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政治社會學卷:孟德斯鳩與盧梭 社會主義與圣西門/涂爾干文集(第八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41062
- 條形碼:9787100141062 ; 978-7-100-14106-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社會學卷:孟德斯鳩與盧梭 社會主義與圣西門/涂爾干文集(第八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師生古典社會學三大家之一,涂爾干一生思想精華
政治社會學卷:孟德斯鳩與盧梭 社會主義與圣西門/涂爾干文集(第八卷) 內容簡介
本卷的主題為政治哲學,共包括三個部分的內容。篇文獻為《孟德斯鳩與盧梭》, 由兩部分組成:《孟德斯鳩對社會科學興起的貢獻》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在這兩篇文獻中,涂爾干的立論都試圖暗示:社會學的肇端應該追溯到孟德斯鳩和盧梭有關“法”的理論。第二篇文獻《社會主義與圣西門》是根據涂爾干專門討論社會主義問題的講義整理而成,核心論題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基本差別,由這一差別可以引出兩者在起源、樣態、社會建構的形式和方向上的根本差別。在很后一部分中,編選了涂爾干所發表的專論政治理論和政治問題的書評、筆記、論文和討論等。本卷為研究涂爾干的政治哲學思想所不可或缺,通過考察他對盧梭和孟德斯鳩思想的詮釋和對社會主義理論基礎的檢視得以更全面和透徹的理解涂爾干的思想,并且本書的翻譯水準很高。
政治社會學卷:孟德斯鳩與盧梭 社會主義與圣西門/涂爾干文集(第八卷) 目錄
孟德斯鳩與盧梭一一社會學先驅
**部分 孟德斯鳩對政治科學興起的貢獻
**章 確立政治科學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 孟德斯鳩在何種程度上確定了政治科學的領域?
第三章 孟德斯鳩的社會分類
第四章 孟德斯鳩在何種程度上相信政治世界受明確的法的支配?
第五章 孟德斯鳩的方法
第六章 結論
第二部分 盧梭的《杜會契約論》
**章 自然狀態
第二章 社會的起源
第三章 《杜會契約論》與政治體的確立
第四章 論一般主權
第五章 論一般法
第六章 論特殊的政治法
第七章 結論
社會主義與圣西門
初版序言
**部分 社會主義的定義和起源
**章 社會主義的定義
第二章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第三章 18世紀的社會主義
第四章 西斯蒙第
第二部分 圣西門的學說和圣西門學派
第五章 圣西門的生平與著作
第六章 圣西門的學說:實證主義的基礎
第七章 圣西門的學說(續):實業體系的歷史起源
第八章 圣西門的學說(續):實業體系的組織
第九章 圣西門的學說(終):國際主義與宗教
第十章 圣西門(終)――批判性結論
第十一章 圣西門學派:本課程的批判性結論
第十二章 課程總結
政論
德意志高于一切――德國的心態與戰爭
誰想要戰爭?――從外交文獻看“一戰”的起源
論文
國家
國家、軍國主義與戰爭
國家、道德與軍國主義
反猶主義與社會危機
《法蘭西書簡》序言
未來的政治
筆記
社會主義的定義
霍布斯的政治科學
討論
社會各階級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
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
公務員工會
政教分離
書評
米廖科夫,《論俄國文明的歷史》
富耶,《社會財產和民主》
庫利徹,《原始刑法研究》
古恩特,《刑法的歷史與哲學中的報復觀念》(第三卷,**章)
魯托斯拉夫斯基,《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馬基雅維里以來國家體制的持存和消亡》
薩維利奧·梅里諾,《社會主義的形式和本質》
政治社會學卷:孟德斯鳩與盧梭 社會主義與圣西門/涂爾干文集(第八卷) 作者簡介
涂爾干(杜爾克姆、迪爾凱姆),法國社會學家,社會學的學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國孚日省埃皮納爾一個小城鎮的猶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學習希伯萊文、舊約和猶太教法典。青年時代放棄了宗教信仰,走上實證科學的道路。1879年,就學于巴黎高等師范學校,1882年畢業。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學教書。其間赴德國一年,學習教育學、哲學、倫理學,深受W.馮特實驗心理學的影響。1887-1902年,在波爾多大學教書,并在那里創建了法國第一個教育學和社會學系。1891年,被任命為法國第一位社會學教授。1898年,創建了法國《社會學年鑒》。圍繞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輕社會學家的團體──法國社會學年鑒派。1902年后執教于巴黎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了這位反戰學者的學術研究,他的兒子和許多學生死于戰場,他受到極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工論》(1893)、《社會學方法的規則》(1895)、《自殺論》(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