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34084
- 條形碼:9787517134084 ; 978-7-5171-340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內容簡介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梁啟超的集大成之作。本書敘述明清以降中國學術之演變,從“時代思潮” “復古求解放”等理念入手,論述了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清初各學派建設及主要學者成就、清代學者整理舊學的總成績三大問題。并將清代學術置于17—19三個世紀的中國學術史發展中,對經學、小學、音韻學、校注古籍、辨偽書、輯佚書、史學、方志學、地理學、譜牒學、歷算學、樂曲學、金石學及其他科學等二十個學術門類的成就及各學科概貌做了整體評述和清晰勾劃,完整、系統地將其啟蒙、發展與流變展示在人們面前,具有極高學術價值。該書經緯交織、層次繁復,脈絡清晰,觀點新穎,文筆雄渾流暢,在學術史的研究和寫作上,具有開創性的作用。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目錄
001 一、反動與先驅
013 二、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
021 三、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中)
029 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下)
044 五、陽明學派之余波及其修正
060 六、清代經學之建設
089 七、兩畸儒
103 八、清初史學之建設
118 九、程朱學派及其依附者
129 十、實踐實用主義
171 十一、科學之曙光
183 十二、清初學海波瀾余錄
218 十三、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一)
275 十四、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二)
332 十五、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三)
409 十六、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四)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節選
十一、科學之曙光 —— 王寅旭 梅定九 陳資齋 附:其他 做中國學術史,*令我們慚愧的是,科學史料異常貧乏。其中有記述價值的,只有算術和歷法方面。這類學問,在清代極發達,而間接影響于各門學術之治學方法也很多。 歷算學在中國發達甚古,然每每受外來的影響而得進步。**次為唐代之婆羅門法,第二次為元代之回回法,第三次則明清之交耶穌會士所傳之西洋法。西洋法傳來之初期,學者如徐文定、李涼庵輩,以絕對信仰的態度迎之,研習其法而喚起一種自覺心。求中國歷算學之獨立者,則自王寅旭、梅定九始。 寅旭,名錫闡,一號曉庵,又號天同一生,江蘇吳江人。生明崇禎元年,卒清康熙二十一年(1628—1682),年五十五。曉庵與張揚園、顧亭林、潘力田友善,又嘗與萬充宗、徐圃臣往復論學。亭林《廣師篇》說:“學究天人,確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可見傾倒之至了。嘗作《天同一生傳》云:“天同一生者,帝休氏之民也。治《詩》《易》《春秋》,明歷律象數。學無師授,自通大義,與人相見,終日緘默。若與論古今,則縱橫不窮。家貧不能多得書,得亦不盡讀,讀亦不盡憶。間有會意,即大喜雀躍,往往爾汝古人! 帝休氏衰,乃隱處海曲,冬夏褐,日中不爨,意泊如也。惟好適野,悵然南望,輒至悲欷,人皆目為狂生。生曰,我所病者未能狂耳。因自命?瘢柼焱簧!焱弧普撸恢渌福蛟患辞f周齊物之意,或曰非也!薄稌遭治募肪砣x這篇寓言短傳,可想見他的品格和理想了。他又自書這傳后云:“天同一生挾過人之才,不獲當帝休之隆與時偕行,徒使志擬天地,跡近佯狂,以詭秘貽譏。……”可見他才氣不可一世,而對于明清興亡抱隱痛。志節狷介,不肯媚世,和顧亭林絕相類,不獨學問能自立名世也。 寅旭之生,正當歷議爭哄時。利、徐翻譯書既盛行,學者轉相誦習,或未研其理法而摭拾以自炫。舊派則楊光先為領袖,作枝辭游辭與之爭。寅旭少即嗜此學,潛心測實,“每夜輒登屋臥鴟尾間,仰觀星象,竟夕不寐,復發律算書玩索精思,于推步之理宏亮而不滯。久之則中西兩家異說,皆能條其原委,考鏡其得失”《文獻征存錄》卷三。他自述實測之經歷道:“…… 每遇交會,必以所步所測課較疏密,疾病寒暑無間,…… 于茲三十年所,而食分求合于杪,加時求合于分,戛戛乎其難之!薄锻撇浇凰窋ⅰ匪粤⑿路y日月食。據阮蕓臺元《疇人傳》說,他“不爽杪忽”。我們是門外漢,不惟不敢下批評,而且不能述要領。但舉其論治學方法之言,以見其學之所自而已。他說:“……當順天以求合,不當為合以驗天。法所以差,固必有致差之故;法所吻合,猶恐有偶合之緣。測愈久則數愈密,思愈精則理愈出。”《歷測》又說:“…… 其合其違,雖可預信,而分杪遠近之細,必屢經實測而后可知。合則審其偶合與確合,違則求其理違與數違,不敢茍焉以自欺而已!薄锻撇浇凰窋ⅰ酚终f:“專術之賾,糾繆萬端,不可以一發躁心浮氣乘于其間!薄稖y日小記敘》又說:“天運淵元,人智淺末,學之愈久而愈知其不及,入之彌深而彌知其難窮! 若僅能握觚而即以創法自命,師心任目,撰為鹵莽之術,約略一合,傲然自足,胸無古人,其庸妄不學未嘗艱苦可知矣!蓖献x這些話,可以知道寅旭的學問是怎樣得來的了。我們常說,治科學能使人虛心,能使人靜氣,能使人忍耐努力,能使人忠實不欺。寅旭便是絕好模范。歷算學所以能給好影響于清學全部者,亦即在此。 寅旭對于當時新舊之爭,當然不以守舊為然,然亦非一味的盲從新法。他說:“近代西洋新法,大抵與《土盤歷》同原,而書器尤備,測候加精。…… 徐文定以為,欲求超勝,必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翻譯有緒,然后令深知法意者參詳考定。其意原欲因西法求進,非盡更成憲也。文定既逝,繼其事者僅能終翻譯之緒,未遑及會通之法,至矜其師說, 龁異己,廷議紛紛!鞣ㄇ沂⑿校蛑愖h者亦詘而不復爭矣。然以西法有驗于今,可也;如謂不易之法無事求進,不可也。……”《歷說一》他批評當時所謂西法,有不知法意者五,當辨者十。他自著《曉庵新法》篇,自言:“會通若干事,考正若干事,表明若干事,增葺若干事。舊法雖舛而未遽廢者兩存之,理雖可知而非上下千年不得其數者闕之。雖得其數而遠引古測未經目信者,別為補遺!薄稌遭中路āぷ孕颉匪欠N不設成見、實事求是的精神,大略可見了。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后退出政治舞臺,從事學術研究,在哲學、史學、經學、法學等領域,均有建樹,史學研究成績最為顯著。梁啟超被公認為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