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6924
- 條形碼:9787301316924 ; 978-7-301-31692-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第2版) 本書特色
1. 緊貼中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實際特點,講解青少年所處的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無處不在的心理學;解讀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獨特心理現象和心理特征、闡釋背后的心理學原理和規律,幫助中學生進一步了解、認識自身和外部世界,妥善處理和解決中學階段的心理困惑和煩惱。
2. 人人都可以成為心理學家:從心理學家研究的初級心理過程出發,從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案例出發,由淺入深,娓娓道來,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心理學的微觀世界,感受心理學的神奇魅力,建立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框架,學會心理學的思考方式。
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為中學生量身定做的心理學普及讀物,一共分為三個部分:部分講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澄清讀者對心理學的許多認識誤區,培養心理學的基本素養;第二部分聯系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實際特點,講解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的獨特心理現象和心理特征、闡釋背后的心理學原理和規律,幫助中學生進一步了解、認識自身,妥善處理和解決青春期的困惑和煩惱;第三部分介紹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學現象和效應,讓讀者看到,生活中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后隱藏著心理學的密碼,這也是心理學無處不在的另一個佐證。
本書行文曉暢、表述生動,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從心理學家研究的初級心理過程出發,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心理學的微觀世界,感受心理學的神奇魅力。
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第2版) 目錄
**篇 千姿百態心理學———走進心理學
**章 我們眼中的心理學———心理學是什么/ 3
大眾眼中的心理學/ 3
心理學知識≠一般常識/ 8
心理學不是靠拍腦袋得出結論/ 11
豐富多彩的心理學研究/ 13
第二章 多彩的世界———感覺/ 16
世界因你而精彩———感覺及其意義/ 17
帶來*大信息量的感覺:視覺/ 21
讓世界不再寂靜:聽覺/ 26
*古老的感覺:味覺與嗅覺/ 29
*不受歡迎的感覺:痛覺/ 31
第三章 源于感覺?高于感覺———知覺/ 34
什么是知覺? / 35
知覺與感覺:區別與聯系/ 35
我們眼中的立體世界———空間知覺的線索/ 36
知覺是否有章可循? / 38
別讓錯覺欺騙你/ 43
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第二版)
2
第四章 如影隨形———記憶與遺忘/ 48
記憶的獲得與轉換———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 49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55
人為什么會遺忘/ 59
遺忘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63
有趣的記憶現象/ 67
第二篇 從家庭到學校———成長中的心理學
第五章 教師手中點石成金的心理學/ 75
教室墻上的小紅花———強化效應/ 76
說你行?你就行———教師的期望效應/ 78
悄悄改變你———暗示的作用/ 80
向榜樣學習———模仿的力量/ 82
一點點來———登門檻效應/ 84
教導需有度———超限效應/ 86
小組學習的智慧———社會促進與社會懈怠/ 88
第六章 成長中的愛恨情仇/ 91
成功與失敗———歸因的自利性偏差/ 92
從失望到絕望到*終放棄———習得性無助/ 94
追星族的信念———名人效應/ 97
虛擬和現實中的ta———網絡交流的偏差/ 99
在家在校判若兩人———角色效應/ 102
拒絕心理疤痕———自我概念的形成/ 104
叛逆的青春期———青春期心理特點/ 106
第七章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學/ 108
孟母三遷———社會影響/ 109
社會教化下的博弈———服從/ 111
別讓孩子成為暴君———觀察學習/ 113
目錄
3
胡蘿卜加大棒———行為矯正技術/ 115
以優勢帶劣勢———配套效應/ 117
青春期的異性情誼———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119
揮之不去的緊張感———蔡加尼克效應/ 121
第三篇 心理萬花筒———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八章 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學/ 127
印象形成的信息加工———平均模式與累加模式/ 128
百功難抵一過———黑票作用/ 130
**印象先入為主———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132
情人眼里出西施———光環效應/ 135
改變命運的黃金支點———熱情的中心性品質/ 137
投桃報李———人際吸引的相互性原則/ 140
完美的人不一定更招人喜歡———能力/ 142
遠親不如近鄰———人際吸引的接近性原則/ 144
同聲相應———人際吸引的相似性原則/ 146
讓你的印象價值百萬———印象管理/ 147
第九章 生活處處有心理學/ 149
他人在場讓我們變得冷漠———旁觀者效應/ 150
盲目隨大流湊熱鬧———從眾/ 153
不威小?不懲大———破窗效應/ 156
想當然的自動加工———刻板印象/ 158
第十章 無處不被心理學/ 161
廣告滲透你的生活———廣告心理學/ 162
音樂風格影響消費行為———音樂心理學/ 164
到處以“9”結尾的標價———消費心理學/ 166
為什么證詞不一定可靠———記憶偏差/ 169
拷貝會走樣———流言/ 171
策劃人語/ 174
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第2版) 節選
追星族的信念——名人效應
看過周星馳執導的電影《功夫》的同學們應該對影片中那個扮演啞女的女演員有著深刻的印象,這個外形清純的女孩在出演《功夫》之前曾為某化妝品拍攝過一部廣告,酬勞僅為1000元,而在憑借《功夫》一炮走紅之后,很多廠家爭著請她為自家產品代言,這時她的身價已經翻了幾千倍。為什么眾多商家愿意開出天價來聘請明星做產品的代言人?這種代言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稍做分析。
首先,由于名人在社會上占據一定的社會地位,被公眾關注,所以他們所拍攝的廣告很容易激發起人們的興趣,引起人們的注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夠吸引大多數人的注意已經是一部廣告成功的**步。
其次,名人的出現往往會引起人們一系列的心理變化,由崇拜到信任,由信任到追求,由追求到模仿。特別是那些名人的忠實崇拜者們,他們會有意無意地模仿自己偶像的穿著打扮,對于偶像所推薦的商品當然也會樂于購買。當易烊千璽在鏡頭前品嘗好吃又健康的堅果時,他的忠實粉絲們又如何能抗拒他手中那袋美食的誘惑呢?另外,明星拍攝廣告還有可能會使消費者產生“移情效應”。“移情效應”是指將人們對某一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該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去的心理現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愛屋及烏”或“恨屋及烏”。名人電視廣告邀請消費者喜愛、仰慕的歌星、影視明星、體壇名將等做廣告,使消費者將其對名人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名人所宣傳、推薦的商品上來,從而增強廣告的宣傳效果。
*后,名人廣告可以增強廣告的可信度。廣告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消費者對一個廣告的相信程度取決于消費者對信息來源及信息本身的信賴程度,前者可以說是消費者用來決定后者是否值得相信的重要依據和線索。當消費者對廣告所宣傳的商品的信息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時,他們會信賴在這方面有專業知識的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認同他們的觀念和思想。比如,在健康、醫療方面,人們愿意接受醫生的意見和建議;在增強身體素質方面,人們愿意聽取體壇名將的建議;在美容、服飾方面,人們愿意接受文藝名人和服裝設計名家的觀點和思想,并以他們的看法為準則。名人電視廣告正是抓住了人們的這一心理規律,讓名人以自然的態度和似乎是切身的感受來介紹產品,或以專家的身份來推薦產品,以期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提高廣告的可信度。
當然,利用名人做廣告如果方法不當也會適得其反。例如,在電視廣告中,如果明星的表演成分過多,可能會過度吸引受眾的注意,弱化商品信息對受眾的刺激;如果明星在代言某商品后爆出了丑聞,那對于他所代言的品牌形象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商家在請名人做廣告時所應該考慮的因素。 商品也是明星的“標簽” 態度的構成方式豐富多樣,它可能來源于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也可能來源于我們對自己行為的反推,也可能來源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情緒。當我們喜歡的明星總是與某個產品同時出現時,我們看到明星時的喜悅心情就與產品建立起了聯系,此時我們對明星的喜歡也就蔓延到了產品上,這就是基于情緒的態度。同樣的,廣告與商品也會對明星產生影響。你是否會一想到某個經典的廣告就想起某位明星,或者看到某個明星就想起某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我們對于廣告和產品的情緒也同樣會“傳染”給明星。如果某一樣產品或某一類廣告令我們感到厭惡,而某個明星又總是與這個產品結對出現,我們就會對這個人產生反感的情緒,而如果某則廣告在我們的童年中留下了深刻又溫馨的印象,每當想起這則廣告中的明星,我們也會產生懷念又輕松的情緒。因此,不僅明星能夠賦予產品光環,有時產品也成了明星的“標簽”。 青春期的異性情誼——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幾乎人盡皆知: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于雙方的家族有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大阻力。但壓迫并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處于青春期的子女對異性產生了好感,父母怕影響孩子的學業,對此進行百般干涉,結果卻不能減弱孩子們對異性的好奇和好感,反而適得其反。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這類問題可謂絞盡腦汁,不知如何是好。
心理學把這種陷入愛情中的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現象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系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系也因此更加牢固。這是有關愛情的一種“怪”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認知失調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個頗具羅曼蒂克色彩的效應。人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愿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當人們被迫做出某種選擇時,對這種選擇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抗拒,這種心態會促使人們做出相反的選擇。因此,當外在壓力要求人們放棄自己選擇的戀人時,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們反而更轉向自己選擇的戀人,并增加對戀人的喜歡程度,使雙方的感情更牢固。當這種戀愛阻力不存在時,雙方卻有可能分開。經歷過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驗的愛情,不一定能抵擋得住平凡生活的沖擊。當愛情的阻力消失時,也許曾經苦戀的兩個人反而失去了相愛的力量。正是這種心理機制導致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斷上演。
了解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青春期的孩子及其家人應該能從中得到啟示。家長在說服教育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強行禁止,采取“高壓政策”,而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切忌動輒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訓斥、打罵甚至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們,這極容易產生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對于青少年來說,父母的反對一般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妨理性地與父母交流一下看法,而不是把戀愛建立在“逆反”“抗拒”“維護自尊”“滿足好奇”的基礎之上。 戀愛中的吊橋效應
了解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你會發現,我們并沒有自己以為的那么了解自己,我們以為的“喜歡”也并沒有那么強烈。戀愛的錯覺不僅可能來源于與外界的對抗,也可能來源于環境的“刺激”。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選擇了一個公園作為實驗的地點,這個公園里有一座全長137米,寬1.5米的吊橋,吊橋懸掛在河谷的上方,人們通過時的腳步和河谷上的風帶動吊橋微微搖晃,每個經過的人都提心吊膽。走過這座驚險的吊橋后有供人們休息的椅子。實驗者的女助手會邀請在椅子上休息的男性完成一項問卷調查,并留下寫有自己名字和電話的卡片。一組接受調查的人們剛剛經過吊橋,還保留著驚險的感覺,心跳加快,手心也在微微出汗,另一組則已經休息了一段時間,從驚嚇中平靜了下來。結果**組男性中有更多的人給女助手打了電話。這是因為,人們很難分清自己心跳加速的反應是吊橋的驚險還是有魅力的女助手引起的,從而誤以為自己是對女助手產生了戀愛的感覺。
同樣的,如果與異性的尋常接觸被神秘化或者受到高度的控制,人們也會把這種接觸看成是新奇的、緊張的,并將這種反應理解為怦然心動。你有沒有被自己的感覺欺騙過呢?
追星族的信念——名人效應
看過周星馳執導的電影《功夫》的同學們應該對影片中那個扮演啞女的女演員有著深刻的印象,這個外形清純的女孩在出演《功夫》之前曾為某化妝品拍攝過一部廣告,酬勞僅為1000元,而在憑借《功夫》一炮走紅之后,很多廠家爭著請她為自家產品代言,這時她的身價已經翻了幾千倍。為什么眾多商家愿意開出天價來聘請明星做產品的代言人?這種代言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稍做分析。
首先,由于名人在社會上占據一定的社會地位,被公眾關注,所以他們所拍攝的廣告很容易激發起人們的興趣,引起人們的注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能夠吸引大多數人的注意已經是一部廣告成功的**步。
其次,名人的出現往往會引起人們一系列的心理變化,由崇拜到信任,由信任到追求,由追求到模仿。特別是那些名人的忠實崇拜者們,他們會有意無意地模仿自己偶像的穿著打扮,對于偶像所推薦的商品當然也會樂于購買。當易烊千璽在鏡頭前品嘗好吃又健康的堅果時,他的忠實粉絲們又如何能抗拒他手中那袋美食的誘惑呢?另外,明星拍攝廣告還有可能會使消費者產生“移情效應”。“移情效應”是指將人們對某一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該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去的心理現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愛屋及烏”或“恨屋及烏”。名人電視廣告邀請消費者喜愛、仰慕的歌星、影視明星、體壇名將等做廣告,使消費者將其對名人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名人所宣傳、推薦的商品上來,從而增強廣告的宣傳效果。
*后,名人廣告可以增強廣告的可信度。廣告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消費者對一個廣告的相信程度取決于消費者對信息來源及信息本身的信賴程度,前者可以說是消費者用來決定后者是否值得相信的重要依據和線索。當消費者對廣告所宣傳的商品的信息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時,他們會信賴在這方面有專業知識的人,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認同他們的觀念和思想。比如,在健康、醫療方面,人們愿意接受醫生的意見和建議;在增強身體素質方面,人們愿意聽取體壇名將的建議;在美容、服飾方面,人們愿意接受文藝名人和服裝設計名家的觀點和思想,并以他們的看法為準則。名人電視廣告正是抓住了人們的這一心理規律,讓名人以自然的態度和似乎是切身的感受來介紹產品,或以專家的身份來推薦產品,以期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提高廣告的可信度。
當然,利用名人做廣告如果方法不當也會適得其反。例如,在電視廣告中,如果明星的表演成分過多,可能會過度吸引受眾的注意,弱化商品信息對受眾的刺激;如果明星在代言某商品后爆出了丑聞,那對于他所代言的品牌形象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些都是商家在請名人做廣告時所應該考慮的因素。 商品也是明星的“標簽” 態度的構成方式豐富多樣,它可能來源于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也可能來源于我們對自己行為的反推,也可能來源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情緒。當我們喜歡的明星總是與某個產品同時出現時,我們看到明星時的喜悅心情就與產品建立起了聯系,此時我們對明星的喜歡也就蔓延到了產品上,這就是基于情緒的態度。同樣的,廣告與商品也會對明星產生影響。你是否會一想到某個經典的廣告就想起某位明星,或者看到某個明星就想起某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我們對于廣告和產品的情緒也同樣會“傳染”給明星。如果某一樣產品或某一類廣告令我們感到厭惡,而某個明星又總是與這個產品結對出現,我們就會對這個人產生反感的情緒,而如果某則廣告在我們的童年中留下了深刻又溫馨的印象,每當想起這則廣告中的明星,我們也會產生懷念又輕松的情緒。因此,不僅明星能夠賦予產品光環,有時產品也成了明星的“標簽”。 青春期的異性情誼——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莎士比亞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幾乎人盡皆知: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于雙方的家族有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大阻力。但壓迫并沒有使他們分手,反而使他們愛得更深,直到殉情。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見到這種現象:處于青春期的子女對異性產生了好感,父母怕影響孩子的學業,對此進行百般干涉,結果卻不能減弱孩子們對異性的好奇和好感,反而適得其反。很多家長對于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這類問題可謂絞盡腦汁,不知如何是好。
心理學把這種陷入愛情中的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現象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當出現干擾戀愛雙方愛情關系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的情感反而會加強,戀愛關系也因此更加牢固。這是有關愛情的一種“怪”現象。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認知失調理論很好地解釋了這個頗具羅曼蒂克色彩的效應。人都有一種自主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而不愿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當人們被迫做出某種選擇時,對這種選擇會產生高度的心理抗拒,這種心態會促使人們做出相反的選擇。因此,當外在壓力要求人們放棄自己選擇的戀人時,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們反而更轉向自己選擇的戀人,并增加對戀人的喜歡程度,使雙方的感情更牢固。當這種戀愛阻力不存在時,雙方卻有可能分開。經歷過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驗的愛情,不一定能抵擋得住平凡生活的沖擊。當愛情的阻力消失時,也許曾經苦戀的兩個人反而失去了相愛的力量。正是這種心理機制導致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斷上演。
了解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青春期的孩子及其家人應該能從中得到啟示。家長在說服教育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強行禁止,采取“高壓政策”,而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切忌動輒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訓斥、打罵甚至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們,這極容易產生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使事情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對于青少年來說,父母的反對一般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妨理性地與父母交流一下看法,而不是把戀愛建立在“逆反”“抗拒”“維護自尊”“滿足好奇”的基礎之上。 戀愛中的吊橋效應
了解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你會發現,我們并沒有自己以為的那么了解自己,我們以為的“喜歡”也并沒有那么強烈。戀愛的錯覺不僅可能來源于與外界的對抗,也可能來源于環境的“刺激”。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選擇了一個公園作為實驗的地點,這個公園里有一座全長137米,寬1.5米的吊橋,吊橋懸掛在河谷的上方,人們通過時的腳步和河谷上的風帶動吊橋微微搖晃,每個經過的人都提心吊膽。走過這座驚險的吊橋后有供人們休息的椅子。實驗者的女助手會邀請在椅子上休息的男性完成一項問卷調查,并留下寫有自己名字和電話的卡片。一組接受調查的人們剛剛經過吊橋,還保留著驚險的感覺,心跳加快,手心也在微微出汗,另一組則已經休息了一段時間,從驚嚇中平靜了下來。結果**組男性中有更多的人給女助手打了電話。這是因為,人們很難分清自己心跳加速的反應是吊橋的驚險還是有魅力的女助手引起的,從而誤以為自己是對女助手產生了戀愛的感覺。
同樣的,如果與異性的尋常接觸被神秘化或者受到高度的控制,人們也會把這種接觸看成是新奇的、緊張的,并將這種反應理解為怦然心動。你有沒有被自己的感覺欺騙過呢?
/
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第2版) 作者簡介
崔麗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心理科學》、Journal of Community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雜志編委。曾任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現任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分會會長、上海市社會心理學會會長。在海內外發表心理學學術論文近九十篇,出版心理學書籍四十多本,其中《心理學是什么》一書獲首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普及獎、第八屆全國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等眾多獎項。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