廠里工作的。如果感覺和情感是機器的禁區,那么它也暗示著對恐怖谷的另一種理解,它不同于森政弘*初提出的觀點。在*初的觀點中,極其像人的機器人會走出恐怖谷,再次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如果我們從根本上認為,無論機器人的外表是什么樣,它們都不應該有感覺和情感,那么即使機器人長得跟人一模一樣,只要它們表達了情緒,依然會令人恐懼不安。這不應該被稱為恐怖谷,而應該是“感受谷”,只要一個事物依然被歸為機器,便永遠無法逾越這道深谷。 感受谷觸及了一個深層問題,那就是心智知覺的什么維度對理解人性至關重要。通過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提出人性的本質是能動性,是思考、推理和行動能力: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無窮的能力!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像一個天使! 在智慧上像一個天神 ! 相反,作家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認為人性的本質是感受,能夠感受各種事物和忍受痛苦:人類的本質是不追求完美,有時愿意為了保持忠誠而作惡……準備好了接受*終的失敗,被生活打垮,這是把愛給予其他人時必會付出的代價。 感受谷說明奧威爾的判斷是對的,人們從根本上期望別人有情感、有感覺,而認為機器不應該有情感、有感覺。 ……
人心的本質 作者簡介
丹尼爾 · 韋格納 ●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社會心理學泰斗。他開創的“谷歌效應”“白熊實驗”“交互記憶” 等研究改變了許多人的學習和工作方式。 ● 獲得過多項心理學界至高獎項,包括美國心理協會杰出科學貢獻獎、心理科學協會威廉 · 詹姆斯獎、實驗社會心理學學會杰出科學 家獎等。人們還用其姓名命名了一個重要獎項——丹尼爾 · 韋格納理論創新獎,用以獎勵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杰出研究者。 庫爾特 · 格雷 北卡羅來納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道德理解科學中心創始人,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領域杰出青年學者,師從韋格納教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