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0428
- 條形碼:9787100190428 ; 978-7-100-19042-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卷)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史新編》是有名哲學家馮友蘭的經典著作。本書以時代思潮為綱,以對每個思潮中涌現出的哲學中心問題的闡釋為要,對中國哲學史做出了全面而深透的研究;綜合歷朝歷代的政治條件、社會環境和文化事件,提煉出一系列具有時代意義和學術高度的性見解,對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書在著重探討中國哲學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在相當程度上對中國文化史和思想史進行了梳理,呈現出一個高度濃縮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卷) 目錄
第三冊
緒論??/??3
**節??“過秦” /??3
第二節??“宣漢” /??7
第二十五章??漢初黃老之學??/??12
**節??曹參的黃老政治??/??12
第二節??汲黯的黃老政治??/??13
第三節??司馬遷父子的黃老之言??/??14
第二十六章??漢初*大的政論家和哲學家—賈誼??/??21
**節??陸賈的“逆取順守”的策略??/??21
第二節??賈誼對于秦朝所以滅亡的分析及其對付農民的策略??/??22
第三節??賈誼對于地主階級的忠告??/??24
第四節??賈誼恢復了關于“禮”“法”的爭論??/??25
第五節??賈誼對于鞏固地主階級政權的一些建議??/??27
第六節??賈誼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31
第二十七章??董仲舒公羊學和中國封建社會上層建筑??/??38
**節??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漢武帝和董仲舒??/??38
第二節??董仲舒和公羊春秋??/??42
第三節??公羊春秋和漢朝的政策??/??44
第四節??董仲舒所講的《春秋》的“微言大義” /??47
第五節??董仲舒的政治綱領??/??49
第六節??董仲舒關于“天”的宗教化思想??/??50
第七節??董仲舒關于氣和陰陽五行的學說??/??52
第八節??董仲舒的神秘主義的天人感應論??/??62
第九節??董仲舒的人性論??/??67
第十節??董仲舒的封建主義的社會和倫理思想??/??70
第十一節??董仲舒的歷史觀??/??77
第十二節??董仲舒的邏輯思想??/??80
第十三節??春秋公羊學和中國社會的兩次大轉變??/??82
第二十八章??《禮記》與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筑??/??85
**節??《禮記》其書??/??85
第二節??關于冠禮和婚禮的“義” /??86
第三節??關于喪、祭禮的“義” /??90
第四節??關于孝的理論??/??95
第五節??禮是變動的??/??98
第六節??《樂記》??/??102
第七節??《中庸》??/??106
第八節??《大學》??/??117
第二十九章??董仲舒哲學體系的對立面—淮南王劉安的黃老之學??/??125
**節??黃老之學與神仙家??/??125
第二節??劉安其人和《淮南子》其書??/??127
第三節??《淮南子》關于“氣”的唯物主義的理論??/??129
第四節??《淮南子》關于天人關系的反目的論的理論??/??135
第五節??《淮南子》中的形、神二元論??/??141
第六節??《淮南子》中反映論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145
第七節??《淮南子》的人性論??/??148
第八節??《淮南子》中主張“變”的社會、政治思想??/??150
第三十章??《鹽鐵論》與“義利之辨” /??157
**節??地主階級打擊商人的斗爭??/??157
第二節??《鹽鐵論》的主要內容??/??162
第三節??“義利之辨” /??168
第四節??鹽鐵會議與《大學》??/??170
第三十一章??緯書中的世界圖式??/??172
**節??讖緯的社會根源??/??172
第二節??《易緯》的宇宙形成論??/??174
第三節??《洛書》??/??178
第四節??“太一” /??180
第五節??八卦方位??/??181
第六節??“卦氣” /??183
第七節??緯書的世界圖式與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比較??/??188
第三十二章??古文經學的興起及其哲學家—劉歆、揚雄、桓譚??/??191
**節??什么是古文經學??/??191
第二節??石渠會議??/??193
第三節??劉向、劉歆關于《洪范》五行的理論??/??194
第四節??劉歆的“元氣”說??/??196
第五節??劉歆與《左傳》??/??198
第六節??劉向、劉歆的《七略》??/??200
第七節??揚雄《太玄》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202
第八節??揚雄的《法言》??/??213
第九節??桓譚對形、神關系的唯物主義見解及其反對神秘主義的斗爭??/??215
第十節??王充對劉、揚、桓的評價??/??217
第三十三章??王充—兩漢時代*大的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哲學家??/??219
**節??今文經學的反攻和白虎觀會議??/??219
第二節??王充的家世和著作??/??220
第三節??王充的天文學??/??223
第四節??王充關于“氣”的思想??/??226
第五節??王充關于天、人關系的理論??/??229
第六節??王充對于“天人感應”的批判??/??231
第七節??王充關于形、神關系的理論??/??238
第八節??王充的反映論的認識論和方法論??/??245
第九節??王充關于性、命的理論??/??253
第十節??王充的歷史觀??/??263
第十一節??王充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266
第三十四章??東漢末無神論和進步的社會思想??/??269
**節??張衡反對讖緯的理論??/??269
第二節??張衡的天文學和宇宙形成論??/??270
第三節??王符的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進步的社會思想??/??274
第四節??仲長統的無神論和進步的歷史觀??/??280
第五節??何休關于“太平”的思想??/??285
第三十五章??東漢末農民大起義和《太平經》??/??288
**節??以黃巾軍為代表的農民起義??/??288
第二節??《太平經》其書??/??291
第三節??《太平經》中的“太平”思想??/??292
第四節??《太平經》的“天地周期”論??/??297
第五節??農民起義的優點和缺點、進步性和局限性??/??299
第四冊
自序??/??303
緒論??/??305
**節??門閥士族的形成與發展??/??305
第二節??門閥士族為什么叫士族??/??307
第三節??東漢末倫理教條的沒落??/??310
第四節??南北朝的分裂和隋唐的統一??/??313
第三十六章??玄學的先河—劉劭的《人物志》和鐘會的《四本論》??/??315
**節??漢魏之際的名實問題??/??315
第二節??劉劭的《人物志》??/??317
第三節??鐘會的《四本論》??/??324
第四節??從名實到名理??/??327
第三十七章??通論玄學??/??330
**節??玄學的主題??/??331
第二節??玄學的方法??/??333
第三節??玄學中的派別和發展階段??/??340
第四節??玄學與抽象思維??/??342
第三十八章??王弼、何晏的貴無論—玄學的建立及其發展的**階段??/??345
**節??王弼、何晏的生平與著作??/??345
第二節??何晏的《道論》??/??347
第三節??王弼、何晏關于“無名”的辯論??/??351
第四節??王弼關于一般和特殊的關系的幾種說法??/??353
第五節??王弼關于“一”和“多”的理論??/??355
第六節??王弼關于常、變、動、靜的理論??/??359
第七節??王弼關于社會人生方面的理論??/??364
第八節??王弼、何晏關于“圣人”有情、無情的辯論??/??367
第三十九章??嵇康、阮籍及其他“竹林名士” /??372
**節??從黃老到老莊??/??372
第二節??嵇康論精神境界的**層次—“越名教而任自然” /??374
第三節??嵇康論精神境界的第二層次—“心不違乎道” /??378
第四節??嵇康論音樂??/??382
第五節??嵇康對于當時社會迷信的態度??/??388
第六節??阮籍的《大人先生傳》??/??394
第七節??阮籍的《達莊論》??/??398
第八節??“達”與“作達” /??401
第四十章??裴頠的崇有論和歐陽建的言盡意論—玄學發展的第二階段??/??403
**節??裴頠和他的《崇有論》??/??403
第二節??裴頠全部哲學思想的自述??/??405
第三節??裴頠所提出的貴無論的社會根源??/??407
第四節??裴頠所說的貴無論的社會影響??/??408
第五節??裴頠總論有無??/??410
第六節??所謂“言意之辨” /??412
第七節??歐陽建的《言盡意論》??/??414
第八節??從王弼到郭象??/??417
第四十一章??郭象的“無無論”—玄學發展的第三階段??/??420
**節??向秀的《莊子注》和郭象的《莊子注》的關系??/??420
第二節??郭象關于“有”“無”的理論??/??426
第三節??郭象關于“性”“命”的理論??/??433
第四節??郭象關于動、靜和生、死的理論??/??438
第五節??郭象關于“無對”和“有對”的理論??/??441
第六節??郭象關于“有言”和“無言”的理論??/??447
第七節??郭象關于“無心”“無為”“無待”的理論??/??451
第八節??郭象關于“圣人”的理論??/??458
第九節??郭象關于“名教”與“自然”的理論??/??463
第十節??郭象的《莊子序》和《莊子注序》??/??468
第四十二章??魏晉之際玄學以外的唯物主義和進步的社會思想??/??472
**節??曹植的唯物主義思想??/??472
第二節??楊泉的《物理論》??/??475
第三節??鮑敬言的“無君論” /??477
第四十三章??玄學的尾聲及其歷史的功過??/??482
**節??《列子》和《列子注》??/??482
第二節??玄學與孔丘??/??485
第三節??玄學歷史功過的哲學根源??/??489
第四十四章??通論佛學??/??492
**節??所謂儒、釋、道三教??/??492
第二節??佛教和佛學的主題—神不滅論??/??494
第三節??佛學的方法??/??496
第四節??中國佛教和佛學發展的階段??/??497
第五節??一個辯論,一個問題??/??498
第四十五章??佛學在中國發展的**階段—“格義” /??500
**節??僧肇及其著作??/??500
第二節??慧遠的《神不滅論》及其他??/??507
第三節??道生的諸“義” /??512
第四節??謝靈運的《辯宗論》??/??517
第四十六章??中國佛學發展的第二階段—教門??/??520
**節??三論宗??/??520
第二節??《大乘起信論》??/??526
第三節??玄奘的《成唯識論》??/??529
第四節??華嚴宗的三個“義” /??532
第四十七章??中國佛學發展的第三階段—“宗門” /??537
**節??禪宗出現的歷史意義??/??537
第二節??慧能和神秀—禪宗中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539
第三節??禪宗的“不道之道” /??542
第四節??禪宗的“無修之修” /??544
第五節??禪宗中的派別??/??552
第四十八章??隋唐佛學向宋明道學的過渡??/??555
**節??所謂“三教合流” /??555
第二節??韓愈、李翱在過渡時期的貢獻??/??561
第三節??柳宗元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反迷信的斗爭??/??575
第四節??劉禹錫的唯物主義和法制思想??/??599
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卷) 作者簡介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產生深遠影響。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