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3081
- 條形碼:9787520373081 ; 978-7-5203-730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 本書特色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主要運用文獻研究法和交叉研究法,在掌握文獻資料基礎上進行歷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綜合研究。該書使用資料主要是與日美關系、日本國家戰略調整相關的中外學術專著、期刊和資料集、統計數據,特別是重點收集和參考日本官方文獻和智庫研究成果以及媒體報道、新聞分析等原始資料,利用互聯網查閱大量新資料,保證研究成果建立在資料新穎、翔實可靠的基礎之上。 該書內容創新體現在:從日美關系的角度較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戰后以來日本國家戰略形成、演變、轉換和發展趨向,從理論角度對影響日本國家戰略的主要因素進行了探討。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基于戰后日本國內外條件的特殊性從民族主義和日美關系角度切入分析,以政治、安全領域內外因素博弈構成展開論述的主線,在論述中涉及對外經濟戰略、軟實力等內容,都是作為日本國家戰略調整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加以處理,有助于清晰地揭示主導日本國家戰略形成和轉換的動因。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族主義為經、日美同盟為緯,較系統地考察了在當前世界變局下日本國家戰略轉換的原因、經過、性質和影響,從理論角度探討了影響日本國家戰略的相關因素。亞太權力格局變化和自主性提高,推動日本國家戰略從戰后和平主義轉向“積極和平主義”。為應對東亞權力轉移,日本提出多種戰略構想。在“積極和平主義”國家戰略下,日本調整國內體制,解除安全“區”,實行積極外交、安全戰略,加強日美同盟,構建新地緣政治聯盟,主動參與靠前格局和靠前秩序重構。推動印太構想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是“積極和平主義”國家戰略的兩大實踐,目的在于加強競爭,形成協商、合作與防范、牽制并行的對華戰略格局。實行“積極和平主義”國家戰略是日本應對世界變局的重大抉擇,是其走向“正常國家”進程中的新階段。本書還對日本國家戰略轉換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 目錄
**節 選題意義
一 戰后日本國家戰略與美國的關系
二 日本國家戰略的形成和演變
三 日本國家戰略演變的影響
第二節 關于日本國家戰略概念
一 何謂國家戰略
二 何謂日本的國家戰略
三 日本國家戰略再次處于轉換時期
第三節 幾個相關理論
一 民族主義理論
二 保守主義理論
三 政治與經濟關系理論
四 權力轉移理論
五 地緣政治理論
六 同盟理論
第四節 研究思路、論文結構、方法和資料
一 研究思路
二 論文結構
三 研究方法和使用資料
第五節 研究內容的創新程度和特點
一 研究內容的創新
二 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三 研究特點
**章 冷戰時期和冷戰后美國對日政策與日本國家戰略
**節 冷戰時期美國對日政策與日本國家戰略確立
一 戰后改革、舊金山體制與吉田主義國家戰略
二 冷戰時期日美關系的調整
第二節 冷戰后美國亞太政策調整與《日美安全條約》再定義
一 冷戰結束后東亞格局變化與日美摩擦
二 美國對華“接觸”戰略與《日美安全條約》再定義
第二章 中國崛起與美日調整戰略思路
**節 中國崛起對美日戰略的沖擊
一 中國崛起與美日對華新認識
二 美國對日政策重估與調整
第二節 日本應對中國崛起的兩種戰略構想
一 民族主義的價值觀外交構想
二 亞洲主義戰略構想與嘗試
三 新戰略構想提出的背景分析
第三章 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對日本的政策
**節 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
一 “亞太再平衡”戰略分析
二 “亞太再平衡”戰略提出的背景
三 “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目標
第二節 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對日本作用的認識
一 “亞太再平衡”戰略下日本的作用
二 新形勢下的對日懷柔政策
三 推動日美軍事一體化
第三節 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下對日本地區政策的要求
一 要求日本服從美國對華戰略安排
二 鼓勵日本擴大地區安全關系
三 “亞太再平衡”戰略下對日政策的特點
第四章 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下日本國家戰略轉換
**節 “積極和平主義”國家戰略的確立
一 “積極和平主義”戰略的性質與內涵
二 改革國家體制以適應國家戰略轉換
第二節 完善國家安全法制體系
一 修改和制定安全法制
二 解禁安全禁區
三 推動修改憲法
第五章 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下日本提高自主性
**節 加強日美同盟
一 配合美國亞太戰略
二 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
第二節 構建制約中國的國際安全網
一 民主黨內閣對華政策
二 釣魚島爭端與調整軍事布局
三 制約中國的外交行動
第三節 對朝鮮半島新政策
一 構建日韓新關系
二 對朝鮮保持高壓態勢
三 對朝鮮半島政策的問題
第四節 對俄羅斯積極外交
一 解決“北方領土”的幾種方案
二 對俄積極外交攻勢
三 對俄積極外交的原因
第五節 “亞太再平衡”戰略下日本的地區經濟戰略
一 從東亞共同體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
二 民主黨政府在兩個談判之間搖擺
三 安倍政府積極參加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
第六章 特朗普政府初期政策調整與日本國家戰略轉換
**節 特朗普政府初期的亞太政策
一 特朗普政府初期的亞太政策及其特點
二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
三 特朗普政府的對日政策
第二節 安倍政府穩步推進國家戰略轉換
一 特朗普政府對日政策下日本的隱憂
二 自民黨新修憲方案與前景
三 提高軍事力量和擴大軍事作用
四 在地區經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五 改善中日關系的思考
第七章 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下日本的對外戰略動向
**節 日本的印太戰略:次大國主導地區秩序
一 日本提出印太戰略
二 日本印太戰略的內容
三 日本印太戰略的目標
第二節 主導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
一 特朗普政府退出TPP對日本的沖擊
二 日本決定主導TPP談判
三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意義
第三節 調整對“一帶一路”倡議政策與改善中日關系
一 日本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態度的變化
二 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態度的變化
三 日本對“一帶一路”倡議態度轉趨積極
第四節 清算戰后遺留問題的努力與挫折
一 日韓慰安婦和強征勞工賠償問題再起波瀾
二 日俄締約和領土交涉勞而無功
三 歷史遺留問題對日本外交的影響
第八章 中美日關系新定位與中日探索構建新型關系
**節 中美關系進入調整期
一 中美結構性矛盾突顯
二 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
三 站在歧路上的中美關系
第二節 日本國家戰略轉換面臨新形勢
一 美國對日壓力與日本的自主性
二 中美關系變化與日本的反應
三 從印太戰略到印太構想
四 日本智庫對日美同盟和中美日關系的估計
第三節 探索構建新時期的中日關系
一 加強對日本民族主義的研究
二 增進相互了解尋求構建新關系
三 夯實和擴大中日關系的基礎
四 求同存異保持中日關系穩定發展
第九章 決定日本國家戰略的幾個因素——理論角度的探討
**節 日本民族主義的特殊性
一 近代日本民族主義的特殊性
二 戰后日本民族主義的兩面性
三 當前日本國家戰略轉換中的民族主義特點
第二節 日本的保守主義政治
一 保守主義一般原則辨析
二 日本新保守主義
三 日美新保守主義比較
第三節 政治因素主導國家戰略
一 經濟因素對國家戰略的影響
二 近代以來經濟因素對日本國家戰略的影響
三 當前經濟形勢與國家戰略走向
第四節 東亞國際權力轉移的特殊性
一 權力轉移的一般特點
二 東亞權力轉移的兩個層次
三 后發特質和全球化下東亞權力轉移的特點
第五節 海洋國家的地緣政治定位
一 華夷秩序與日本
二 日本的海洋國家論
三 日本國家戰略的指導理論
第六節 日美同盟的特殊性
一 同盟的一般理論
二 日美同盟特殊性與日本民族主義
三 對日美同盟政治危機的分析
四 中國崛起與日美同盟
第七節 結語:當前日本國家戰略轉換的特點
參考文獻
后記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 節選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 (一)小泉內閣的民族主義與美國的態度 從小泉內閣到安倍內閣,日本加快走向“正常國家”的步伐。這是日本政治演變和美國調整對日政策等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而推動這一轉變的力量是日本民族主義。 小泉內閣標志日本戰后政治史進入一個新時期。有人對戰后日本首相作一統計,從1980年到小泉之前的日本首相若非出身田中、竹下派,即是得到田中、竹下派支持。①田中、竹下派一直是自民黨內重視中日關系的主要派系,對保證中日關系平穩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小泉則不然,他是同舊田中、竹下派較量勝出而擔任首相的。由非田中、竹下派支持的政治家擔任首相是20多年來日本政壇的首次,反映了政壇派系結構的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風向和對華態度的變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小泉當選后,日本加快向“正常國家”方向轉變,在對外政策上更向現實主義傾斜。小泉強調“日美同盟和國際協調”,但實際上更重視對美關系,加強日美同盟,并借此突破戰后“禁區”,擴大在國際上的影響。在安全方面,小泉政府借配合美國的反恐戰爭、加強日美安全合作和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等名義,制定一系列法律,如2001年的《反恐對策特別措置法》、修改《聯合國維和行動合作法》、制定2003年的《伊拉克復興特別措置法》和2004年的《有事相關七法案》,擴大自衛隊在海外的活動范圍,提高了日美協同作戰的能力。在外交方面,小泉把日美關系推上一個新臺階,而在亞洲外交方面卻接連碰壁。當然這不能簡單地說小泉不重視亞洲外交。小泉任內兩度訪問朝鮮,是戰后首相中絕無僅有的。在中國、東盟關系迅速發展的帶動下,日本和東盟的經濟合作也加快步伐,并提出十六國東亞合作建議。他還提出后面將要提到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但小泉的民族主義立場使他在一意孤行參拜靖國神社受到中、韓兩國的批評時,不敢正視現實,反映了他思想深處輕視亞洲的錯誤觀念,在亞洲外交上也未能取得期望成果。 應當說,是冷戰后國際形勢的變化為日本民族主義進一步釋放提供了環境。“正常國家”論就是在這一條件下提出來的。與此同時,日美同盟也頻亮“紅燈”,面對國際形勢和日本政治的變化,美國要繼續利用日本的戰略地位,保持在東亞存在而調整對日政策。1996年,《日美安全條約》重新定義,美國愿意讓日本在同盟的框架下發揮更大作用。2000年10月,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發表的《阿米蒂奇報告》再次表示對日本民族主義要求給予理解和尊重,目的仍是使日美同盟保持穩定。而且美國重新評估東亞安全形勢,抓緊建立美日聯合作戰體制,要求日本放棄對“集體自衛權”的禁令。這實際上等于美國放任日本修改戰后憲法,改變戰后體制。美國對日政策的讓步加快了日本向“正常國家”轉變的步伐。 正因為日本的“正常國家”與日美關系密切相關,所以日本要保持怎樣的日美關系和美國要采取怎樣的對日政策都影響“正常國家”定位。由于國際形勢變化,日本民族主義與美國霸權之間的關系又陷入新一輪矛盾之中。日本既要改變日美關系的不平等性,又要保持日美關系的穩定;既要依靠日美同盟,也要不斷拓展亞洲外交等新舞臺。美國的對日政策始終是把日本作為其推行東亞戰略的工具,既要依靠日本加強對東亞地區的控制,又要約束日本不破壞東亞地區的戰略平衡。盡管日美關系既相互依賴又存在矛盾,但美國的對日政策仍對日本的國家走向保持重要影響。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當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引發與中、韓外交危機時,美國國會通過批評日本的議案,并以議員談話的方式以及外交渠道低調而鄭重地向日方表達了對其否定歷史和惡化地區氣氛的嚴重關切。 ……
日本國家戰略研究 作者簡介
孫承,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東亞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研究方向:日本政治外交、東亞國際關系。 1950年生于沈陽。1977年恢復高考考入遼寧大學歷史系,1979年考取本校日本研究所研究生,1983年評為助理研究員。1986年考取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89-1998年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太平洋研究室負責人、研究員,1999-2004年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訪問學者,日本研究情報基金、東京大學、文部科學省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主要著作有:《日本資本主義國內市場的形成》《日本與東亞:一個變化的時代》《近現代中日文化交流概說(1840-1990)》等,主編了《日本與亞太:世紀之交的分析與展望》《國際體系的轉型:中國與東亞》《日本軟實力研究》《東亞地區秩序的構建:協商與合作》,譯著有《南洋華僑的歷史與現狀》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