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2020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511495
- 條形碼:9787549511495 ; 978-7-5495-114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2020版) 本書特色
★【由大家寫給大家的作品】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宋朝”一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代表學者小島毅撰寫,是一本由大家(歷史學家)寫給大家(大眾)的作品。 ★【側重思想與宗教的宋史】 ——本書是側重思想文化史的宋史讀本,作者用近五章講述*核心的內容,以三章的篇幅,討論這一時段中“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分別從思想和宗教的變遷、士大夫群體和社會精神、科學和技術革新等角度闡釋了“奔流”的意涵。另用兩章介紹兩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通過延伸性的觀察,讓人們體味到“思想與宗教”養育蘊蓄的氛圍環境與承載體。這與一般斷代史的面面俱到很不相同。 ★【用全新的眼光,把宋史置于遼宋夏金乃至東亞的大背景之下】——日本因其與中國地緣臨近的關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對中國歷史了解較早且相當深入。無論是在宏觀框架還是具體史實上,都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本書作者所面對的,不僅是一個王朝,而是一個歷史階段,在遼宋夏金乃至東亞的背景中尋求更為通達的觀照。 【關于套書】A History of China 講談社 中國的歷史(十卷) ★ 歷時五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傾情推出“日本講談社 中國的歷史”(十卷本) ★ 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 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共同推薦 ★ 圖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淺出,觀點新穎 每卷書含地圖、照片上百幅,彩圖若干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2020版) 內容簡介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宋朝”一卷。 《中國的歷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松,觀點新穎,富于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近期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歷史佳作。 全書漸次展開的十章,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板塊:開端的四章,依照歷史的時序,概述了公元9世紀末到13世紀政治史的基本歷程。繼而進入《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很為核心的內容,以三章的篇幅,討論這一時段中“思想與宗教的奔流”:作者分別從思想和宗教的變遷、士大夫群體和社會精神、科學和技術革新等角度闡釋了“奔流”的意涵。接下來的兩章,介紹兩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通過延伸性的觀察,讓人們體味到“思想與宗教”養育蘊蓄的氛圍環境與承載體。第十章則是宋代歷史的結束,也是全書概觀式的收束。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內容涉及到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學術史、藝術史等紛紜豐富的議題,體現著日本學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堅力量對于宋代歷史的“再認識”。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2020版) 目錄
導言
**章 宋朝的誕生
從安祿山到黃巢
朱全忠抬頭
華北王權的興亡
革命的邏輯
*后的禪讓
第二章 宮廷的運營
走向統一的趨勢
確立各種制度
澶淵之盟與封禪
宰相群像
弊端百出與濮議
第三章 動亂的世紀
王安石上臺
新發種種
黨爭
靖康之變
抗敵英雄岳飛
第四章 江南的安定
宋金合議與秦檜獨裁
對決海陵王
繁華的臨安
從孝宗到寧宗
史彌遠時代與朱子學興隆
第五章 宗教的本土化
“哲學”與“宗教”
宋朝以前的三教交涉
重興儒教
發現淫祠邪教
教義心性化與葬送儀禮的規范化
第六章 士大夫的精神
先憂后樂
發現天理
宗族形成運動
科舉的作用
名公與豪強
第七章 技術的革新
印刷出版
醫、藥、食
農耕法與交通
天文地理
軍事與建筑
第八章 文化的新潮流
吃茶與陶瓷
金石與名物
書畫
文學
文化娛樂
第九章 平民的生活
稅制與階層分化
農民抒懷
貨幣經濟
市鎮的勃興
大貿易港——廣州、泉州、明州
第十章 中華的驕傲
與“外國”的交流
與日本的關系
與蒙古的沖突
襄陽攻防與臨安開城
宋代的印象
顯示部分信息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2020版) 節選
*后的禪讓 五代**明君柴榮 郭威在收拾中原殘局不久,在位僅三年就死去,廟號太祖。因為無后,所以指名皇后柴氏兄柴守禮的兒子柴榮繼承皇位。如此這般,柴榮就登上了后周第二代皇帝的寶座。柴榮的姑姑當年看到外號叫“郭雀兒” 的年輕將校郭威英姿颯爽,一見鐘情,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嫁給郭威。這個故事被后世編成戲曲在中國家喻戶曉,而她也確實沒有看錯人。因為不但自己一見鐘情的男人當了皇帝,而且連自己的侄子也繼承了皇位。 只是這個皇位繼承用傳統邏輯也是解釋不了的。雖然已經出現了后唐那樣不是真正父子關系,而是收養關系的父子繼承的例子,但是那個時候——與漢族不同,姓對沙陀族來說具有何等意義我們暫且不論——即就是養子,也都改姓李了。可是,這個柴榮好像并沒有改姓,而是以自己的柴姓即位了。這在儒家政治理論看來,只能是“易姓革命”。但是,從現存史料中看不到后周朝廷就此議論的痕跡。這說明它們幾乎完全沒有考慮儒家傳統的名分論和王權儀禮。 柴守禮在兒子即位后還健在。先做高官,后歸隱洛陽,以皇帝老子自居。作為當朝皇帝老子如果遵紀守法做一個良民那也不錯,可是這個家伙雖然名字叫“守禮”,其實是一個完全不守禮的混賬中年人,甚至還犯了殺人罪。連五代**明君柴榮都為解決這個問題煩惱一時。結果是沒有治罪。可是柴榮卻因這個決定被后世議論紛紛。不過用現在的常識來看令人驚奇的是,各種議論中認為柴榮“ 能赦免親父,到底是一代明君,是個大孝子!” 的卻很多。由此可窺中國傳統公私觀念之一斑。 自認華北正統政權的北漢趁柴榮即位不久、政權不穩,計劃大規模攻打后周。它們借遼軍加勢,想一口氣吃掉后周。后周朝廷內以宰相馮道為首的一些官僚主張固守開封。但是血氣方剛的柴榮卻親自率領精銳部隊出兵迎擊。在山西省高平與敵遭遇, 經過殊死搏斗,柴榮大勝北漢。由于大敗,北漢完全失去了進攻中原的元氣。后周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放心推進南下政策。二十八歲的趙匡胤在這場戰爭中也榮立大功,被提升為禁軍新設的殿前都點檢。 就在這一年,宰相馮道死去。自從侍奉晉王時代的李存勖以來,雖經數次軍事政變和易姓革命,但是馮道卻一直在各朝中央政府擔任要職。馮道作為一個文化人留下了大量業績,其中在李嗣源時實施的經書印刷事業, 在學術史上、技術史上都值得大書特書。但是在宋朝歐陽修以及司馬光的正統史觀確立后,從后唐、后晉、遼、后漢、后周“五朝”算起,李嗣源、李從珂算成唐的異姓,柴榮算做周的異姓,一共“八姓”,合計侍奉“十一君” 的馮道,被批判為不守臣下之道,沒有大義。近代以來這種基于儒家思想的評價被推翻,流行的善意解釋是他為了保護民眾,忍辱負重,以圖維護社會秩序。但是,不論后世如何評價,自稱長樂翁的馮道當在地下笑聞一切。因為在當時,文官的這種生存方式是很普遍的。能在野蠻的軍閥們之間游刃有余,一直保持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的馮道的處世術,實可稱亂世偷生的智慧結晶。 高平之戰的結果對南北實力關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到此時為止的華北諸王朝都對以太原為首的藩鎮軍閥以及其背后的遼不能放松警戒,有后顧之憂,所以都基本沒有顧及南方的精力。因此,與在繼承大唐帝國名義上*大的對手南唐王朝(公元937 年由吳禪讓成立)雖然一直保持緊張的敵對關系,但是卻沒有開戰的能力。柴榮排除了北方威脅后,回過頭來決心與南唐對決。這個決策的起因是一個叫王樸的官僚的上奏。 王樸上奏說:現在雖然在高平打了勝仗,但是現在立刻向北進軍,也不可能取得什么大的戰果。還不如先平定軍事實力并不太強的南方諸國。如果能把富饒的南方掌握在手中,那么就有了同北方進行持久戰的經濟實力。為此,應該先討伐蜀國和南唐。 柴榮親征南唐取得了勝利,占領了淮水以南的食鹽產地。南唐之所以能夠繁榮,主要靠的就是食鹽的出口。所以,此后后周在經濟上也成長為*強的王國。趙匡胤在這場戰役中也立了戰功, 凱旋后,升進為殿前都點檢。殿前軍是柴榮創立的禁軍精銳部隊,都點檢為其總司令官。不過,對趙匡胤來說,收獲*大的, 也許是在軍中結識了一個叫趙普的幕僚。這個趙普以后成為侍奉宋初兩代皇帝的名宰相。 親征南唐以前,柴榮實行了鎮壓佛教的政策。就是所謂三武一宗之法難(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的佛教鎮壓)中*后的一個。但是,這并不是從教義上視其為邪教,而是整頓經濟實力雄厚的佛教教團,吸收其財力充實國庫。 在柴榮的英明領導下,長期以來的群雄割據局面開始出現轉機。柴榮在親征南唐取得勝利后,掉轉矛頭,直指北方的契丹。 目的是收回石敬瑭認賊作父割讓給契丹的河北諸州,即所謂燕云十六州。戰斗很順利,但是,天不助周。明君柴榮在征途患病,顯德六年(959)六月,年方三十九歲就離開了人世。繼承皇位的太子,這時才七歲。 長命王朝拉開帷幕 于是,中國歷史上*后一出禪讓劇開始彩排。劇情為計劃擁立禁軍*大實權派趙匡胤做皇帝。宋代編纂的史書,無一例外都說趙匡胤自己在被擁戴做皇帝以前根本沒有要當皇帝的意思。當然,如果不這樣說,趙匡胤就成了篡權者,就失去了當皇帝的大義名分。但是, 我們了解了迄今為止的五代王朝興亡史后,就知道這出戲的主角趙匡胤如果從來沒有參加彩排那是不可能的。舞臺設計是名參謀親弟弟趙匡義和幕僚趙普,但是可以想象的是,指使他們行動的,不是別人,只能是亂世英雄、年輕的禁軍總司令官趙匡胤。 顯德七年(960)正月元旦,遼軍大舉南下的緊急軍情傳到開封。朝廷即刻決定迎擊。初三早朝,趙匡胤率領大軍出征,夜宿郊外陳橋。當晚深夜,事件發生。軍中不知誰開頭大喊:“我們沒有值得敬仰的主君。我們冒死跟遼打仗到底又能怎樣?我們還不如擁立都點檢當皇帝!”馬上萬眾呼應,喊聲連片。 消息即刻傳到趙匡義和趙普那里。吵吵鬧鬧爭論一番后,他們讓表示堅決擁立的將軍們在帳外等著,自己兩人進帳叫醒趙匡胤。生來好酒的趙匡胤前晚痛飲,正在酣睡,硬是被叫醒,擁出帳外,已經有人準備好的黃袍立刻就披到了他的身上。與九年前郭威時不同,這次是提前準備好的黃袍。他提了不危害周朝皇族和高官、不搶掠開封的條件后,接受了部下的擁戴。 初四中午,革命軍返回開封。提前回朝的心腹已經做好準備, 所以入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趙匡胤家族早已暗地避難到寺廟, 也都平安無事。禪讓時,有位翰林學士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詔書宣詔。這一連串行動,都是因為吸取了九年前的禪讓劇的經驗教訓, 所以做得極為漂亮。雖然有幾個反抗的高官和將軍,沒有做到完全的無血革命,但是基本上都是按預定計劃進行,順利實現了王朝交替。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07: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2020版) 作者簡介
小島毅,1962年生。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現為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專攻儒教史、東亞王權理論。以宋代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儒教思想的政治、社會作用及其在世界史上的意義,并試圖用今日之視點解明日本儒教正負兩面的遺產。 【譯者介紹】何曉毅,1961年生,1987年赴日留學。現任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教授。國內出版譯著有《文學部唯野教授》(人民文學出版社)、《先秦社會與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豐臣秀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