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小時候 本書特色
林海音寫活了老北京的《城南舊事》,而琦君筆下的杭州,也處處洋溢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白先勇 雖然她的童年充滿了憂傷,但她總把*美好的寫給青少年讀者,讓孩子們讀她的書開卷有益。 ——林海音 《讀者文摘》轉載琦君的文章,總有二十來篇,她成為作品*常為《文摘》轉載的中國作家。 ——林語堂之女 琦君散文是詩化散文的典范。 ——王鼎鈞 讀琦君的文章,會很容易的進入琦君那個和樂敦厚的東方世界。 ——隱地
小時候 內容簡介
時光飛逝,而童心永不會老去。 本書是《琦君散文精品集》(4卷)之一,以童年、童心、童趣、童真為四個側面,精選琦君散文中的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經典代表篇目,如 《桂花雨》《金盒子》《青燈有味似兒時》等名篇。其散文善于從日常生活和平凡小事中挖掘素材,以生動傳神的細節描摹和誠摯溫潤的干凈文字表達至真至善的美好情感,這種毫無距離感的寫作風格和永恒的人生主旨,為中小學生寫作及閱讀提供了極好的范本,也為塑造青少年的純正品格提供了范本。 一本好書,有如一滴雨露,映照大千世界,滋潤干涸心靈。讀琦君的書,正有此益。
小時候 目錄
**輯 童趣:金盒子 / 001
母親的書 / 003
媽媽,我跌跤了! / 009
“哈背牛年” / 012
媽媽炒的酸咸菜 / 020
媽媽罰我跪 / 023
萬花筒 / 028
爸爸教我們讀詩 / 031
新春的喜悅 / 035
金盒子 / 038
小小顏色盒 / 044
小瓶子 / 048
春節憶兒時 / 055
壓歲錢 / 072
乞丐棋 / 080
下雨天,真不好 / 083
兒時不再 / 090
第二輯 童年:粽子里的鄉愁 / 095
爺爺的味兒 / 097
嘗新 / 100
看咸魚 / 104
吃大菜 / 107
頭發與麥芽糖 / 112
蘿卜大餐 / 116
桂花鹵·桂花茶 / 118
粽子里的鄉愁 / 123
春酒 / 127
夢中的餅干屋 / 131
香菇蒂 / 135
紅豆糕 / 141
第三輯 童心:桂花雨 / 145
寂寞童心 / 147
桂花雨 / 149
關公借錢 / 153
阿喜的花籃 / 156
不倒翁 / 160
坑姑娘 / 164
魔筆 / 167
孔雀錯了 / 170
木魚的故事 / 173
玳瑁發夾 / 176
玻璃珠項鏈 / 186
幼兒的心愿 / 191
變戲法的老人 / 193
第四輯 童真:青燈有味似兒時 / 197
捉驚 / 199
幼兒看戲 / 203
一撮珍珠 / 206
小羊 / 209
**次坐火車 / 211
別針風波 / 219
青燈有味似兒時 / 224
童趣 / 234
菜籃挑水 / 236
蟹醬字 / 239
大紅包 / 244
貓債 / 247
媽媽,讓鴿子回家 / 252
豬年感懷 / 255
小時候 節選
母親的金手表 母親那個時代,沒有“自動表”、“電子表”這種新式手表,就連一只上發條的手表,對于一個鄉村婦女來說,都是非常稀有的寶物。尤其母親是那么儉省的人,好不容易父親從杭州帶回一只金手表給她,她真不知怎么個寶愛它才好。 那只圓圓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來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個時候,它是我們全村*漂亮的手表。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到我家來,聽說父親給母親帶回一只金手表,都會要看一下開開眼界。母親就會把一雙油膩的手,用稻草灰泡出來的堿水洗得干干凈凈,才上樓去從枕頭下鄭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長長的絲絨盒子,輕輕地放在桌面上,打開來給大家看。然后瞇起(近視眼)來看半天,笑嘻嘻地說:“也不曉得現在是幾點鐘了。”我就說:“您不上發條,早就停了。”母親說:“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時間看手表?看看太陽曬到哪里,聽聽雞叫就曉得時辰了。”我真想說:“媽媽不戴就給我戴。”但我也不敢說,知道母親絕對舍不得的。只有趁母親在廚房里忙碌的時候,才偷偷地去取出來戴一下,在鏡子里左照右照一陣又脫下來,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長短針指在哪一時哪一刻。跟母親一樣,金手表對我們來說,不是報時,而是全家緊緊扣在一起的一種保證,一份象征。我雖幼小,卻完全懂得母親寶愛金手表的心意。 后來我長大了,要去上海讀書。臨行前夕,母親淚眼婆娑地要把這只金手表給我戴上,說讀書趕上課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堅持不肯戴,我說:“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儉用買一只。這只手表是父親留給您的*寶貴的紀念品啊!”因為那時父親已經去世一年了。 我也是流著眼淚婉謝母親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就由同學介紹熟悉的表店,買了一只價廉物美的不銹鋼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寫信給母親時,就會看著手表寫下時刻。我寫道:“媽媽,現在是深夜一時,您睡得好嗎?枕頭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時常上發條,不然的話,停止擺動太久,它會生銹的喲。”母親的來信總是叔叔代寫,從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對任何人說的。 大學四年中,我也知道母親身體不太好。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癥,我一點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讀書分心,叫叔叔瞞著我。我大學畢業留校工作,**個月薪水就買了一只手表,要送給母親,也是金色的。不過比父親送的那只江西老表要新式多了。 那時正值對日抗戰,海上封鎖,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凍的嚴冬,千辛萬苦從旱路趕了半個多月才回到家中,只為拜見母親,把禮物獻上。沒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兩個月前,默默地逝世了。 這分錐心的懺悔,實在是百身莫贖。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我是不該在兵荒馬亂中,離開衰病的母親遠去上海念書的。她掛念我,卻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慈母之愛,昊天罔極。幾十年來,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何能報答親恩于萬一呢? 我含淚整理母親遺物,發現那只她*寶愛的金手表,無恙地躺在絲絨盒中,放在床邊抽屜里。指針停在一個時刻上,但絕不是母親逝世的時間。因為她平時就不記得給手表上發條,何況在沉重的病中! 手表早就停擺了,母親也棄我而去了。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忍心去開發條,撥動指針。因為那究竟是母親在日,它為她走過的一段旅程,記下的時刻啊。 沒有了母親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只讓寶貴光陰悠悠逝去。在每天二十四小時中,竟不曾好好把握一分一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無益,這絕不是母親隱瞞自己病情,讓我專心完成學業的深意,我必須振作起來,穩定步子向前走。 于是我抹去眼淚,取出金手表,開緊起發條,撥準指針,把它放在耳邊,仔細聽它柔和有韻律的嘀嗒之音。仿佛慈母在對我頻頻叮嚀,心也漸漸平靜下來。 我把從上海為母親買回的表和它放在一起,兩只表都很準確。不過都不是自動表,每天都得上發條。有時忘記上它們,就會停擺。 時隔四十多年,隨著時局的紊亂和人事的變遷,兩只手表都歷盡滄桑,終于都不幸地離開了我的身邊,不知去向了。 現在我手上戴的是一只普普通通的不銹鋼自動表,式樣簡單,報時還算準確。但愿它伴我平平安安地走完以后的一段旅程吧! 去年我的生日,外子卻為我買來一只精致的金表,是電子表。他開玩笑說我性子急,脈搏跳得快,表戴在手上一定也越走越快。而且我記性又不好,一般的自動表脫下后忘了戴回去,過一陣子就停了,再戴時又得校正時間,才特地給我買這個表,幾年里都不必照顧它,也不會停擺,讓我省事點。他的美意,我真是感謝。 自動表也好,電子表也好,我時常懷念的還是那只失落了的母親的金手表。 有時想想,時光如真能隨著不上發條就停擺的金手表停留住,該有多么好呢?
小時候 作者簡介
琦君(1917—2006),被譽為“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恒星”,以散文寫作著稱。其散文獲中山文藝創作獎、金鼎獎等各種獎項,代表作有《桂花雨》《青燈有味似兒時》《三更有夢書當枕》等。小說代表作為《橘子紅了》。散文《桂花雨》《春酒》等數十篇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并被譯為美、韓、日文等。其散文以至純至美之筆,寫至真至善之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