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旅融合的“拱墅模式”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71424
- 條形碼:9787542671424 ; 978-7-5426-714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旅融合的“拱墅模式”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推動文化與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的浙江之路, 積極總結凝練杭州市拱墅區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拱墅區在完善公共文旅服務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傳承、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和旅游產業轉型融合發展方面多措并舉, 力求實現多維度文旅融合的協同發展態勢。經過多年實踐, 現已逐步創新并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拱墅模式”。
文旅融合的“拱墅模式”研究 目錄
一、國家、省市文旅融合發展背景
(一)文旅融合是國家發展戰略深度調整的重要選擇
(二)人民群眾對基于文化的旅游品質要求持續提升
(三)文旅融合是實現“詩和遠方”完美交融的有效途徑
(四)文旅融合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的戰略需求
二、文旅融合的內涵
(一)文化的內涵
(二)旅游的內涵
(三)文化旅游融合的內涵
三、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
(一)理念融合
(二)職能融合
(三)產業融合
(四)市場融合
(五)服務融合
(六)交流融合
四、當前文旅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文旅融合理念還停留在淺層
(二)文旅融合產品還不夠品質化
(三)文旅融合服務還不夠完善
第二章 文旅融合理論和政策基礎
一、文旅融合的理論基礎
(一)產業融合理論
(二)文化變遷理論
(三)場景理論
(四)新公共管理理論
(五)新公共服務理論
二、文旅融合的政策基礎
(一)國家和地方層面文化和旅游政策文件
(二)文化和旅游融合政策內容分類
……
第三章 文旅融合的拱墅模式
第四章 “三點一帶”全方位打造服務空間
第五章 “三聯一云”全要素構建服務平臺
第六章 “三項一節”全領域培育服務項目
第七章 “多元一聯”全梯隊建設服務隊伍
第八章 “多群一體”全類型覆蓋文旅服務受眾
第九章 “多維一體”全環節完善文旅服務制度
第十章 文旅融合拱墅模式的經驗及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文旅融合的“拱墅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虞華君,男,管理學博士,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文化和旅游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培訓師資庫成員、中國高教學會公共關系專業委員會理事、浙江省公共管理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政務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獲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公共管理、績效管理與標準化。以首作者或獨立作者身份公開發表CSSCI、CPCI等各類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3部,主持編制各類地方服務標準10余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各級政府委托項目共計30余項,承擔多個市、區(縣)政府公共服務第三方績效評估工作。 陸菁,女,杭州市拱墅區文化館館長,長期從事公共文化服務等相關工作,對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價和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等方面有較多研究和探索,承擔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等重要課題多項,在《中國文化報》《浙江文化旅游》等刊物發表文章多篇。 吳麗,女,管理學博士,就職于中國計量大學人文與外語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標準、文旅事業管理、農村土地管理等領域。出版《土地社會學》專著1部,先后在《中國土地科學》《農業經濟問題》《經濟地理》《科技通報》等國內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1項,廳局級項目3項,并參與多項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