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意識形態終結論批判與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644908
- 條形碼:9787567644908 ; 978-7-5676-449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識形態終結論批判與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 本書特色
★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 ——馬克思
意識形態終結論批判與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的歷程, 并對貝爾的“意識形態終結論”、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和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等 “終結論”思潮做了一定的批判性分析。
意識形態終結論批判與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 目錄
**節 選題緣起.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概況
第三節 基本思路、主要觀點和結構
**章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節 意識形態概念的起源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形成和完善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發展
第二章 丹尼爾·貝爾的“意識形態終結論”解析
**節 “意識形態的終結”形成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意識形態的終結”之內涵
第三節 后工業社會的特征及其方法論基礎
第四節 后工業社會中科學技術與意識形態的關系
第三章 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批判
**節 “歷史終結論”的現實根據
第二節 “歷史終結論”的理論來源
第三節 “歷史終結論”的立論根據
第四節 “歷史終結論”的理論本質
第四章 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剖析
**節 “文明沖突論”的“意義”探析
第二節 “文明沖突”的根源與實質
第三節 文明范式的理論基礎與本質
第五章 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路徑初探
**節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第二節 科學定位意識形態的功能和作用,防止意識形態的“泛化”與“淡化”
第三節 推動意識形態改革與創新,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性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意識形態終結論批判與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 節選
《意識形態終結論批判與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 貝爾認為,盡管馬克思根據經濟關系即財產所有權來劃分階級,但是馬克思不僅沒有一個明確的階級概念,而且在其前后的著作中對階級的用法也不盡一致。后來的社會學家們也各自給予了階級以不同的含義,這些都導致了今天我們在使用階級概念時更加混亂。為了澄清這種混亂,也為了使以后在分析不同的社會類型時更加清晰,貝爾給階級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終說來,階級并不意味著一個特殊的人群,而是把取得、掌握和轉移不同權力及其有關特權的程序制度化的一種體系!蓖瑫r,貝爾認為,在現在的美國,階級的形成有三種方式,它分別建基在三種不同的社會資源之上:“以歷史的財產形式為基礎的財富和權力,它以繼承作為取得財產的主要途徑;以專門技術為基礎的權力和地位,它以教育作為取得技術的必要途徑;*后是以政治職位為基礎的權力,它以組織機器作為取得權力的途徑!雹谶@三種體系是同時存在的,而且相互重疊,又相互滲透。當然,馬克思的階級概念屬于**種形式。同時,貝爾也認為,在西方社會中,主導的制度是財產制度,它由法律體制加以保證和維護,并通過婚姻和家庭制度來轉移。但是,在過去25年到50年間,這種財產制度已經在解體。 貝爾認為,資本主義的確如馬克思所認為的那樣,是一個由雇傭勞動關系以及階級關系所組成的按照嚴格的經濟路線形成的經濟體系,當然,它還是一個社會體系。這個社會體系有賴于“家族制度”。權力通過家庭而得到傳遞,所有權的履行也部分帶著家庭的名義。家庭的社會組織依賴于兩個制度:財產制度和“王朝式”婚姻。財產被法律所認可,并通過國家的強制力而得到加強,它因此也意味著權力;“王朝式”婚姻既保存財產,也通過繼承轉移財產,家族企業就是因此而得以延續的。此種財產和家庭結構的關系是西方社會*古老的習俗之一。用哲學的術語來說,財產和家庭之間的這種相關制度總是被看作現存社會的一個必要前提。這也正如皮勒尼和熊彼特曾經指出的那樣,在西方社會,社會階級興衰的故事就是家庭興衰的故事。也就是說,家庭和財產之間的這種聯結乃是馬克思意義上的階級體系形成的基礎:“通過這兩個制度的結合,一個階級體系得以保持了下來:人們與同等階層的人交往,在與他們的收入相應的公立學校接受教育,有著相同的行為規范和準則,閱讀相同的圖書并帶著相似的偏見,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簡言之,創造著和分享著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①家族資本主義成為資產階級階級體系的社會黏合劑! 〖易遒Y本主義一開始主要盛行在歐洲,美國起初并沒有牢固的根基。后殖民時期,在美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波士頓、費城、紐約等大城市,家族企業發展起來,“社會”就是由這些重要家族所組成的。在美國內戰之后,迅速的工業化過程,使家庭企業在全國范圍內擴展開來。在紡織、釀酒、化工、洗滌用品、報紙、船運等絕大多數在貝爾看來是“中等規模”的企業都是典型的家庭企業,甚至國際銀行、一些大商號也是!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候,家庭企業開始瓦解。這主要是由于當時美國工業的過度擴張而產生的一系列危機導致的。在危機發生時,銀行家通過對貨幣和信用市場的控制,介入、重組和控制了許多美國的領頭企業。通過設置專職經理,銀行家實現了財產和家族的徹底分離。通過干預,銀行家摧毀了資本主義秩序的社會根基,使“金融資本主義”取代了“家族資本主義”。 ……
意識形態終結論批判與新時代中國意識形態構建 作者簡介
沈玉梅,女,江蘇新沂人,宿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哲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與意識形態理論研究。在《學術探索》《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省部級、廳級等項目10余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