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大字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8649
- 條形碼:9787510888649 ; 978-7-5108-886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大字本) 本書特色
徐復觀先生認為:“人性論是以命(道)、性(德)、心、情、才(材)等名詞所代表的觀念、思想,為其內容的。人性論不僅是作為一種思想,而居于中國哲學思想史中的主干地位,并且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動力。” 本書之中國人性論史著眼于先秦階段,是徐先生“以特定問題為中心”的中國哲學思想史的一部分。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大字本) 內容簡介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就“生與性”,“周初宗教中的人文精神”,“孔子、孟子、荀子、《中庸》、《易傳》關于性的問題”以及先秦儒家思想等問題為中心,以“性”為經,采用歸納法,完整考察了周初以迄戰國諸子中的相關論述。作者認為,人性論是中國哲學思想史中一種重要的思想,并且人性論是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和動力,通過此書,可以更進一步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本書為大字版本,更方便讀者閱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大字本) 目錄
章 生與性—中國人性論史的一個方法上的問題
第二章 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
一、概述
二、周初文化的系屬問題
三、敬的觀念之出現
四、原始宗教的轉化
五、周初人文精神對人性論的妊育及其極限
第三章 以禮為中心的人文世紀之出現及宗教之人文化
——春秋時代(紀前七二二至紀前四八○年)
一、周室厲幽時代宗教權威之墜落及其原因
二、禮與彝的問題
三、春秋時代是以禮為中心的人文世紀
四、宗教的人文化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論的進展
第四章 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與天道
一、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之地位
二、《論語》中兩個性字的問題
三、孔子對傳統宗教的態度及性與天道的融合
四、仁是融合性與天道的真實內容
第五章 從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
一、《中庸》文獻的構成及其時代
二、第二十章的問題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與結構
四、釋中庸
五、命與性
六、性與道
七、道與教
八、釋慎獨
九、釋中和
十、程伊川與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一、朱元晦與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二、下篇成篇的時代問題
十三、上下篇的關連
十四、誠與仁
十五、誠的展開
十六、誠與明
第六章 從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一、性善說是文化長期發展的結果
二、性善之性的內容的限定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據
四、惡的來源問題
五、由心之存養擴充的工夫以盡心知性知天
六、由心善到踐形
七、與告子爭論之一—性善及性無善惡
八、與告子爭論之二—義內義外問題
第七章 陰陽觀念的介入—《易傳》中的性命思想
一、孔門性命思想發展中之三派
二、《易》與《易傳》
三、《乾彖傳》及《系辭》中的性命思想
四、《說卦》的性命思想
五、《易傳》對《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轉換
六、《易傳》性命思想中的問題
第八章 從心善向心知—荀子經驗主義的人性論
一、荀子思想的經驗的性格
二、天人分途
三、荀子所說的性的內容及性惡論的根據
四、由惡向善的通路—心知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師法的重要性
六、荀子性惡論中的問題
第九章 先秦儒家思想的綜合—大學之道
一、概述
二、從古代學制看《大學》的成篇時代
三、從《大學》的思想內容看它的直接來源
四、原義試探
五、朱元晦的《大學新本》問題
六、對朱元晦的爭論
第十章 歷史的另一傳承—墨子的兼愛與天志
第十一章 文化新理念的開創—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一、老子思想的時代背景
二、道的創生過程—宇宙論
三、人向道德的回歸—人生論
四、道德的政治論
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的發展與落實—莊子的“心”
一、與《莊子》有關的問題
二、《莊子》重要名詞疏釋之一—道,天,德
三、《莊子》重要名詞疏釋之二—情,性,命
四、《莊子》重要名詞疏釋之三—形,心,精神
五、莊子對精神自由的祈向
六、思想的自由問題
七、死生的自由問題
八、政治的自由問題
第十三章 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
一、道家的正宗與支派
二、楊朱及《列子》中的《楊朱》篇
三、由田駢、慎到的道與法的結合到韓非
四、《呂氏春秋》的本生貴生
五、宋钘、尹文與《管子》中的道家思想
第十四章 結論—精神文化在開創時期的諸特性
附錄一 有關老子其人其書的再檢討
附錄二 陰陽五行及其有關文獻的研究
附錄三 由《尚書??甘誓》、《洪范》諸篇的考證看有關治學的方法和態度問題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大字本) 作者簡介
徐復觀(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觀,生于湖北省浠水縣徐家坳鳳形塆。有名學者,曾任香港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教授,臺中農學院教授,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華僑日報》主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