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xué)、文學(xué)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事物掌故叢談(小精裝校訂本全10冊)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655915
- 條形碼:9787532655915 ; 978-7-5326-5591-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事物掌故叢談(小精裝校訂本全10冊) 本書特色
★32開精裝,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濃縮精華的中華民俗史,底蘊厚重的百科全書,不可多得的文史資料集
★囊括眾多典故常識,涵蓋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更有趣聞傳說、軼事傳奇,古人之雅致生動、閑情逸趣、奇思妙想,無不躍然紙上
★楊蔭深,著名古典文學(xué)史家和民俗學(xué)家,深厚的學(xué)養(yǎng)根底使這套書集文學(xué)歷史、民間風俗于一體
★追本溯源是本書一大特色,作者精心梳理,嚴謹考證,對于遺失的節(jié)日習(xí)俗、神秘的鬼狐現(xiàn)象、有爭議的神仙事物、金魚排隊的魔術(shù)表演等進行了還原、澄清、揭秘
★本書多次再版,曾獲第十八屆華東地區(qū)古籍優(yōu)秀圖書獎“優(yōu)秀通俗讀物獎”,深受讀者歡迎
1.述華夏之古,記乾坤之鑒,這是一部濃縮的中華民俗史。
亙古以來,泱泱中華大地,物華天寶、地靈人杰。地域雖不同,風物各相異,但都寄托著我們的鄉(xiāng)愁。本套書輯錄大量正史、野史、方志、筆記等前賢的古籍。不談軍國大事、典章制度,只談日常事物、風俗人情;不求深奧,只求生趣;不構(gòu)鴻篇巨制,只圖探明原委。使讀者能透過這些林林總總的史料記載探索中國民俗文化的淵源。
2.內(nèi)容宏富,收錄廣博,這是一部底蘊厚重的百科全書。
全套書內(nèi)容豐富充實、妙趣橫生,包括《歲時令節(jié)》《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游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中國游藝研究》10本,涵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讀者穿越時空,領(lǐng)略先人有滋有味的市井生活和格調(diào)清新的民俗風情。
3.穿越古今,親近歷史,這是一部喚醒記憶的口袋讀物。
全套書談?wù)摰氖挛镉形灏儆喾N,雖大都是散落在大歷史之外的小場景、小事物,卻是真正的民間記憶,現(xiàn)代人與古人通過這些日常事物的維系而變得親近起來:古人過端午節(jié),我們也過;古人謳歌的牡丹、芍藥,如今依然被賞玩……這幾千年的歲月,其中的往事,僅需翻開這套書,細細品讀,方能明了。
4.精心梳理,嚴謹考證,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料集。
在抗戰(zhàn)艱辛的年代,作者憑一己之力,夜以繼日,在浩如煙海的文史典籍中,索引鉤沉,披沙瀝金,將民眾生活事物掌故匯于一爐,并在科學(xué)考據(jù)的基礎(chǔ)上,對于涉及封建迷信的民俗現(xiàn)象進行了還原和澄清。
5.圖文并茂,制作精美,這是一套值得收藏的文史圖書。
此次重排“校訂本”,特地精選130多幅《點石齋畫報》《吳友如畫報》里的圖片作為插圖,讓原本就生動形象的語言更有“畫面感”。版式上采用雙色套印,增加開本高度,排版疏朗,令圖文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事物掌故叢談(小精裝校訂本全10冊) 內(nèi)容簡介
《事物掌故叢談》是一套中國日常民俗的考據(jù)型百科全書,系中國民俗和文學(xué)史專家楊蔭深的早期代表作品,1945年由世界書局初版,原名《日常事物掌故叢書》。全套書分為“歲時令節(jié)”“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游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等九大類,此次“小精裝校訂本”新增楊蔭深早期民俗學(xué)專著、初版于1935年2月的《中國游藝研究》,合為10本。
本書一版再版,至今仍深受讀者歡迎,顯示出其價值所在。曾獲第十八屆華東地區(qū)古籍優(yōu)秀圖書獎“優(yōu)秀通俗讀物獎”、第八屆華東書籍設(shè)計雙年展“整體設(shè)計獎”。如今飛速發(fā)展的計算機和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提高了文獻檢索的速度和數(shù)量。此次“校訂本”借助現(xiàn)代化查閱資料手段,使本書所引的文獻更準確、更規(guī)范,以適應(yīng)讀者的新需求。
(1)由于作者是民國時人,書中某些名稱、地名、譯名難免與今不一致。另外在編寫此書時,引用資料的版本可能與現(xiàn)在的版本有異,還有一些資料不是引用原文,而是引用第三方文獻,也會造成與目前版本的原始文獻不符的情況。另一方面,民國引用文獻的規(guī)則與當下的標準也不盡相同,會略微改動某些字。當然,如果引文不是明顯有錯或非明顯的遺漏,通常還是遵照作者原文,不予改動。這一做法也得到楊先生的公子楊忠煌的認可和贊賞。
(2)對于書中涉及對某些文字的解釋以及對事物名稱演變的詮釋,在編輯過程中,一些異體字或繁體字因行文需要仍予保留,如“藁”“馀”“盌”“牀”“筍”“竈”等。在此次“校訂本”的編輯加工過程中,凡書中引用古籍文字,主要參照中華經(jīng)典古籍庫和文淵閣四庫全書數(shù)據(jù)庫進行校訂,輔以部分刻本、抄本(如四部叢刊本、學(xué)津討原本、百川歸海本、知不足齋叢書本等)以及權(quán)威可靠的近人校本。核對大都查證原文,花費頗多功夫,使本書的文獻資料更準確。對于校對中發(fā)現(xiàn)的文字差異,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采取了較為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校改,一般而言,以文意為基礎(chǔ),以較權(quán)威的版本為準,以多數(shù)版本為依據(jù)。
(3)校訂本新增楊蔭深早期著作《中國游藝研究》,側(cè)重講述游藝的范圍及其分類,對雜技、弈棋和博戲三大類進行詳細梳理和闡釋,對比了古今各類游藝的不同玩法。此書比《游戲娛樂》的出版時間早了十年。兩書的內(nèi)容雖有相近之處,但更有明顯區(qū)別。因此本次校訂,新增《中國游藝研究》,歸入“事物掌故叢談”叢書中。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古人妙趣橫生的民間生活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叢談”的一大特色,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們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時,又經(jīng)過了怎樣的變化成為現(xiàn)今的形態(tài)?自稱有“歷史癖”的楊蔭深遍覽群書,在考證典籍記載的基礎(chǔ)上,將五百多種事物與掌故一一對應(yīng),令人豁然開朗、耳目一新。
為適應(yīng)讀者閱讀習(xí)慣、加大普及傳統(tǒng)文化力度,改原本的豎排文字為以橫排為主的橫豎交錯編排,改繁體為簡體,又延請當代書畫金石名家鄧明、潘方爾、趙澄襄諸位先生分別題簽、治印、配畫。隨文插圖則采用《點石齋畫報》圖片,全書雙色精印。
楊蔭深曾任中國俗文學(xué)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顧問,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雖然這套書的內(nèi)容是七十多年前編寫的,世事丕變,然其掌故,仍昭示其本質(zhì)意義。誠如楊先生“總序”所述“我總覺前人的載籍還是值得我們現(xiàn)在去留戀的”。
事物掌故叢談(小精裝校訂本全10冊) 目錄
01《歲時令節(jié)》 歲時/立春/元旦/財神日/人日/上元/社日/上巳/清明/浴佛節(jié)/立夏/端午/天貺節(jié)/伏日/立秋/七夕/中元/地藏王生日/中秋/重陽/十月朔/冬至/臘日/祀灶日/除夕
02《神仙鬼怪》 玉皇/三官/泰山神/城隍神/文昌/關(guān)帝/灶神/門神/財神/土地/天妃/觀世音/西王母/八仙/張仙/閻羅/鐘馗/五通/白蛇/狐妖
03《衣冠服飾》 袍/裘/衫/襖/馬褂/背子/裙/褲/帽/襪/鞋/靴/巾/帶/被/褥/衣料/首飾/脂粉/夾袋
04《飲料食品》 茶/酒/漿汁/乳酪/飯/粥/餅面/糕團/油/鹽/醬/醋/豉/糖/蜜/肉/羹/珍羞/素食/煙
05《居住交通》 宅舍/堂室/齋軒/樓閣/臺亭/園囿/廚灶/溷廁/門戶/窗牖/旅寓/寺觀/道路/橋梁/車輪/輿轎/乘騎/舟楫/郵電/航空
06《器用雜物》 筆墨/紙硯/扇拂/鏡鑒/梳篦/針剪/碗盆/杯盤/匙箸/壺瓶/甑鑊/燈燭/幾案/凳椅/廚箱/床榻/枕席/箕帚/度量/權(quán)衡/便器
07《游戲娛樂》 圍棋/象棋/球戲/拳擊/雜耍/魔術(shù)/獸戲/禽戲/斗戲/博戲/歌謠/俗曲/舞蹈/相聲/講書/寶卷/彈詞/鼓詞/戲劇/電影
08《谷蔬瓜果》 稻麥/粱黍稷菰/豆菽花生/菘芥蕓苔/芹莧菠薐/萊菔蕪菁/薯芋荸薺/蕈菇木耳/蔥韭蒜苔/瓜瓠茄子/梅杏/桃李/梨柿蘋果/柑橘橙柚/橄欖櫻桃/楊梅枇杷/石榴葡萄/甘蔗香蕉/蓮藕菱芡/棗栗核桃/荔枝龍眼
09《花草竹木》 牡丹芍藥/臘梅水仙/辛夷玉蘭/薔薇玫瑰/海棠茉莉/鳳仙雞冠/木犀芙蓉/蘭蕙菊華/菖蒲蓍艾/靈芝人參/蘆荻/麻棉/竹類/松柏/樟楠/椿樗/槐楓/桐漆/楊柳/桑柘/棕櫚/荊棘
10《中國游藝研究》 緒言(意義與范圍、分類與演變、研究的困難)/雜技(蹴鞠打球、角抵相撲、魚龍蔓延、上竿與走索、雜手藝、幻術(shù)、禽獸魚蟲戲、諸種斗戲)/弈棋(圍棋、彈棋及其他、周武象戲、象戲與象棋)/博戲(博與塞、樗蒲五木、握槊雙陸與長行、骰子彩選諸戲、宣和牌、同棋與花牌、馬吊牌、默和碰和與馬將、攤錢及其他)、撲克與彈子
事物掌故叢談(小精裝校訂本全10冊) 節(jié)選
事物掌故叢談(小精裝校訂本全10冊) 作者簡介
編著:楊蔭深(1908-1989)
原名楊德恩,字澤夫,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qū))人。中國古典文學(xué)史家、民俗學(xué)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xié)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xué)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xué)會理事。歷任商務(wù)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海》編委等職。民俗學(xué)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游藝研究》《中國民間文學(xué)概說》《中國俗文學(xué)概論》《日常事物掌故叢書》(1985年改稱《事物掌故叢談》)等。
- 主題:
楊薪蔭深先生從十個方面《歲時令節(jié)》《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雜物》《游戲娛樂》《谷蔬瓜果》《花草竹木》《中國游藝研究》匯編成一套《事故掌故叢談》,用心了。書衣顏色搭配錯落有致,各具風格,是一套值得觀賞及收藏的文史圖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