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中外文化與文論(4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37791
- 條形碼:9787569037791 ; 978-7-5690-3779-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文化與文論(45) 內容簡介
本書為文學文化領域學術研究論文集,收錄論文26篇,圍繞“空間理論”進行學術探討,涉及對該理論本身的解讀分析、相關文獻翻譯,并用該理論分析當代文化現象,如各類電影藝術、商業街區的規劃等,還將空間理論與美學結合進行跨學科探討。文章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中外文化與文論(45) 目錄
特別策劃VR/MR學會影像志
——紀念四川省比較文學學會成立三十周年
四川省比較文學學會第十二屆年會VR/MR學會影像志
賀詞:紀念四川省比較文學學會成立三十周年
四川省比較文學學會三十年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楊武能教授文學翻譯六十載的訪談錄
比較:文在多元樣態中
——比較文學散論
文學人類學:“反身轉向”的新趨勢
數字時代的比較文學與文化
數字媒介與比較文學變異學之傳播變異
英語世界數字人文莎士比亞研究
數據主義時代下“智人”與人文主義的困境
——以《未來簡史》為例
數字時代的超文本文學研究
——以《十二藍》為例
數字人文時代四川比較文學:學科動態及發展前景
論人工智能翻譯的可能性
——從翻譯的三個層次看非文學與文學翻譯
數智時代的文學與幻想
從飛車到激光:新中國科幻文學的“科學”
想象與意象重構
科幻與佛學的未來展望
以文學思考游戲:網絡小說中的“游戲”想象
機器模擬與形神交融:再造身體的跨界比較
科學與人文:數字時代的文學人類學研究
跨媒介敘事
——數字時代的《格薩爾》史詩
“流浪家園”與“移動宇宙”:文學幻想的時空
表沭
數字時代的文化與創意
技術創新與適度倫理框架的構建
“表現”還是“再現”?
——《王者榮耀》對游戲角色塑造的解構與反思
書法機器人:數字時代中國書法研究的現狀與
未來
算法感性與數字美學
——以數字影像為例
御東風而西行:從劉慈欣作品譯介效果觀中國
文學對外傳播
消費社會和互聯網時代下我國文化產業的文化反思
數字時代的文學與文化教學
互聯網技術與文學教育:以“外國文學史”課程
為例
基于慕課的夢想調查與倫理引導
數字文學地圖平臺的教學應用研究
數字影像化的流放敘事和倫理引導:以羅卓瑤的
《秋月》和《愛在異鄉的季節》的教學為例
數字時代的中國古典詩歌傳播:國內外網絡課程比較
論數字化時代的外國文學教學
數字媒介時代的視覺文本與審美文化
具身觀看與自由知覺
——數字時代視覺認知的“具身性轉向”
文本、事件與交互:數字媒介時代的敘事設計
數字時代的媒介儀式與粉絲文化
——以周杰倫粉絲超話事件為例
屏幕中心主義:桌面電影的歷史、困境
與觀看機制
數字時代的擬像秩序與理論譜系:從柏拉圖、
福柯到鮑德里亞
數字媒體時代藝術作品文本存在方式的嬗變
多元思想視野下的生態批評與文學
印第安生態批評對托馬斯·杰斐遜的多維拷問
交疊與整合:愛麗絲·沃克的左翼思想初探
歷史書寫與文化闡釋的困境
——以《在世界的中心相遇》中的儀式為例
高麗李齊賢漢文詞對唐宋詩詞的接受
大數據時代與文學主體的質變
從“不可譯”到變異學
勛伯格在中國的影響與接受
——青主與勛伯格音樂美學思想的跨時空交鋒
展開全部
中外文化與文論(45) 作者簡介
曹順慶,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術院長、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重點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帶頭人,四川大學雙一流學科建設首席科學家。
書友推薦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